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然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常被忽视,大多数学生根本提不出问题来,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做不出来的习题,解不出来的答案,即使少数优秀学生提出了一点问题,其提出问题的勇气,提出问题的数量,提出问题的质量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胆小,问题肤浅,这些事实说明,在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一、鼓励和培养学生提问
1.中学生各方面尚未成熟,往往只会提出一些简单的思考层次较低的问题,就事论事。有时还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疑问。此时,老师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讲,经过老师的鼓励和培养,绝大部分学生就会有勇气提问。
2.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创造发明的事迹,引导学生多问,深入思考,刻苦钻研。以此来证明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须提出问题,出问题非常重要。
3.教育、鼓励学生,凡事从多角度思考,往往能提出很多问题,不迷信书本,不拘泥于书本,不盲从权威,这样才能质疑、创新。
二、让学生有时间提出问题
1.教师应该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从时间上给予保证,上完新课,留几分钟向学生发问“谁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教师应该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问,定期让学生将问题书面报告老师。
3.根据课堂出现的意外情况,抓住时机鼓励学生提问,如演示实验失败,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等。
三、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
教学过程中,教师备知识,备学生时,要想到处在学生的地位,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老师可创设一些问题情景,给学生以提示和启发。
1.让学生对基本概念提问。弄清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弄清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重点,教师讲完后,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出问题,经师生共同讨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让学生在解题中提问。解题是学习化学,巩固化学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教学中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实际中,为培养学生的提问的能力,可指导学生按下列几个层次提出问题,进行思考。题目中所给条件有哪些?题目中涉及的概念有哪些?题目反应的化学原理是什么?有无隐含或间接条件?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解决问题?能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能否换一下条件?其结果又会怎样?如果经常指导学生按这些问题去解题,去思考,学生解题能力必会有较大提高。
3.让学生在实验中提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其中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疑问,是打开知识源泉的钥匙,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就能获得大量知识,就能提出许多问题。
4.让学生对日常生活提问。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变化,存在着无穷尽的化学现象,以照这个角度提问题,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为什么铝制壶可以烧水?而新壶烧水时,水浸到的地方会变黑?热水瓶内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怎样除去?这一个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真正解决它,可能要涉及到许多深奥的化学知识及社会相关领域,对暂时不能回答的问题,要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精神,作为鼓励学生奋发学习的素材。
5.让学生针对知识连线成网提问题。随着学生学习化学的深入,化学知识逐渐丰富,学生会意识到化学知识本身可以连成线,织成网,即知识之间有各种形式的联系。这也为提问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在学完酸碱盐的性质后,一学生提出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停止后,根据盐和金属反应的规律,应得到金属铜,而为什么得到的是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呢?该生还怀疑这种蓝色沉淀可能还含金属铜,老师对这个问题可以不作解释及理论上的分析,让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到实验室,教师提供钠、水、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稀硫酸、试管、烧杯等,让学生去探究,得出结论,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根据学科渗透提问题。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也在学其它科学知识。而在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大多都是多学科渗透,所以现代社会也要求学生,不能孤立的对待各学科知识,不能学成书呆子,应将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凡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知识,应把它迁移到化学上来,解决化学问题,也可以将化学知识迁移到其它学科解决问题。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善学善问,善于创新,提出的问题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挑战性,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思维品质,保护好学生提问的闪光点和积极性,真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一批批有学问的人。
一、鼓励和培养学生提问
1.中学生各方面尚未成熟,往往只会提出一些简单的思考层次较低的问题,就事论事。有时还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疑问。此时,老师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讲,经过老师的鼓励和培养,绝大部分学生就会有勇气提问。
2.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创造发明的事迹,引导学生多问,深入思考,刻苦钻研。以此来证明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须提出问题,出问题非常重要。
3.教育、鼓励学生,凡事从多角度思考,往往能提出很多问题,不迷信书本,不拘泥于书本,不盲从权威,这样才能质疑、创新。
二、让学生有时间提出问题
1.教师应该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从时间上给予保证,上完新课,留几分钟向学生发问“谁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教师应该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问,定期让学生将问题书面报告老师。
3.根据课堂出现的意外情况,抓住时机鼓励学生提问,如演示实验失败,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等。
三、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
教学过程中,教师备知识,备学生时,要想到处在学生的地位,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老师可创设一些问题情景,给学生以提示和启发。
1.让学生对基本概念提问。弄清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弄清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重点,教师讲完后,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出问题,经师生共同讨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让学生在解题中提问。解题是学习化学,巩固化学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教学中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实际中,为培养学生的提问的能力,可指导学生按下列几个层次提出问题,进行思考。题目中所给条件有哪些?题目中涉及的概念有哪些?题目反应的化学原理是什么?有无隐含或间接条件?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解决问题?能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能否换一下条件?其结果又会怎样?如果经常指导学生按这些问题去解题,去思考,学生解题能力必会有较大提高。
3.让学生在实验中提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其中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疑问,是打开知识源泉的钥匙,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就能获得大量知识,就能提出许多问题。
4.让学生对日常生活提问。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变化,存在着无穷尽的化学现象,以照这个角度提问题,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为什么铝制壶可以烧水?而新壶烧水时,水浸到的地方会变黑?热水瓶内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怎样除去?这一个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真正解决它,可能要涉及到许多深奥的化学知识及社会相关领域,对暂时不能回答的问题,要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精神,作为鼓励学生奋发学习的素材。
5.让学生针对知识连线成网提问题。随着学生学习化学的深入,化学知识逐渐丰富,学生会意识到化学知识本身可以连成线,织成网,即知识之间有各种形式的联系。这也为提问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在学完酸碱盐的性质后,一学生提出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停止后,根据盐和金属反应的规律,应得到金属铜,而为什么得到的是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呢?该生还怀疑这种蓝色沉淀可能还含金属铜,老师对这个问题可以不作解释及理论上的分析,让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到实验室,教师提供钠、水、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稀硫酸、试管、烧杯等,让学生去探究,得出结论,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根据学科渗透提问题。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也在学其它科学知识。而在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大多都是多学科渗透,所以现代社会也要求学生,不能孤立的对待各学科知识,不能学成书呆子,应将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凡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知识,应把它迁移到化学上来,解决化学问题,也可以将化学知识迁移到其它学科解决问题。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善学善问,善于创新,提出的问题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挑战性,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思维品质,保护好学生提问的闪光点和积极性,真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一批批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