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时间表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i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全国“两会”前夕,持续近两年的房地产调控是否即将“政策见底”,成为业内人士关心的话题。
  2月24日,距离上次“降准”时间不足3个月,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针对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定向宽松”,但对信贷政策高度敏感的房地产业而言,仍旧难掩“松绑”的预期。
  “松绑”的政策敞口并未出现放开迹象。就在此前两周,以“免契税”、“发补贴”刺激刚性购房消费的安徽“芜湖新政”刚一出炉,就被舆论解读为“新年地方政府救市第一枪”。该政策旋即被叫停。芜湖新政“半日游”,情形与去年10月试探性松绑限购令的广东省佛山市如出一辙。
  “去投资、保自住”,这原本是相对合理的房地产调控目标取向,可仍有业内人士担忧,在没有“长效机制”作为调控替代手段的情况下,如果任由地方政府自行“救市”,可能会使房价再度“反弹”,继而吞噬此前的调控成果。
  上述矛盾揭示出,当前中国住房制度改革面临一项艰巨挑战:如何实现从过渡性、临时性调控政策,向长期化、制度化的体制机制转换。《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中央高层近期对“研究制定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问题十分关切。有迹象表明,推进房产税的改革试点工作近期或有具体时间表。
  
  楼市“限”时代
  政府有没有办法让房价不涨或是降下来?在多次调控均在房价“报复性反弹”中被戏谑为“空调”后,在2010年4月至2011年全年,房地产市场首次领教到干预的威力。这一次,调控效力不再被怀疑。
  2011年9月,房企巨头万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隐约折射出,限购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已构成“扼喉”威胁。据万科对北京家庭的入户抽样调查,在严格的限购政策下,北京只有3%的家庭有资格、有能力、有意愿买房,折合户数为20万户。
  有业内人士抱怨说:“限购政策,等于是以行政手段关闭了市场。是休克式疗法。”这也为万科、龙湖、中海、保利等房企巨头随后在全国范围展开降价潮、“抢收行动”埋下伏笔。
  事实上,自限购令发布第一天起,便在房地产界产生震撼。
  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首次提出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13天后,北京率先出台限购令。同年9月29日,多部委出台调控新政,第一条便规定“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限购令全国大幕由此拉开。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再度强化限购政策,随后限购城市从2010年的不足20个增加到近40个。同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二三线城市也要限购”,随着台州、珠海等城市跟进,限购城市数量增加到近50个。
  “限购令的用意非常明确,就是遏制投机投资购房需求。”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对记者说。
  与限购同期执行的还有限贷——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二套及以上住房行为进行限制,是从金融政策层面对限购令进行了补强。
  限购令对楼市产生的影响直接而明显。据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1月份的70个大中城市当中,房价环比下调的城市48个,持平的城市22个,没有一个城市出现上涨。而自去年起,限购城市房价下降趋势尤为明显。
  在本轮调控当中,主打“限”字诀的政策,不仅仅是限购和限贷。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通知,首次强调“落实地方政府责任”,要求地方“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因为包含了多个颇具新意的调控政策,此次国务院的通知也被公众称为“新国八条”。
  为顺利完成房价控制目标,一些城市出台“限价”、“限卖”政策。北京东部某住宅项目销售总监告诉记者:1月以来,他已经连续三次申请预售许可证,均未得到审批,原因即在于该楼盘单价超过6万元/平方米,超出政府“限价”政策容忍范围。
  实际上,在2011年全年,北京因售价过高而被暂停销售的楼盘并不是个案,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也出现过类似的“限卖”情况。
  陈国强认为,以限购、限贷为主的调控措施已经收到了明显成效。“房地产开发周期一般要2到3年,由于有效遏制了大量的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楼市由供不应求变成供大于求,库存不断积压,成交量、价格势必下滑。”
  据统计,2011年全国657个城市均按要求公布了年度房价控制目标,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汇总的材料看,绝大多数地方基本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
  虽然“限”式调控收效明显,可一年来也不断有争议。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说,限购使房地产又回到“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年代。
  
  限购退出尚无时间表
  限购令还将持续多久?这是2012年业内普遍关心的问题。
  至少从短期看来,限购令并没有松绑的迹象。最近一段时期,无论是中央高层定调,还是相关部委表态,“继续执行现有政策”、“坚持调控不动摇”,是2012年调控楼市的基调。
  各地方政府则受制于行政压力和舆论压力,绝不敢轻易对限购令松绑。从此前的佛山、成都等曾试探性放松限购但被立即叫停,即可见一斑。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济南、青岛、广州、南京、苏州等近30个城市已明确表示将继续执行限购政策。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杨红旭认为:“2012年的限购城市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在“继续限购”的政策预期下,房地产业对2012年似乎不持乐观态度。北京市近期二手商品房成交量开始出现一波回暖行情,观望一年之久的刚性需求陆续入市,甚至因为担心政策变调致房价反弹,市场一度弥漫恐慌性购房情绪。但京城最大的房产中介公司链家地产董事长左晖却对当下的“回暖”不乐观,他表示:“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春节后效应,并不意味着市场底部的出现。因为目前还看不出调控政策有收手迹象。”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限购令的退出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保证楼市不动荡。”在朱中一看来,当前调控初见成效,应该继续巩固成果,“除非有更好的政策替代,否则限购一旦松绑,必将带来楼市的报复性反弹”。
  朱中一所说的这个“替代条件”,目前在住房制度建设层面还没有彻底形成。
  有业内人士分析,唯一可能让限购式调控“止步”的变量因素,就是房地产的明显下滑且触及经济衰退的底线。在目前国内外舆论中,也有对中国房地产“崩盘”的担忧。
  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一位专家表示:“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从国情出发,既不能忽视调整中的风险,也绝不宜过度夸大。”这位专家认为,当下许多城市的房价已显著超过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推高了社会的生活、商务成本,不利于下一步结构调整和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可动摇”。
  在2011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2012年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现有调控措施”,坚持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实现“房价合理回归”。
  最新的信息是,2月6日至10日,温家宝总理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在谈到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相关政策时,温家宝总理指出,房地产调控目标有两个:一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不动摇,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他说,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的需求从长期讲是刚性的。当然,将来住房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人人都拥有自己的房,但人人都要有住处。可以买房,也可以租房,但租房的价格也要合理。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建设两者不可偏废。从长期看,保障房应该以公租为主,主要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他指出,房地产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益,但是,为了促进公平和稳定,政府调控也不能松。
  
  房产税或将替代限购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认为,限购政策作为行政调控手段,是“临时性举措”而非长效制度。
  “未来肯定会出现一些更为长期的政策,来取代当前的限购政策,比如说房产税改革、差别化信贷税收等,而这些牵涉到信息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健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朱中一说。
  房产税改革是众多专家认为最能够有效替代限购令的政策。
  陈国强表示,房产税改革的实施,既有利于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依赖,形成正常稳定的地方财源,也会使调控长期化和常态化。更重要的是,房产税既能体现对购房者个人消费权利的尊重,又能通过差别化的征税体现土地及城市资源的公平分配。
  种种迹象表明,2012年房产税改革试点扩容,已是箭在弦上。
  今年年初,重庆、上海两地正式启动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效果颇为理想。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同期,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都在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2012年将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
  “房产税改革的实施,还需要一定时间。”朱中一认为,限购令恰好可以制造一个缓冲期。
  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联网也正在筹备当中。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完成了该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最快将在2012年上半年实现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与部委联网。这也意味着,房产税改革的前提条件正日趋成熟。
  无论从当前的调控思路,还是从长效机制的设计来看,“去投资、保自住”,针对需求面进行控制,将是未来中国楼市调控的主导思想。正如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此前所言:住宅建设应牢牢把握一个方向,即为解决刚性需求而建,“要坚持遏制将住宅当作投资品炒卖的行为”。
  据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明确表示,2012年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领域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一位专家表示,在今后的住房制度设计当中,消减房地产的经济功能、强化其社会功能,将成为主要政策导向。
  “制度要更加体现住房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同时要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的文化。”在这位专家看来,“打击投机、保障实干、鼓励创新”,将会成为住房领域长效机制建设的要旨所在。
其他文献
15%与64%,两个来自不同行业的数据直指同一个趋势——铁路资金风险。  5月,接受过银监会“腕骨”监管指标体系考核的五大国有银行铁路贷款未能过关。五大行因为铁路贷款的原因,其“单一客户(集团)集中贷”均超过15%的监管目标值;2011年底,铁道部资产负债率预计将超过一般企业的负债警戒线——60%,达到64%。  在银行人士看来,铁路贷款因有政府信用支持,是各行争抢的优质项目。而铁道部也因铁路建设
期刊
作为中国内地证券交易所首位女总经理,宋丽萍在业内以聪慧干练、行事果敢闻名。  自1988年就职日本野村证券公司开始证券业生涯至今,宋丽萍在20多年的证券市场工作中,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历次重要改革。  任职深交所近十年间,宋丽萍参与并推动了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2009年10月,创业板正式启动。由此深交所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非上市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架构
期刊
无论是否情愿,中国已成为美国粮食的第一大进口国。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进口了175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5.1%。  “粮食安全”的担忧再起,“粮食战争”的警告日盛。尽管有着操纵粮价、低价倾销等种种争议,但人们却不得不叹服美国农业的强大。如今,世界上接近一半的小麦、三分之一以上的大豆、四分之一的牛肉、五分之一的玉米,以及牛奶、鸡蛋等主要农副产品,均来自于美国。而“
期刊
迪逊城(Madison),美国中西部威斯康辛州(Wisconsin)的首府,对许多人而言是个陌生的地点。不少人听说麦迪逊这个地名,来自“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的英文片名。但电影中的麦迪逊县是在爱荷华州(Iowa),并非威斯康辛州的麦迪逊城。不过两州相邻,又都是农牧大州,因而电影中描述的农田、牧场风光倒是非常相同。  威斯康辛州地势平坦,大片的庄稼农
期刊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就住房制度来说,中国城镇住房“顶层设计”的基础就是住有所居。  “住有所居”四个字是和联合国“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人人享有适当住房”这句话中,“人人”的含义是,少数人有房住不行,甚至多数人有房住也不行,制度目标必须是所有人都有房住;“适当”的含义是,穷人的房子不能太简,富人的房子也不能太奢。  “住有所居
期刊
议论默多克的年龄有欠厚道,81岁的老者依然在一线安享工作的乐趣,为自己的媒体帝国开疆拓土。一个月前,他万里奔波来到北京和上海为《雪花秘扇》助威。默多克的形象早已定格为媒体巨人的标准样态,我们从未意识到他已经老了,直到《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骤然停刊。  一时之间,默多克每次出行都会被追拍,这一刻你一定会细细端详每一张照片——略微浮肿的面庞,光秃秃的头顶,虽然有着公关形象作用的一丝微笑仍在。甚至停刊
期刊
每年的7月11日,中国人都要纪念航海运动的先行者郑和。如今,更多生长在内陆的中国人开始驾驶着私人游艇走向海上。  胡润财富报告的预测显示,有一半的中国亿万富豪打算购买私人游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豪华游艇市场的需求增加到将近三万艘。  来自法国的船艇制造商博纳多(Beneteau)已经走在前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博纳多2008年曾遭到50%的下滑,但在过去的9个月里其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9%,达到
期刊
近年来,对于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及目标设定,理论界争议不断。甚至一些学者开始对1998年房改既定的市场化方向表示怀疑,认为应该通过所谓“二次房改”进行纠偏。  而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看来,中国近14年来的房改探索历程,始终在逻辑上保持着一贯的连续性,即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应对解决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的房改总体上做到了“与时俱进”。在“住有所居”顶层设计之下,中国住房
期刊
“完善配套、强化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将是今后中国‘房改’的关键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日前对《财经国家周刊》说。  此前,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说:“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基本形成了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相结合、以市场供给为主的城镇住房政策框架,初步建立了住房保障制度。”  姜伟新表示,今后还将“坚持住房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总结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边实践、边研究、边
期刊
“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目标,曾被认为是一种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巨大工程,但如今其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现实。中国房地产业的格局或许将因此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到“十二五”期末,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大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将由此得到解决,而影响将毫无疑问波及商品房市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和社会。  事实上,保障房建设的影响扩散,并不需要等到5年后。就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