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笙独奏曲《冬猎》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曲调风格、文化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而后把乐曲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引子部分、快板部分、慢板部分、变化再现部分,在讲解这四部分的同时又根据每部分中不同的演奏技术及风格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关键词:《冬猎》;情绪;演奏技巧;音乐处理
前言
笙的演奏是一项艺术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现今笙的演奏形式越来越复杂,对于一些高难度的音乐作品,要求演奏者在演奏前首先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乐曲风格及乐曲的文化特征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演奏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心、眼、气、手联合运用。
《冬猎》是我国当代著名笙演奏家文佳良先生创作的。这首作品深受海内、外笙爱好者的喜爱,也是专业团体笙演奏者中常奏的曲目。该乐曲已被全国多数音乐院校编入笙教材,是全国笙考级中的重要曲目之一。要想演奏好这首乐曲,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处理。
一、乐曲创作背景、曲式结构
这首《冬猎》是文佳良先生创作的一首民乐笙曲,文佳良是辽宁沈阳人,它具有北方人所特有的豪爽、大气,这首乐曲描写的正是居住在北方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民族人民在茫茫林海雪原中猎人们放马追逐猎物的情景,因此此曲也不乏勇敢和豪爽之情。文佳良先后从师于著名笙演奏家王庆琛、唐富、胡天泉、闫海登,在各位大师的悉心教诲下他的演奏水平及作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在传统笙复调演奏手法上,开创了对比性二声部复调演奏手法。文佳良在合理充分运用对比性二声部复调及其他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创作了此曲。
该曲的调式为商调式,可分为四个部分。此曲采用了弱起的方法,开头的前17小节是乐曲的引子部分。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接着是3小节的过门,然后从第21小节到第145小节是乐曲的快板,即第二部分,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鄂伦春民族人民追猎的场景,同时轻快、跳跃的音符形成了高亢刚健、悠扬跌宕的北方山地特色。第146到第255小节是乐曲的慢板,即第三部分,抒发猎人满载而归时的喜悦心情,表现了鄂伦春民族人民粗犷的武舞蹈场面。随后是4小节的过门,接着从260小节到最后是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
二、乐曲的曲调风格及乐曲的文化特征
引子部分强弱变化很明显并且加入了颤音使得乐曲情绪激昂、振奋,形象地把人们带到了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之中。
引子之后的快板是第二部分,此处典型的从塑造音乐形象的需要出发,运用四、五度的跳进特点并添加个别经过音,使主题音调明朗有力、形象生动鲜明,表现了鄂伦春民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狩猎时的愉快心情。
第三部分为慢板,开始情绪欢快,曲调刚劲、有力,表现了鄂伦春民族人粗犷剽悍的性格和狩猎后的喜悦心情,描绘了欢快的舞蹈场面。随后音调飘逸、悠扬,传达了鄂伦春猎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憧憬未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部分为快板,是乐曲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尾的情绪越来越热烈,富有韵律的节奏,特别是用笙单吐、双吐技巧演奏,更使情绪激昂活泼、精神振奋。明亮的音调使乐曲达到高潮,在铿锵有力的激昂音调中结束。这一段表达了靠狩猎生活的人们在世代繁衍的土地上奏响了向往未来的华彩乐章。
三、结合乐曲进行分析
(一) 引子部分:
乐曲从一个弱起渐强的乐句开始,此处的吹奏难度一个在于“弱起吹”,一个在于带颤音的力度的渐强。对于弱起吹,有的演奏者在吹奏中,总是先出一个“头音”后再弱起渐强,或者先发出“呼呼”的气声,然后在带出弱音。为了实现这个低音“弱起吹”的良好效果,演奏者首先要做到挺胸收腹,笙要拿起端平,吸气时,气要往腰处吸,腹部也要有微微故障的迹象,以做到吸气饱满。吹奏时力往下走,使得腹部有鼓胀之感。另外就是嘴唇一定要微碰笙口,并体会接触小面积笙口的感觉。
另一个难度是带颤音的力度的渐强,有的演奏者在吹奏时,总是颤音颤不起来,或者音响强度达不到指定的要求。“为了实现此处颤音的良好效果,就要求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手指距按孔越近越好,动作越小越好,频率越快越好,这是因为手指的动作大与小和力度没有关联,反而动作越大越笨拙,距离越远速度越慢”[1]。对于此处音响渐强这一效果的实现,就要求演奏者在吸气时身体上部要自然放松,保持人们通常的吸气状态,有节制的让气流吸入身体内部。首先到达肺部,然后扩充到整个腹部和胸部,肺腹胸要尽可能地扩张,方可吸足气。呼气时小腹用力收缩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控制气流量的疾缓程度,以保证渐强的力度达到指定的要求。这里强调一下无论吸气还是吸气都要控制好两腮的肌肉,不要口内存气,不要鼓腮(两腮吸气时不要凹,呼气时不要凸)。
(二) 快板部分:
1 轻快跳跃地结合音部分:
经过间奏,乐曲进入热烈、欢快地快板部分。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作曲家采用了结合音的创作方法,在旋律音的上方加了三度,四度,五度或六度音组成一连串的和弦,其目的是为了让音质更加丰满,音色更加明亮,曲调更加明朗有力,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以至于更好地表现鄂伦春猎人们在林海雪原中放马追逐猎物时激动愉快地心情,表现猎人们的勇敢和豪爽之情。既然是表现狩猎时欢快的情景就需要这段旋律的吐音要吹奏的音头清晰、颗粒性强,而且每个音都富有跳跃的弹性。
为了实现这种有弹性的吐音效果,需要演奏者塑造良好的口缝,使上下唇肌向两边拉动,两侧嘴角抿起,然后将口腔打开,使上下唇形成“O”形,要注意一点,“O”形不能大于笙的吹口。在口缝塑造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口腔内其他部位要放松,其目的是让舌头在口腔内的能灵活运动,因为舌的充分运动才能发出高质量的吐音。在演奏过程中,经过塑造的口缝,要保持状态,不能因反复呼吸而发生改变。也应注意,保持唇肌和面肌的正确状态,打开口腔内舌与上鄂的空间,运用丹田气息吹奏,这时就会具有良好的弹性。①
2 紧张激动地历音部分:
历音是由数个因组成的,从高至低或从低至高快速奏出的音列,它比较适合表现活泼、热烈、粗犷、豪放的情绪。作者在此运用历音就是为了表现鄂伦春猎人们对于狩猎生活充满激情以及与他们的勇敢与豪爽之情,在此还起到点缀和丰富旋律的作用。
演奏历音就要求演奏者把手指紧贴在乐曲指定的按孔上,反复划过来再划过去。注意在整个下划得过程中,手指要向前推,同时要有手指滚动的这样一个动作。为了音响更加丰富,在吹历音的同时,再按一个高音1,把这个高音按住并保持,会使音响效果更丰满、更热烈、更丰富。在吹奏这段历音时还应注意乐曲强弱的变化。
(三) 慢板部分:
1 主题旋律的打音部分:
这个主题很形象地表现了鄂伦春猎人粗犷剽悍的性格和狩猎后的喜悦心情,描绘了欢快的舞蹈场面。为了更好的表现粗犷地舞蹈场面,在这里可以运用了打音和碎花舌的技巧。
打音又称打指,在演奏旋律音的同时根据指法的方便,用旋律音以外的其他音来衬托旋律音、手指快速地按在音孔上并快速地抬起,要找一种就像手指碰到高温的东西迅速离开的感觉。经过我的演奏发现,在打指的同时再加上碎花舌效果会更好,更能表现那种欢快热烈地气氛。另外在此处演奏特强音时一定要吸足气控制好气息,突出某个音特强的效果以表现粗犷的场面。
2 主题旋律的第一次变化——拉长音符的时值:
在这个主题里,不难看出作者把先前的主题旋律调理成飘逸、别致的旋律线条铺展开来。主题表现了鄂伦春猎人憧憬未来的思想情感,使慢板部分达到了传情达意的艺术境界。吹奏这段旋律要控制好气息,时值长的音符要把时值吹满使旋律表现的抒情、悠扬些,要给人以陶醉的感觉,以展现猎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3 主题旋律的第二次变化——以骨干音创作的新旋律:
此处作者运用主题旋律的骨干音2、6重新创作了一段旋律。为了更好地表现此处音乐悠扬、飘逸,演奏者可以使用碎吐的演奏技巧。即在双吐音的基础上将舌运动的速度增至最快而获得的一种舌奏法,属于笙口内技巧中极富于色彩性的一种吐音。在此处要使碎吐的发音清晰、纯净、明快、有力且富有连贯性。这种舌奏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一个“碎”字,即要使吐音颗粒密集、连贯性,碎而不乱,犹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其音响近似弹拨乐器的滚奏和拉弦乐器的抖弓。
4 主题旋律的第三次变化——运用复调手法:
运用复调手法,挖掘笙的演奏技巧,丰富音乐的表现力。这是作者在总体结构设计上的特色。此曲打破常规,作者在此有意地把原主题变奏成独奏笙的自由模仿二声部。这一技巧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笙的演奏技术,使音色丰富多彩,节奏错落有致,情感起伏跌宕,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奇和震撼。以此来描绘了大森林的神秘,抒发了鄂伦春人的胸怀与思想。
处理这段音乐时要注意,演奏长音时,音色控制要适中,尽量用软吐音。手指换按音孔时,气息和手指要配合好,音符间的切换最好没有痕迹,铺底音符要随着音乐律动的变化来进行强弱力度对比的调配。另外,同一小节气息要注意保持平稳。
(四) 快板——再现部分:
1 引子加轻快跳跃地结合音部分:此处是乐曲引子部分的完全再现
2 轻快跳跃地十六分音符部分:
作者在此处用轻快、跳跃地十六分音符代替了第二部分中紧张激动的历音。此处的吐音不能有僵硬、死板而没有活力,反之要音头清晰、颗粒性强、而且每个音都富有跳跃的弹性,并且节奏要均匀平稳地来展示富有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情绪,来表现鄂伦春猎人的愉快与激动。
高质量的吐音的演奏更能检验演奏者的基本功如何,有的演奏者在演奏此处时会出现舌头打架、手指打架或是手指与舌和气息不能协调配合从而使音乐变得支离破碎。要想完美的演奏此段音乐首先就需要调整好口型与唇肌、面肌的位置,形成良好的口缝,给舌充分的活动空间,此处理方法在快板(轻快跳跃的结合音部分)讲解过,在此处省略。再是运指的问题,手指第一节中间部位肉最多,而又最富有弹性的部位称之为“指肚”,必须养成用这一个最理想的部位按孔,开孔时,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大约一个指头厚的高度即可),否则在换指时会影响演奏的速度。按孔时也应当松弛而有弹性,不要紧张或过分用力,避免手指僵硬而影响灵活性。
最后在吹奏时注意气息的控制,运用胸腹结合式的呼吸。“所谓吸:应肺脏吸之、胸腔配合、腹腔收之;所谓呼:则腹腔释之、胸腔配合、肺脏呼之;状态则以松弛、自然为佳;能调动呼吸肌肉助之则上佳。简而言之:状态自然、方法正确,呼吸通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放而不躁、收而不抑;强而不高、弱而不低”[2]。(注意用多少气吐多少气,不要使气浪费。)。最终使舌的运动与呼吸的气流和手指的按孔保持协调就可以演奏出理想的效果。
3 紧张热烈地结尾部分:
在此处作曲家应用了粗花舌、轻快跳跃地十六分音符、激动地颤音来展现火爆的气氛,使情绪更加激昂活泼。明亮的音调使乐曲达到高潮,在铿锵有力的音调中结束。这一段表达了靠狩猎生活的人们,在世代繁衍的土地上奏响了向往未来的华彩乐章。
为了更好在此处展现花舌的魅力,表现火爆的气氛,演奏者必须做到保持正确、稳定的吹奏口型,注意舌根适当用力,稍向后缩,舌尖松弛且富有弹性,经过舌尖和上腭间的气流需急促有力,且要密集连贯。轻快跳跃地十六分音符、激动地颤音,在上方讲解过,在此省略。
结语
以上对《冬猎》的产生背景和曲风做出了分析,以及从个人学习的实践中分析总结了此曲的音乐处理方法。总的来说,要想取得好的音响效果,更好地表现音乐首先要求演奏者必须对自己所演奏的音乐作品负责,这是表现好一切音乐的基础也是对演奏者最基本的要求。它要求演奏者首先深入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结构布局和作品的创造背景、时代以及作者的创造特点等,然后选择合适地、正当地、科学地处理方法,最后更需要我们反复的实践、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只要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我们定能顺利的演绎好此首音乐作品。
注释:
①赵鸿斌.谈笙的吐音演奏[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②闫津生.笙专业教学研究[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唐富.双声部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应用.[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3]牟善平、徐超铭、萧江.笙练习曲选[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4]徐超铭.笙演奏技术的创新——现代笙曲提出的挑战[J].音乐艺术
[5]邵春良.笙论[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6]谢庭峰.笙在粤乐中的艺术表现[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高沛.笙学艺术文集[M].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4.
[8]岳华恩. 中国笙演奏家名曲荟萃[Z].北京:学艺出版社,1999.
关键词:《冬猎》;情绪;演奏技巧;音乐处理
前言
笙的演奏是一项艺术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现今笙的演奏形式越来越复杂,对于一些高难度的音乐作品,要求演奏者在演奏前首先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乐曲风格及乐曲的文化特征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演奏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心、眼、气、手联合运用。
《冬猎》是我国当代著名笙演奏家文佳良先生创作的。这首作品深受海内、外笙爱好者的喜爱,也是专业团体笙演奏者中常奏的曲目。该乐曲已被全国多数音乐院校编入笙教材,是全国笙考级中的重要曲目之一。要想演奏好这首乐曲,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处理。
一、乐曲创作背景、曲式结构
这首《冬猎》是文佳良先生创作的一首民乐笙曲,文佳良是辽宁沈阳人,它具有北方人所特有的豪爽、大气,这首乐曲描写的正是居住在北方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民族人民在茫茫林海雪原中猎人们放马追逐猎物的情景,因此此曲也不乏勇敢和豪爽之情。文佳良先后从师于著名笙演奏家王庆琛、唐富、胡天泉、闫海登,在各位大师的悉心教诲下他的演奏水平及作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在传统笙复调演奏手法上,开创了对比性二声部复调演奏手法。文佳良在合理充分运用对比性二声部复调及其他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创作了此曲。
该曲的调式为商调式,可分为四个部分。此曲采用了弱起的方法,开头的前17小节是乐曲的引子部分。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接着是3小节的过门,然后从第21小节到第145小节是乐曲的快板,即第二部分,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鄂伦春民族人民追猎的场景,同时轻快、跳跃的音符形成了高亢刚健、悠扬跌宕的北方山地特色。第146到第255小节是乐曲的慢板,即第三部分,抒发猎人满载而归时的喜悦心情,表现了鄂伦春民族人民粗犷的武舞蹈场面。随后是4小节的过门,接着从260小节到最后是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
二、乐曲的曲调风格及乐曲的文化特征
引子部分强弱变化很明显并且加入了颤音使得乐曲情绪激昂、振奋,形象地把人们带到了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之中。
引子之后的快板是第二部分,此处典型的从塑造音乐形象的需要出发,运用四、五度的跳进特点并添加个别经过音,使主题音调明朗有力、形象生动鲜明,表现了鄂伦春民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狩猎时的愉快心情。
第三部分为慢板,开始情绪欢快,曲调刚劲、有力,表现了鄂伦春民族人粗犷剽悍的性格和狩猎后的喜悦心情,描绘了欢快的舞蹈场面。随后音调飘逸、悠扬,传达了鄂伦春猎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憧憬未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部分为快板,是乐曲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尾的情绪越来越热烈,富有韵律的节奏,特别是用笙单吐、双吐技巧演奏,更使情绪激昂活泼、精神振奋。明亮的音调使乐曲达到高潮,在铿锵有力的激昂音调中结束。这一段表达了靠狩猎生活的人们在世代繁衍的土地上奏响了向往未来的华彩乐章。
三、结合乐曲进行分析
(一) 引子部分:
乐曲从一个弱起渐强的乐句开始,此处的吹奏难度一个在于“弱起吹”,一个在于带颤音的力度的渐强。对于弱起吹,有的演奏者在吹奏中,总是先出一个“头音”后再弱起渐强,或者先发出“呼呼”的气声,然后在带出弱音。为了实现这个低音“弱起吹”的良好效果,演奏者首先要做到挺胸收腹,笙要拿起端平,吸气时,气要往腰处吸,腹部也要有微微故障的迹象,以做到吸气饱满。吹奏时力往下走,使得腹部有鼓胀之感。另外就是嘴唇一定要微碰笙口,并体会接触小面积笙口的感觉。
另一个难度是带颤音的力度的渐强,有的演奏者在吹奏时,总是颤音颤不起来,或者音响强度达不到指定的要求。“为了实现此处颤音的良好效果,就要求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手指距按孔越近越好,动作越小越好,频率越快越好,这是因为手指的动作大与小和力度没有关联,反而动作越大越笨拙,距离越远速度越慢”[1]。对于此处音响渐强这一效果的实现,就要求演奏者在吸气时身体上部要自然放松,保持人们通常的吸气状态,有节制的让气流吸入身体内部。首先到达肺部,然后扩充到整个腹部和胸部,肺腹胸要尽可能地扩张,方可吸足气。呼气时小腹用力收缩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控制气流量的疾缓程度,以保证渐强的力度达到指定的要求。这里强调一下无论吸气还是吸气都要控制好两腮的肌肉,不要口内存气,不要鼓腮(两腮吸气时不要凹,呼气时不要凸)。
(二) 快板部分:
1 轻快跳跃地结合音部分:
经过间奏,乐曲进入热烈、欢快地快板部分。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作曲家采用了结合音的创作方法,在旋律音的上方加了三度,四度,五度或六度音组成一连串的和弦,其目的是为了让音质更加丰满,音色更加明亮,曲调更加明朗有力,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以至于更好地表现鄂伦春猎人们在林海雪原中放马追逐猎物时激动愉快地心情,表现猎人们的勇敢和豪爽之情。既然是表现狩猎时欢快的情景就需要这段旋律的吐音要吹奏的音头清晰、颗粒性强,而且每个音都富有跳跃的弹性。
为了实现这种有弹性的吐音效果,需要演奏者塑造良好的口缝,使上下唇肌向两边拉动,两侧嘴角抿起,然后将口腔打开,使上下唇形成“O”形,要注意一点,“O”形不能大于笙的吹口。在口缝塑造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口腔内其他部位要放松,其目的是让舌头在口腔内的能灵活运动,因为舌的充分运动才能发出高质量的吐音。在演奏过程中,经过塑造的口缝,要保持状态,不能因反复呼吸而发生改变。也应注意,保持唇肌和面肌的正确状态,打开口腔内舌与上鄂的空间,运用丹田气息吹奏,这时就会具有良好的弹性。①
2 紧张激动地历音部分:
历音是由数个因组成的,从高至低或从低至高快速奏出的音列,它比较适合表现活泼、热烈、粗犷、豪放的情绪。作者在此运用历音就是为了表现鄂伦春猎人们对于狩猎生活充满激情以及与他们的勇敢与豪爽之情,在此还起到点缀和丰富旋律的作用。
演奏历音就要求演奏者把手指紧贴在乐曲指定的按孔上,反复划过来再划过去。注意在整个下划得过程中,手指要向前推,同时要有手指滚动的这样一个动作。为了音响更加丰富,在吹历音的同时,再按一个高音1,把这个高音按住并保持,会使音响效果更丰满、更热烈、更丰富。在吹奏这段历音时还应注意乐曲强弱的变化。
(三) 慢板部分:
1 主题旋律的打音部分:
这个主题很形象地表现了鄂伦春猎人粗犷剽悍的性格和狩猎后的喜悦心情,描绘了欢快的舞蹈场面。为了更好的表现粗犷地舞蹈场面,在这里可以运用了打音和碎花舌的技巧。
打音又称打指,在演奏旋律音的同时根据指法的方便,用旋律音以外的其他音来衬托旋律音、手指快速地按在音孔上并快速地抬起,要找一种就像手指碰到高温的东西迅速离开的感觉。经过我的演奏发现,在打指的同时再加上碎花舌效果会更好,更能表现那种欢快热烈地气氛。另外在此处演奏特强音时一定要吸足气控制好气息,突出某个音特强的效果以表现粗犷的场面。
2 主题旋律的第一次变化——拉长音符的时值:
在这个主题里,不难看出作者把先前的主题旋律调理成飘逸、别致的旋律线条铺展开来。主题表现了鄂伦春猎人憧憬未来的思想情感,使慢板部分达到了传情达意的艺术境界。吹奏这段旋律要控制好气息,时值长的音符要把时值吹满使旋律表现的抒情、悠扬些,要给人以陶醉的感觉,以展现猎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3 主题旋律的第二次变化——以骨干音创作的新旋律:
此处作者运用主题旋律的骨干音2、6重新创作了一段旋律。为了更好地表现此处音乐悠扬、飘逸,演奏者可以使用碎吐的演奏技巧。即在双吐音的基础上将舌运动的速度增至最快而获得的一种舌奏法,属于笙口内技巧中极富于色彩性的一种吐音。在此处要使碎吐的发音清晰、纯净、明快、有力且富有连贯性。这种舌奏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一个“碎”字,即要使吐音颗粒密集、连贯性,碎而不乱,犹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其音响近似弹拨乐器的滚奏和拉弦乐器的抖弓。
4 主题旋律的第三次变化——运用复调手法:
运用复调手法,挖掘笙的演奏技巧,丰富音乐的表现力。这是作者在总体结构设计上的特色。此曲打破常规,作者在此有意地把原主题变奏成独奏笙的自由模仿二声部。这一技巧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笙的演奏技术,使音色丰富多彩,节奏错落有致,情感起伏跌宕,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奇和震撼。以此来描绘了大森林的神秘,抒发了鄂伦春人的胸怀与思想。
处理这段音乐时要注意,演奏长音时,音色控制要适中,尽量用软吐音。手指换按音孔时,气息和手指要配合好,音符间的切换最好没有痕迹,铺底音符要随着音乐律动的变化来进行强弱力度对比的调配。另外,同一小节气息要注意保持平稳。
(四) 快板——再现部分:
1 引子加轻快跳跃地结合音部分:此处是乐曲引子部分的完全再现
2 轻快跳跃地十六分音符部分:
作者在此处用轻快、跳跃地十六分音符代替了第二部分中紧张激动的历音。此处的吐音不能有僵硬、死板而没有活力,反之要音头清晰、颗粒性强、而且每个音都富有跳跃的弹性,并且节奏要均匀平稳地来展示富有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情绪,来表现鄂伦春猎人的愉快与激动。
高质量的吐音的演奏更能检验演奏者的基本功如何,有的演奏者在演奏此处时会出现舌头打架、手指打架或是手指与舌和气息不能协调配合从而使音乐变得支离破碎。要想完美的演奏此段音乐首先就需要调整好口型与唇肌、面肌的位置,形成良好的口缝,给舌充分的活动空间,此处理方法在快板(轻快跳跃的结合音部分)讲解过,在此处省略。再是运指的问题,手指第一节中间部位肉最多,而又最富有弹性的部位称之为“指肚”,必须养成用这一个最理想的部位按孔,开孔时,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大约一个指头厚的高度即可),否则在换指时会影响演奏的速度。按孔时也应当松弛而有弹性,不要紧张或过分用力,避免手指僵硬而影响灵活性。
最后在吹奏时注意气息的控制,运用胸腹结合式的呼吸。“所谓吸:应肺脏吸之、胸腔配合、腹腔收之;所谓呼:则腹腔释之、胸腔配合、肺脏呼之;状态则以松弛、自然为佳;能调动呼吸肌肉助之则上佳。简而言之:状态自然、方法正确,呼吸通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放而不躁、收而不抑;强而不高、弱而不低”[2]。(注意用多少气吐多少气,不要使气浪费。)。最终使舌的运动与呼吸的气流和手指的按孔保持协调就可以演奏出理想的效果。
3 紧张热烈地结尾部分:
在此处作曲家应用了粗花舌、轻快跳跃地十六分音符、激动地颤音来展现火爆的气氛,使情绪更加激昂活泼。明亮的音调使乐曲达到高潮,在铿锵有力的音调中结束。这一段表达了靠狩猎生活的人们,在世代繁衍的土地上奏响了向往未来的华彩乐章。
为了更好在此处展现花舌的魅力,表现火爆的气氛,演奏者必须做到保持正确、稳定的吹奏口型,注意舌根适当用力,稍向后缩,舌尖松弛且富有弹性,经过舌尖和上腭间的气流需急促有力,且要密集连贯。轻快跳跃地十六分音符、激动地颤音,在上方讲解过,在此省略。
结语
以上对《冬猎》的产生背景和曲风做出了分析,以及从个人学习的实践中分析总结了此曲的音乐处理方法。总的来说,要想取得好的音响效果,更好地表现音乐首先要求演奏者必须对自己所演奏的音乐作品负责,这是表现好一切音乐的基础也是对演奏者最基本的要求。它要求演奏者首先深入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结构布局和作品的创造背景、时代以及作者的创造特点等,然后选择合适地、正当地、科学地处理方法,最后更需要我们反复的实践、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只要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我们定能顺利的演绎好此首音乐作品。
注释:
①赵鸿斌.谈笙的吐音演奏[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②闫津生.笙专业教学研究[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唐富.双声部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应用.[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3]牟善平、徐超铭、萧江.笙练习曲选[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4]徐超铭.笙演奏技术的创新——现代笙曲提出的挑战[J].音乐艺术
[5]邵春良.笙论[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6]谢庭峰.笙在粤乐中的艺术表现[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高沛.笙学艺术文集[M].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4.
[8]岳华恩. 中国笙演奏家名曲荟萃[Z].北京:学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