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让学生的课堂生活丰盈充实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但“有效教学”主要是针对教者来提的,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重教轻学”的面貌,一方面教师要不断钻研更好地开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还要研究推动学生更加有效地听课从而高度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方法。教师“有效教学”是学生有效听课的前提条件,而学生有效听课才是决定学生学习优劣的核心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或经历这样一个相似的教学状况:几十个学生同在一间教室听同一个教师上课,而听课的行为和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学生收获丰硕,有的学生则收获甚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就学生来说,既有智力因素的,又有非智力因素的。但总体上来说,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学生是否有效听课。
  教育家林格曾说:“学生学习好不好,85%取决于学生上课水平的高低。上课时学生表面都一样,内心差别却很大。有的学生上课热情,思维积极活跃,而有的学生上课态度懒散,思维简单,时间长了,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可以说,学生在学校期间,出现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差异,包括其素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上课参与水平不同的结果。”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有效听课对学生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使学生有效听课呢?
  一、明内涵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听课,它其实涵盖了课前和课堂两个环节。有效听课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超前兴趣”,教师要大力倡导课前自主学习。记下预习中没弄懂的问题,对研究问题提出大胆的预设和猜想,并把这些思考带到课堂上去。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主动发言,展开联想,有意记忆,积累经验,注重举一反三,善于概括,能较好地把知识系统化。学生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并能用较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能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讨论时善于交流,进行“合作式学习”。让每个学生做到“堂堂清,堂堂丰”,堂堂有进步。
  二、悟道理
  让学生懂得有效听课的重要性,开展通识性培训,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写小论文、办黑板报的形式,来宣传强调听课在整个学习环节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了,行动上才可能自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名人或其他典型事例与学生分享,在榜样身上感受听课的重要意义。比如,可以用“同桌激励法”,身边同桌的听课状态最能起到直接唤醒、现场模仿的良好效应,而身边同桌通过良好的听课收获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最能直接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激情。
  三、习方法
  让学生习得有效听课的方法:一是要做好有效听课的准备,包括知识准备、精神准备。知识准备就是通过预习,了解新课需要的基础知识;精神准备就是上课铃一响,就要振奋精神,抛去其他杂念,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二是“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蔡林森语),要求学生上课时全神贯注。认真倾听教师讲的和学生的发言,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记,边听边总结归纳,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交流。三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比如,在学习生字词的环节,当教师让全班学生齐读词语时,有的学生可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读而根本不思考如何快速记住这个词语。这时,教师可以抽问一些学生:“刚才在读词语的时候你在思考什么?”有的学生会回答说,“我什么也没思考”,而有的学生则会说,“我在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词语”。由此可见,有一些学生确实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所以教师要教他们如何做。
  四、抓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是培养学生速记的习惯。速记就是快速记忆,每学一个知识点都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快速地将这个知识理解记忆。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拖沓的习惯,都留到课后去掌握,因为初中学生每天要学的东西很多,课余时间有限。可以这样做:学习古诗词时,首先明确目标,即边学边记。读完两遍,教师就可以让全班学生试着背诵,虽然有一些不太熟悉,但是却让学生形成一种速记的意识。学完之后,马上让学生当场背诵。在完成目标这个清晰认识的推动下,全班绝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背诵。如果没有提出这样速记、速背的要求,不少学生可能好几天都背不下来。坚持每节课这样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速记、速背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就能学后成诵。二是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由于学生存在理解能力、领悟能力高下的差异,所以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听懂了,而有的学生可能还不太明白。如果学生将这些不懂的问题搁置一边不管,久而久之,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进而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甚至对课堂产生畏惧感和厌倦感。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并随时留心关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
其他文献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的某种教学行为、对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开展,我校极为重视和强调教师对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曾读到这样一句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这句话表明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首先,教学反思活动是以教学实践活动作为反思的对象。通过开展反思活动,教师需要对已经结束的教学实践
期刊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当我们走下讲台时常常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如果我们课下不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由于思维的惯性,当我们再次面对相同的问题时,仍然没有本质的改变,因此我要说只有反思才能让你的课堂变的更美丽。  高三的一节文言实词推断课上老师把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中的向解释为以前,课后交流的时候就有了争议,笔者认为应把向吾不为斯役里的向解释为假使,因为捕蛇者以前就是为
期刊
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百家中主要选取了儒道墨法等家,其中儒道两家的篇幅比较多,但是法家却仅仅只有一篇,而且是寓言故事,法家精髓并没有纳入其中。我觉得这是比较令人遗憾的。一提到法家,很多人就会认为秦始皇用酷法苛政以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矣。所以对法家避之唯恐不及。实际上,秦的灭亡与法家的关系正如人与兵器一样。孟子曾言;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秦之灭亡,与法家无关。若有意忽略法家岂不是自断富强之路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对生命健康的需求也随之增强。与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产生矛盾,尤其是城乡划定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人民群众便捷充分享受医疗待遇。  一、统一医疗保险管理机构  1、整合经办机构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都设有医保经办机构,按规格配备人员、办公经费。分别是新农合中心、城镇居民医保中心、城镇职工医保中心。目前,三个中心分属卫生和人社两个部门管理。两个部门承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语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加强书写训练,才能巩固识字;写字又是阅读和作文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一、扎实上好每堂写字课  为保证写字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按照计划开展写字课,并对写字教案的撰写由以往的个案转为集体备案,做到每堂写字课先有主备人精备个案,然后组内教师再对个案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的教案既有个性到共性,既有创造性又
期刊
一、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如微课),这就需要有完善的硬件环境。首先,学校需要提供网络传递载体,即教学平台;其次,学生需要在有网络的环境下学习,包括学习终端(如PC、平板电脑)。  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一环,教师在上课前将新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从而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由于文字只是静态的,视频是动态的,小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精力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目前,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因为收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际状况并不乐观,甚至让我们堪为担忧。首先,课外阅读的氛围较为单薄,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其次,阅读内容较
期刊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典型的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样式。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居于首位的,人物形象以何种形式出场,怎么出场,在写作上是大有讲究的。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从人物出场的安排上来看,作者曹雪芹可谓匠心独运。  林黛玉进了贾府不是一下子就见到了很多人,而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让人物有次序地出场的。首先见到的是“鬓发如银的”外祖母,在贾母的一
期刊
众所周知,田径运动是集走、跑、跳、投为一体的大运动项目,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田径运动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再加上田径教学方法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许多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甚至有些学生惧怕上田径课。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到现阶段的“阳光体育”、“快乐体育”,我国的体育教学正从“填鸭式”到以
期刊
在遥远的新疆戈壁滩上,在习习的风中,摇曳着一种花,这便是马兰花。当初,五六十年代第一批考察罗布泊的勘测队队长曾赞颂这是希望之花。然而,我们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俊德身上,不仅认识了马兰花,更认知了马兰精神。  总有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追随马兰,马兰在哪儿,他就在哪儿,他就叫林俊德。  林俊德,中国核武器研究人员,1964年他与同事共同研制出了核爆炸压力装置,成功解决了核弹的引爆问题,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