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潜能。本人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渗透创新思维方法,鼓励学生设计实验,科学评价学生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思维;生物教学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中学生物教学承担这一任务的重要学科。当今是人才竞争、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科技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新世纪,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但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更好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还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合作的个性品质以及科学态度等多重教育功能。如何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我的做法。
1创设氛围,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健康的人都具有创新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诱导学生产生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思维和形成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1.1认识创新,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首先要引导学生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创新并不是一切都是独创的。创新可以是前所未有,如首次发现新事物、发明新的东西、创立新思想等;创新也可以是对前人已有知识、研究和创造发明成果有所改进、有新的进展;创新也可以是对已有事物有新的认识、对进行的工作有新的思路、对开展的活动有新的方法等。美国创造学家阿瑞提说:“创造力并非只有伟大的人物才具备,而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它是我们每个人当中的功能。”人人都可创新,时时都可创新,创新就在我们的身边。怀疑孕育着创新,改进是创新,综合也是创新。
1.2营造氛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众所周知,兴趣与创新紧密相连,有兴趣就容易有创新,而创新过程中又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促进创新。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与教师本身和学校的的氛围密切相关。因此教师本身应有创新精神,才能够发挥教师带头创新的示范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欲望的环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多思、敢问、主动创新。此外,也要引导学生多参观科技展览及学校历年来在科技活动项目获奖的小发明、小创造等,让学生有多种机会接受创新刺激,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就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把全部的心理能量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
1.3突破思维定势,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思维定势严重妨碍着人们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创新思维活动的心智枷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敢于想象,敢于异想天开,敢向权威定论挑战,敢于突破思维定势,才能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2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生物学实验是探索生命本质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客观性,实验结果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这对于培养实验者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具有重要作用,并可培养中学生初步具备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因此我非常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我先以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及演示实验为依托,通过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在了解实验程序、对实验取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对比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检验与分析等方面有较好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熟悉实验操作。同时,我也注意引导他们在实验操作中要细心观察、要明察秋毫、要勤于思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认真对待,科学分析其原因。有时由于季节性、地域性、当地实际条件的限制等原因,经常难以取得实验材料或没办法按课本方法等进行实验,这时我就会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发散思维,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对教材中的同一实验,能否用其他实验材料替换?能否用不同方法来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用具和实验仪器是否可以改进?如通过学生的探究, 发现在《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实验中,如果将实验装置中倒置的充满水的试管改为倒置的充满水带有刻度的量筒,结果既能看到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又能测量出放氧量。另外,在做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学生分别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大红花、玫瑰花等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用大红花做实验效果更好。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如果用无色透明的塑料矿泉水瓶来代替玻璃瓶,再把瓶盖换成单孔橡皮塞,排除气体无须漏斗注水。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改进实验并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实验结果,既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创新思维。
3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一般可分为技能型、验证型和探索型。其中探索性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把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鼓励每一位学生自己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较好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而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是构思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实验,还是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思维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概念,以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结果表达等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的教育功能,尽量挖掘教材及生产、生活中一切可探究的课题,让学生多多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如在授完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后,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学会知识和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的同时,更好的所学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技能,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科学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评价不能直接使学生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或抑制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实验的评价,过去往往把十分生动、具体的实验技能变为软目标,实验考试失去了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并思考做出结论等本质特征。事实上书面考试不能代替操作考核与实验观察能力测评。因为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观察能力从本质上讲,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观察才能真正显示出来,因此,必须使认知目标评价与实际操作技能测评相结合。教师评价的着眼点应在过程,诸如学生能否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能否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能否认真观察及如实记录等,而非结果。要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要加以鼓励与赞赏。只有这样评价才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创新,以创新为荣,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最优化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思维;生物教学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中学生物教学承担这一任务的重要学科。当今是人才竞争、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科技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新世纪,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但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更好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还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合作的个性品质以及科学态度等多重教育功能。如何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我的做法。
1创设氛围,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健康的人都具有创新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诱导学生产生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思维和形成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1.1认识创新,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首先要引导学生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创新并不是一切都是独创的。创新可以是前所未有,如首次发现新事物、发明新的东西、创立新思想等;创新也可以是对前人已有知识、研究和创造发明成果有所改进、有新的进展;创新也可以是对已有事物有新的认识、对进行的工作有新的思路、对开展的活动有新的方法等。美国创造学家阿瑞提说:“创造力并非只有伟大的人物才具备,而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它是我们每个人当中的功能。”人人都可创新,时时都可创新,创新就在我们的身边。怀疑孕育着创新,改进是创新,综合也是创新。
1.2营造氛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众所周知,兴趣与创新紧密相连,有兴趣就容易有创新,而创新过程中又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促进创新。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与教师本身和学校的的氛围密切相关。因此教师本身应有创新精神,才能够发挥教师带头创新的示范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欲望的环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多思、敢问、主动创新。此外,也要引导学生多参观科技展览及学校历年来在科技活动项目获奖的小发明、小创造等,让学生有多种机会接受创新刺激,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就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把全部的心理能量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
1.3突破思维定势,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思维定势严重妨碍着人们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创新思维活动的心智枷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敢于想象,敢于异想天开,敢向权威定论挑战,敢于突破思维定势,才能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2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生物学实验是探索生命本质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客观性,实验结果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这对于培养实验者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具有重要作用,并可培养中学生初步具备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因此我非常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我先以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及演示实验为依托,通过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在了解实验程序、对实验取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对比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检验与分析等方面有较好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熟悉实验操作。同时,我也注意引导他们在实验操作中要细心观察、要明察秋毫、要勤于思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认真对待,科学分析其原因。有时由于季节性、地域性、当地实际条件的限制等原因,经常难以取得实验材料或没办法按课本方法等进行实验,这时我就会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发散思维,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对教材中的同一实验,能否用其他实验材料替换?能否用不同方法来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用具和实验仪器是否可以改进?如通过学生的探究, 发现在《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实验中,如果将实验装置中倒置的充满水的试管改为倒置的充满水带有刻度的量筒,结果既能看到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又能测量出放氧量。另外,在做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学生分别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大红花、玫瑰花等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用大红花做实验效果更好。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如果用无色透明的塑料矿泉水瓶来代替玻璃瓶,再把瓶盖换成单孔橡皮塞,排除气体无须漏斗注水。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改进实验并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实验结果,既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创新思维。
3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一般可分为技能型、验证型和探索型。其中探索性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把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鼓励每一位学生自己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较好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而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是构思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实验,还是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思维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概念,以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结果表达等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的教育功能,尽量挖掘教材及生产、生活中一切可探究的课题,让学生多多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如在授完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后,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学会知识和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的同时,更好的所学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技能,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科学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评价不能直接使学生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或抑制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实验的评价,过去往往把十分生动、具体的实验技能变为软目标,实验考试失去了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并思考做出结论等本质特征。事实上书面考试不能代替操作考核与实验观察能力测评。因为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观察能力从本质上讲,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观察才能真正显示出来,因此,必须使认知目标评价与实际操作技能测评相结合。教师评价的着眼点应在过程,诸如学生能否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能否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能否认真观察及如实记录等,而非结果。要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要加以鼓励与赞赏。只有这样评价才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创新,以创新为荣,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最优化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