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远方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很宅,每天在自家的小院里,一捧土,一把小铲,就能玩上一整天。这让我的父母很安心,不用担心我出去疯跑,出什么意外。
  直到有一天,邻居的小伙伴提起他们一起去邻村一座靶山上去“探险”,看到很多好玩的事物——一辆仿真坦克车、一座窄而险的小桥、一人多高的野草、地上随处可见的子弹壳……我突然很想去看一看。
  于是趁父母不在家,在伙伴们的招呼下一起奔向了那里。
  我们出了村庄,顺着小路向南走去。那是我第一次脱离家人的照顾,走向未知,每一件事物都让我倍感新鲜。
  靶山越来愈近,我们在接近它时奔跑了起来。
  我们在“山”上打闹,刨土找子弹,采下鲜嫩的芦苇芯嚼食,在壕沟里跑跳……乐此不疲。


  其实那里离我家不过3公里,但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而言,或许这段距离已经是我的远方。
  八九岁的时候,用父亲那辆飞鸽28大杠学会了骑自行车,我的生活半径突然变大。一起长大的伙伴们开始邀约骑车在村庄周围游荡,不断发现着新的道路、新的村庄。有次,表弟从县城回来,在他的怂恿下,我忐忑着和他一起上路,骑车去了县城他家。平坦的公路,不时经过的各种车辆,燥热的空气,我竭力控制着车子,不到10公里的路程,却显得无比遥远而漫长。
  这个时候,我的远方是县城里表弟家冰箱里的雪糕,是百货大楼,熙熙攘攘。
  上高中时,看着远处的太行山发呆,便想过去看一看。这座山我从记事起便一直看它,一直想象它近处的样子,于是骑上自行车,装了瓶水,向着几十公里外的青山骑去。车很笨重,但因为有着想看到大山的念想,也就有了动力。
  一直到我站在山顶的那一刻,回望来路,远处的平原尽收眼底,来时的疲惫一扫而空。
  我用自己的力气,到达了自己一直心念的远方。
  后来,远方是300公里外的大学。再后来,远方是2000公里外工作的城市,是4000公里外的雪山圣湖,是重洋彼岸的风土人情……
  我有个高中同学,高考填志愿时,他不声不响地报了一个航海学院的轮机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踏上了跨洋航线的轮船,自此浪迹海上。
  我问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他说,他不想自己的人生囿于某地,他想去更远的远方。海上虽然会有风浪,但也有更壮阔的风景。“你永远无法想象,在静寂的大洋上航行时,坐在甲板上,看着漫天星辰铺在头顶,万顷碧波躺在身下的时候是多么幸福。”讲到这些,我从他眼睛里看到了难以抑制的快乐。
  人生是一场旅行,当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我们的远方也就越来越远。但只要心有远方并尽力前行,之前的远方终会变成脚下的土地,而我们的眼睛又将投向别处。
  因为总有一处远方,会让我们心驰神往。 中
其他文献
某新闻大热的时候,办公室里讨论孕期出轨话题,男同事感慨:“男人就这样啊!”女同事感慨:“哼,男人就这样!不要脸!”  男同事觉得那些在老婆怀孕时憋着忍着的男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女同事咬牙切齿地表示:“出轨罪不可赦!人又不是动物!”  正在怀孕中的老婆们,担心老公出轨吗?  心理咨询师宫学萍的解读:  很多人对性的内涵和外延理解特别窄,觉得性只能指夫妻之间传统的啪啪。妻子一怀孕,丈夫就只能忍着,这
期刊
从前看人作序,或是题画,或是写匾,在署名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明“时年七十有二”“时年八十有五”或是“时年九十有三”,我就肃然起敬,不知自己何年何月才有资格在署名的时候也写上年龄。  我揣想署名之际写上自己的年龄,那时心情必定是扬扬得意,好像是在宣告:“小子们,你们能否活到老夫这样的高寿恐怕尚未可知哩。”  后来当我真的年事已高,反而不想这样署名了。因为在夸示高龄的时候,未来的岁月已所余无几了。人生在世
期刊
我家老屋的屋檐下,有个燕子窠,燕子年年归来繁衍生息。前年,外墙翻新贴了瓷砖,两只归燕重又辛苦筑巢,修到一半,墙面太滑,掉了。燕子不死心,重起炉灶,仍以失败告终。两燕子在阳台边盘旋多时,才失望地离开。  没过几天,楼下的小屋来了新房客。是外地来的一对新婚夫妇,两人很有夫妻相,都是圆脸。男的圆脸黑黑的,剃个小平头,牛一样温顺无辜的一对大眼。女的圆脸白白的,脑后高高扎个马尾,一双小眯眯眼很喜气。男的在附
期刊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书——就是我隐形的翅膀。  关于读书,清高者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实用者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黄金屋”;培根总结得最好:“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
期刊
“人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娘告诫孩子们的口头禅,也是娘为人处世的准星,似乎娘一辈子都被这话导航着。  娘只杀过一次鸡,但没能杀成功。那是我上师范时,假期中,与我特别要好的一位外地同学,专程到我家回访,娘准备杀只鸡好好款待。鸡抓到了,本想找邻居帮忙杀,但不凑巧,只好自己操刀。娘慌乱中未杀到正地方,鸡仅是受了轻伤,一扔到地上,就打着扑棱飞到房顶上去了。打这,娘再也没有杀过鸡,她说鸡也通人性,怪可怜的
期刊
朋友在一家著名公司实习,周末一起吃饭吐槽。公司很好,部门领导为人友善,同事相处愉快。  她主要负责组织出国讲座,联系场地、布置位置、安排人员,还有组织现场。刚去的时候谁都不熟悉,人不认识几个。  我们坐在靠街边上的小店里面,喝奶茶,晚风习习,很惬意:“刚去那一次,我在公司门口拿讲座的资料,不知道讲座地点在哪里,正好碰到门口一个职员。她戴着公司标牌,一身素色的上衣、齐膝裙子,戴着眼镜,气质知性。” 
期刊
我从未见过约瑟夫·莱沃尔涅工作时的模样。那天,当我迈进他的办公室时,我可以说是大吃一惊。  约瑟夫的金色头发通常会用发油抹得服服帖帖,此刻却杂乱不堪。一根根头发因为发油而变硬,从脑门上戳出来。他的面色苍白,一脸筋疲力尽的样子,五官因为紧张情绪下的抽搐而扭曲变形。  他怒视了我一眼,目光里充满怨恨,差点让我落荒而逃。但是因为我看见他弓着背端详一张图纸,我的好奇心胜过了我的敏感内心。于是我踏入房间,摘
期刊
某哥们博览群书,三观刚正,从人人网到微博,从微博到朋友圈,每逢热点问题都在论战第一线。然而半年来他的朋友圈很安静。我好奇问他:“你咋这么淡定?”他说:“少年,你撕多了就懂了。操控网民靠的是情绪,不是逻辑。这么多年撕x经验告诉我,网上讲理,身不由己;不和稀泥,必死无疑。”  一入网络深似海,从此理性是路人。平生只有两行泪,半为脑残半女神。任你是雄才大略,苦口婆心,伶牙俐齿,凤毛麟角,想在网上跟人家讲
期刊
网络上流传一张孤独等级表,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个人去做手术,最末位的是一个人逛超市,而一个人去看电影排在第四位。  我的女友说,有一回她一个人去看电影,恰逢自己的理发师坐在后排,结果后来全店都知道了,人人都发来怜悯:你这么可怜啊!下次实在没人,叫我啊!  女友很郁闷:我很可怜吗?真没觉得啊!我是真心喜欢一个人去看电影啊!很不正常吗?为什么大众都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判定一个人是否孤单呢?  我懂她。因为
期刊
我们小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坐席”,就是赴宴的意思。孩子平时一般都穿得破衣烂衫,如果哪天父母突然给你打扮整齐了,可能就是要领着你坐席去;而我们一旦听说谁去坐席了,大家就都馋得流口水,回来后就会追问他有没有吃到琉璃丸子,吃了几个,如果说没吃到,就会被我们嗤之以鼻,认为他坐席坐得不值。  琉璃丸子是我们阳谷乡村宴席上的特色食品,尤其适合在娶媳妇的喜宴上出现。喜宴开头会上十道家常菜,接着是整鸡整鱼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