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在齐40块蒸汽驱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齐40块蒸汽驱于2003年7月转入7个扩大试验井组,在蒸汽驱开发过程中个别汽驱井组出现油汽比和采注比较低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汽驱井组的油汽比,在对齐40区块油井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引进实施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实施后汽驱井组见到了很好的生产效果。为全块整体转蒸汽驱开发后进一步提高汽驱井组油汽比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它蒸汽驱区块开发提供了借鉴。
  一、概况
  齐40块发育有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和沙三段的莲花油层,其中蒸汽驱目的层为莲花油层。油藏埋深625~1050m,含油井段平均为74.4m,单井有效厚度最大90.4m,平均35.5m。
  莲花油层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接触类型点接触。岩石压实固结差,较松散,以泥质胶结为主,平均含量为7.4%。构造高部位为纯油区,构造低部位为水区。为边水中~厚层状、构造岩性稠油油藏。莲花油层孔隙度30~35%、渗透率1000~2400 ×10-3mm2 ,为高孔高渗储层。
  二、区块开采现状
  截止到2003年2月底,该块总井数679口,当月开井602口,断块日产油1898t/d,平均单井日产油3.2t/d。吞吐累积注汽1520.7×104t m3,累积产油985.96×104t,2002年年油汽比0.45,累积油汽比0.65,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6.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1.82%,11周期以上井241口,油层压力下降到原始地层压力的25~30%,断块已进入到蒸汽吞吐开采后期
  三、扩大试验区现状
  齐40块蒸汽驱扩大试验于2003年7月中旬开始转7个70×100m反九点井组,至2005年11月井组油汽比0.13 、采注比0.68。
  四、实施目的
  为了进一步改善蒸汽驱井组试验效果,提高单井产液量和产油量,试验实施高温气体驱油技术。
  五、高温气体驱油剂简介
  目前,混相/非混相CO2气驱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用地质条件范围广,在稀油油藏和稠油油藏均可使用。随着稠油的广泛开发,为了提高稠油的开采效果和提高采收率,研究人员做了许多研究与试验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采收率达到10%以上。因此,被认为是从严重水淹油藏、枯竭油藏以及其它“难采储量”油藏开采大量原油的关健技术之一。
  驱油机理:
  高温气体驱油剂是由尿素及其衍生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组成。在施工过程中,连续向地层注入高温气体驱油剂,溶液能优先进入高渗透层,并且在地层热能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自身释放出CO2和NH3。溶液中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CO2能够形成大量、稳定的泡沫屏障,堵塞高渗透率地层,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气-液泡沫系统对跟随其后的蒸汽产生附加压力,起到堵塞高渗透率地层,引导蒸汽进入中低渗透率地层,起到调剖作用。
  高温气体驱油剂所生成的CO2,主要部分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形成泡沫屏障。其余部分的CO2溶解在原油中,产生体积效应,并驱替剩余油。在特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生成的CO2能与原油以任意比例混合,降低其粘度,并在注汽前形成混相带,推移驱替前进,增加有效驱替,提高驱替效率。
  高温气体驱油剂生成的CO2和NH3与表面活性剂形成很好的驱油体系。我们对齐40块进行了模拟试验,通过大量试验得知:CO2-碱-表面活性剂体系对齐40块蒸汽驱井组的驱油率达到13%以上。应用该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齐40汽驱井组的原油采收率
  六、室内实验
  (1)CO2气体生成剂的筛选
  (2)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评价
  (3)高温气体驱油剂提高驱油效果的评价
  1.室内实验研究-CO2气体生成剂的筛选
  几种物质CO2生成量对比数据
  尿素与硝石的混合物是最好的CO2气体生成剂。
  2.室内实验研究-效果的评价
  模拟岩心的制备:
  岩心装填(岩心为不同目数的人造刚玉砂、压裂砂)→测定空气渗透率→抽真空→测定含水饱和度(饱和蒸馏水)→饱和油(齐40块等脱水原油)→测定含油饱度→ 束缚水饱和度
  试验方法:
  对制备好的岩心进行200℃蒸汽驱至残余油状态(产出液含水达98%以上);然后注入0.3PV的需要评价的高温气体驱油剂,恒温静置24小时;再进行200℃蒸汽驱至产出液含水达到98%以上;通过对油、水的分离计算两个过程的驱油效率,然后对二者进行比较,最后评价出提高驱油效率幅度大的高温气体驱油剂
  高温气体驱油剂提高蒸汽驱油效率试验
  a. 高温气体驱油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不同对蒸汽驱油效率的影响
  b.高温气体驱油剂尿素+硝石+聚合物用量的不同对蒸汽驱油效率的影响
  c.高温气体驱油剂中AEO+AOS的复配物浓度不同对蒸汽驱油效率的影响
  配方体系:
  HY=50%A+4%F
  其中HY——高温气体驱油剂
  A——尿素、硝石、聚合物混合物
  F—— AEO+AOS
  3.现场施工工艺
  3.1施工车辆准备
  400型水泥车2台, 30m3罐车6台。
  3.2现场施工方法
  施工前停止注汽,施工管线正连接,试压20MPa不刺不漏合格后,再开始施工。一次性注入346吨高温气体驱油剂,接着正替清水5 m3。然后注蒸汽。
  七、效果跟踪评价
  齐40-9-029井组实施高温气体驱油措施后,井组产液量和产油量有了很大的上升,特别是井组增油效果显著,高温气体驱油剂每吨按3340元计算,每吨原油价格按3000元计算,具体见效益统计表。
  八、结论
  通过对齐40-9-029汽驱井组实施高温气体驱油措施,使井组的产油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证明了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在齐40蒸汽驱注汽井的应用是可行的,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汽驱井组的油汽比,最终提高汽驱井组的采收率。
  参考文献:
  [1]《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 张义堂等编著
  [2]《油井增产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 Robert S.Schechter 著
  [3]《表面活性剂驱油原理及应用》 石油工业出版社 韩冬 沈平平编著
其他文献
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 ,Hough变换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图像边缘检测技术 ,针对传统Hough变换算法所需的存储容量大、计算量大、速度慢、效率低 ,不能确定曲线端点及长度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ough变换方法 ,它根据Hough变换思想的逆变换 ,采用对参数空间逐步细分的方法 ,逐步排除不包含直线的区域 ,能够有效地减少存储容量 ,提高运行效率 ,并能有效地求出曲线轮廓的端点及长度。该
本文主要考察了生活在19世纪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德国社会中的犹太人的世俗化进程。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三大部分对这一进程进行了考察:19世纪以前德国犹太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世俗化
本文介绍了1929—1934年间,作为战区的赣闽边区,其人口、经济与社会遭受巨创、1934年底,国共大规模争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在重建赣闽边区地方政权的基础上,在社团组织恢复、难民
中东石油的发现对于美国中东政策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美国从此把夺取石油作为其中东政策核心内容,中东也变成了美国全球战略中重点关注的地区。随着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利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控制理论,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宏观历史框架下对1927-1937年间苏北地方政权为治理社会失范现象、恢复统治秩序之过程进行全景式描绘,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作为20
利用磁悬浮技术将铁磁性平台悬浮在磁场中 ,通过线性电机无接触驱动 ,结合控制技术实现平台的快速精密定位。合理的设计将悬浮力和导向力两个磁悬浮系统合二为一 ,即结构简单
本文以“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抗争为研究对象,在回顾“文革”前新中国知识分子改造之路的基础上,对“文革”时期知识分子抗争的史实进行了整理和评析,并进一步对“文革”时期知
感生神话是人类神话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民族早期历史上都曾扮演着重要角色,产生过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感生神话进一步与政
本文论述了北宋时期范仲淹在御边活动中,运用传统儒家的“仁爱”思想,给倍受鄙忌的武将以人文关怀,厚养、体恤、维护,尊重他们,使得范仲淹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培养、选拔了一批有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