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一号”出师未捷身先死?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变轨失败的状况,让被人们给予期望的“萤火一号”面临颇为无奈的结局。同时,中国自主进行火星探测的声音也开始发酵。
  
  “火星是俄罗斯人的伤心地,从前苏联及俄罗斯探测火星的历史看,它的行动几乎都失败了,因此在航天界,一直存在着‘火星不属于俄罗斯’的调侃。‘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发射的前一天傍晚,我在接受南京市一家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对本次俄罗斯火星探测的担忧,但是没有想到第二天就一语成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说。
  让很多中国人揪心的是,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也随之遇险。
  “萤火一号”伴随“福布斯-土壤”遇险
  事实上,本次火星探测器才刚刚发射几个小时以后就出事了。9日,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搭载“萤火一号”,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俄罗斯“天顶-2S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按照先前的计划,两个探测器发射升空后,“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上的主发动机将开始工作,并通过3次点火将两个探测器送入环火星轨道,全部飞行过程将历时300天左右。
  俄罗斯航天人员没有想到的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刚升空不久就出现了意外:居然从俄罗斯构建的规模庞大的探测网中不见了,与此同时,“萤火一号”也不知所踪。
  由于本次整个发射过程完全由俄罗斯方面控制实施,对于“萤火一号”出现的险情中国火星探测实施人员几乎是无能为力。
  如果失败中国很难获赔
  焦急的俄罗斯航天人员经过多方努力,意外出现几小时后,总算追踪到了“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及“萤火一号”的踪迹。但是却发现“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主推动系统上的两个发动机都未能点火启动,从而错过了加速进入地火轨道的时机。
  俄罗斯航天部门表示,此次不正常状况或许由程序出错所致,也有可能是因为该星际站上的传感器或仪器出现故障。《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航天专家庞之浩表示,如果出现的是前一种情况,则是软件方面的问题,只要找出控制本次发射软件方面的问题,并予以合适的调整就可能让探测器“起死回生”。但若是后一种情况,则属于探测器上硬件的问题,地面人员鞭长莫及,探测器就命运堪忧了。
  截至记者发稿时,俄罗斯方面依旧未排除“福布斯-土壤”的有关故障,它仍被困在地球向火星过渡的椭圆轨道上,无法变轨进入从地球到火星的双曲线轨道。
  对中国而言,目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这次意外不解决会导致随行的“萤火一号”出师未捷身先死。记者了解到,如果不算上延期两年发射所进行的部分零件调整,“萤火一号”的研制整整耗费了23个月的时间,尽管截至目前,中国官方并没有披露“萤火一号”研制成本的详细情况,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的发射分别在俄罗斯和外国市场投保,然而俄罗斯方面并没有提及“萤火一号”的有关投保情况。王思潮认为,火星探测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此次的风险应该是中俄双方共同承担,中国最终获得赔偿的可能性并不大。
  火星是俄罗斯的噩梦
  在王思潮看来,本次“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出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技术积累上,俄罗斯要比美国弱得多,目前他们在火星探测方面的技术依旧不完善;另外由于受到经济方面的困扰,俄罗斯长期一直没有实施火星探测活动,相关人才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如果本次发射的‘福布斯-土壤’最终失败,这将给俄罗斯再次勃发的火星探测雄心予以沉重打击。”庞之浩说,1996年11月16日,俄罗斯用“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火星96”探测器,由于火箭的第4级点火失败,火箭坠入智利海岸以西、复活节岛以东的太平洋中,探测器也在大海中沉没了。自此以后整整15年的时间里,俄罗斯没有再发射任何火星探测器。
  不过王思潮认为,就算本次探测火星最终失败,俄罗斯也不会完全放弃火星探测的计划,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后,他们以后还是会再次进行火星探测活动,毕竟如今火星探测已经成为国际航天界的热门,作为航天大国的俄罗斯无法将自身排开。
  在另一个方面,虽然本次俄罗斯火星探测的事故给人类探测火星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后来者还是在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庞之浩谈到,如果没有意外,在本月2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又将开启火星之旅。据了解,“好奇号”火星车是目前最具技术挑战的新型星际探测器,将于2012年8月降落在火星表面。
  中国未来火星探测之路该怎么走
  本次事故以后,中国自主进行火星探测的声音也开始发酵。有不少航天界人士认为,为了避免本次“福布斯-土壤”探测器这样无法控制的一些风险,中国以后应该自主进行火星探测。
  但是王思潮告诉记者,中国自主进行火星探测并不等于排斥国际合作,他说在火星探测方面,当前中国还是一片空白,未来中国要想取得好的成就,并尽量减少探测的风险,谋求国际合作依旧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是在除了和现在的俄罗斯合作以外,以后中国还应该积极谋求与欧洲空间局、NASA的合作。就是中国想自主进行火星探测,也应该想办法从这些国家购买一些实施火星探测的专利,这样会加快我国火星探测的进程。
  “虽然俄罗斯在火星探测方面还不是很强,但是与我国相比,他们肯定要强得多。他们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一些技术,我们也可以买过来使用。”王思潮说。
其他文献
如果标准一旦给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定出一个上限,那么这就会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但是不制定出上限,那么任何一家速冻企业都无法存活。    今年10月起,中国的速冻食品行业遭遇寒冬。10月28日,思念三鲜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3日三全的“三全灌汤水饺(猪肉玉米蔬菜)”、“三全灌汤水饺(三鲜)”被检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随后“海霸王”的三款速冻食品也被检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此前在
期刊
因为对医生不信任,最近一起发生在广州的反映医患关系的“录音门”事件引起公众热议。事实上,录音笔就像一堵墙,猜疑心理会让医患无法建立良好沟通,最终医生和患者都会成为受害者。    9月21日,1岁5个月大的男孩小涵因患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直到11月初,小涵经历了治疗、回家、重新返院治疗的一系列波折。  此期间,患儿父亲怀疑医院过度治疗,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而医生认为
期刊
从黑白电视到家庭娱乐终端,电视机似乎还没有到寿终正寝的时刻。    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第二年,贝尔德邀请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们观看他将整个人物影像用电线传讯到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再由电台以无线电波发射,在贝氏实验室中电视机就可以收视到清楚的黑白影像。实验的成功,引起世人震撼。1940年,旅美匈牙
期刊
如果你还在与朋友发短信联络,或者还在煲电话粥,你就真的OUT(落伍)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移动IM软件不仅能免费通话,还具备发短信、图片、视频等功能。最重要的是,它们免费。    移动IM只收取流量费  如果你没听过微信、米聊、iMessage的大名,至少听说过QQ或者MSN。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IM,Instant Messenger,即时通讯。移动IM,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
期刊
彩色好,还是黑白好?在摄影界,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喜欢彩色的人认为,彩色更真实,更吸引眼球,媒体更需要的是彩色照片。喜欢黑白的人则认为,黑白更抽象,更适合表现,或者说较不那么滥情,粗糙得像生活。  黑白摄影是数码相机的软肋  在这个问题上,摄影大师、巴西人萨尔加多的看法最具有代表性。萨尔加多并不排斥彩色,他说:“黑白照片有更强的概括力,而彩色照片却容易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五光十色的外表上,
期刊
如果没有科技的加盟,今天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不会如此绚烂,这是11月9日~13日举行的第六届北京文博会上记者的亲身体会。正是因为科学思维的涌现,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夺人眼球的文化创意产品,一些传统的玩意儿也都彰显出新的生命力。  亲子机器人丰富启蒙教育  本届北京文博会上,由北京紫光优蓝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名叫小优的家庭亲子机器人受到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它不仅拥有可爱的外表、灵动的
期刊
一般认为,1922年出品的《爱情的力量》,是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1962年,中国第一部3D电影《魔术师的奇遇》在上海诞生。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在《阿凡达》、《极地特快》等风靡全球的3D电影出现之前,3D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艺术  很多古代神话传说里都有关于巨人的描述。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如果巨人真实存在,那么他们一定没有神话中那样威猛,而会受制于地球重力成为相当
期刊
11月1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首架机上无线局域网航班首航,我有幸被邀请参加了首航,真切地体验了一把无线局域的服务。也把自己的真切感受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大家可能一直关心,无线局域网航班,是不是可以在飞机上上网,甚至可以用手机打电话了?事实上,目前的无线局域网航班,还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通过无线上网,它还只是一个内部的局域网,这个网并没有连接到互联网上,当然,它是第一步,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飞
期刊
显然马庆伟已经成功从一位科学家转型成了一位商人。在他的企业里你看到的是一些分子诊断、蛋白质与多肽组学、高通量测序等等有着晦涩名称的生物技术,“你别看它们听着晦涩,其实它们可是目前领先于世界的先进生物技术,而我的工作就是让这些技术真正地有效用于老百姓的身上。”  找到马庆伟的时候,他正在中关村担保公司在帮助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发布会上,作为中小微型企业的优秀代表向前来的媒体作报告,会上他侃侃而谈,
期刊
10月中旬科技部召开的一场会议,尽管在科技类日报上使用了“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将有重大变革”的词语,似乎也没有得到一般媒体的很多关照,即便在科学人扎堆的科学网上,大家也是小范围说说而已。  而有关科研经费的滥用,包括探讨“科研经费催生多少富翁”这样的话题,却时常在坊间发酵,也总能得到更多热议。即便如此,必须看到科技部的动向——不再对人力费用占科研经费比例具体限制——是多年来科研人员探讨最多的一个话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