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面临和重视的课题。然而教师们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教师认为活动课可上可不上;有的教师对活动课内容界定模糊;有的教师将数学课与活动课的要求和教学特点混为一谈。基于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尝试与实践略表拙见。
【关键词】兴趣 创新意识 智力 思维 实践能力 解决问题
我们开设数学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为此,数学活动课要尽可能做到内容方法“活”,组织形式“动”,体现出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灵活性。简单说来实践性就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做中学、动中学、玩中学,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考性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趣味性就是活动题材尽可能新、奇、趣,活动过程尽量游戏化、故事化、生活化。
这里重点说一下灵活性,也是教师困惑比较多的一点。教学大纲没有对数学活动课进行系统的阐述,也没有数学活动课的专门教材;因此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是很宽泛的,灵活性很大,不要求像数学学科课一样结构严谨:复习铺垫、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提高拓展等;也不要求像数学学科课一样收获显而易见:例如,在《小数加减法》这节课学会了计算方法,在《年月日》这节课学会了一年有365天等等。数学活动课则不同,数学活动课的收获有时是不能马上显现的,它的内容只要利于学生吸收新信息、新思想和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就可以。它更多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活动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小组或个别的活动,也可以是上课、游戏、竞赛、或讲座的形式;还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校园以外探索体验数学的奥秘与乐趣。
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数学名家介绍、数学读书会、数学日记汇报会等。也可以把数学家的故事、其他励志故事穿插在数学活动课的中间,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动画演示,既愉悦心情、激发热情,又起到教育的作用。
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平移》后按行走路线设计拖车游戏和猫捉老鼠游戏;学习《1—9的乘法口诀》后根据算式对应的得数数设计拼图游戏;学习小数乘除法之后设计打靶游戏;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数学接力赛、数学套圈、猜数游戏、数学诊所等形式的活动课。
思维训练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此课的内容一般宽于教材,且多用于中高年级。如简算、一题多解、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我在每节数学课上课前,尽量出示一些奇思妙想、小的发明创造、甚至是脑筋急转弯,力求开启学生灵活思维之门,长此以往,效果显著。在活动课《过河》中,我出示了这道题:有一个人要过桥,桥中有看守,看守每3分钟出来巡视一遍,然后回屋打盹。但他巡视时,发现有人从桥东往西走,就赶回桥东;发现有人从桥西往东走,就赶回桥西。这人过桥至少要5分钟。请你想办法帮他过桥?通过小组合作多角度地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可能。通过评价最佳方案,让他们享受取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思维训练课尽量搜集有探究价值的、利于开发潜能的、学生有兴趣去琢磨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数学奇妙世界中。
实践活动课。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应用实践活动课教学。制作学具(用硬纸制作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实地测量(测量桌子长度、操场的面积、教室的容积)、办数学墙报、商店服务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最感性的认识。
竞赛辅导活动课。根据学生的能力、爱好,向学生渗透一些较高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另外,我个人觉得数学教材中活动课内容选择也是宽泛的:我长高了、莫比烏斯圈、数学广角、观察物体、数学乐园、铺一铺、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图形、可能性、图形拼组、看一看摆一摆、测量、小小商店、分类、比一比等等,重在设计。
总之,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两个点: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内容的“支撑点”;“围绕三个字”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时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于一个“趣”字,体现一个“能”字。做到学生寓学于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学,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单位:满洲里市南区第二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兴趣 创新意识 智力 思维 实践能力 解决问题
我们开设数学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为此,数学活动课要尽可能做到内容方法“活”,组织形式“动”,体现出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灵活性。简单说来实践性就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做中学、动中学、玩中学,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考性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趣味性就是活动题材尽可能新、奇、趣,活动过程尽量游戏化、故事化、生活化。
这里重点说一下灵活性,也是教师困惑比较多的一点。教学大纲没有对数学活动课进行系统的阐述,也没有数学活动课的专门教材;因此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是很宽泛的,灵活性很大,不要求像数学学科课一样结构严谨:复习铺垫、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提高拓展等;也不要求像数学学科课一样收获显而易见:例如,在《小数加减法》这节课学会了计算方法,在《年月日》这节课学会了一年有365天等等。数学活动课则不同,数学活动课的收获有时是不能马上显现的,它的内容只要利于学生吸收新信息、新思想和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就可以。它更多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活动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小组或个别的活动,也可以是上课、游戏、竞赛、或讲座的形式;还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校园以外探索体验数学的奥秘与乐趣。
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数学名家介绍、数学读书会、数学日记汇报会等。也可以把数学家的故事、其他励志故事穿插在数学活动课的中间,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动画演示,既愉悦心情、激发热情,又起到教育的作用。
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平移》后按行走路线设计拖车游戏和猫捉老鼠游戏;学习《1—9的乘法口诀》后根据算式对应的得数数设计拼图游戏;学习小数乘除法之后设计打靶游戏;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数学接力赛、数学套圈、猜数游戏、数学诊所等形式的活动课。
思维训练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此课的内容一般宽于教材,且多用于中高年级。如简算、一题多解、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我在每节数学课上课前,尽量出示一些奇思妙想、小的发明创造、甚至是脑筋急转弯,力求开启学生灵活思维之门,长此以往,效果显著。在活动课《过河》中,我出示了这道题:有一个人要过桥,桥中有看守,看守每3分钟出来巡视一遍,然后回屋打盹。但他巡视时,发现有人从桥东往西走,就赶回桥东;发现有人从桥西往东走,就赶回桥西。这人过桥至少要5分钟。请你想办法帮他过桥?通过小组合作多角度地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可能。通过评价最佳方案,让他们享受取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思维训练课尽量搜集有探究价值的、利于开发潜能的、学生有兴趣去琢磨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数学奇妙世界中。
实践活动课。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应用实践活动课教学。制作学具(用硬纸制作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实地测量(测量桌子长度、操场的面积、教室的容积)、办数学墙报、商店服务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最感性的认识。
竞赛辅导活动课。根据学生的能力、爱好,向学生渗透一些较高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另外,我个人觉得数学教材中活动课内容选择也是宽泛的:我长高了、莫比烏斯圈、数学广角、观察物体、数学乐园、铺一铺、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图形、可能性、图形拼组、看一看摆一摆、测量、小小商店、分类、比一比等等,重在设计。
总之,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两个点: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内容的“支撑点”;“围绕三个字”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时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于一个“趣”字,体现一个“能”字。做到学生寓学于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学,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单位:满洲里市南区第二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