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学术研究综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子不语》作为“清代三大文言笔记小说”之一,学界对于它的研究直到现在才逐渐受到重视。本文试图从《子不语》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两方面,梳理学界对于《子不语》的研究情况,以期对《子不语》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子不语》;研究综述
  《子不语》包括正集24卷、续集10卷,是清代袁枚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书名取《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后因见元人有同名小说,又改名为《新齐谐》,取于《庄子·逍遥游》中“齐谐者,志怪者也”之意,但因“子不语”一名已流传社会,且影响广泛,故后人仍以此为其书名。晚清文人对于《子不语》的评价不高,直到现当代随着对《子不语》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评价才有所改善,趋于中肯。
  一、《子不语》思想内涵
  文学史上对《子不语》的评价不一,早先学界对于《子不语》的关注远少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对其思想内容的评价也不高,认为“作品内容也确乎是些供无聊消遣的神鬼怪异之谈,没有什么思想价值。”
  此后,宗鸣安对上述观点作了批驳。他认为上述观点是作者引文《子不语·自序》里的一句话“记而存之,非有所感也”,而得出的结论。而对于这句话,更多的版本是“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一“感”、一“惑”,相差甚远。“作者的意思是,他写此鬼神怪异是有其真意并不是借此来盅惑人心的。说它是‘非有所感’‘供无聊消遣’的东西,岂非是冤哉枉也!”
  随着对《子不语》的研究逐渐增多,评价也趋于中肯。余雷写作了第一篇对于《子不语》全面而公正评价的论文。文中,他谈到:《子不语》有指责宋学、汉学、八股文,批判封建礼教,反对禁欲主义,否定封建贞节观,蔑视鬼神等几大贡献,因为“袁枚是一个思想比较敏感的作家。他要求尊重个性,反抗封建传统的束缚;在创作上鄙薄模拟,强调创新。”
  韩石视角独特,由袁枚的家世和生平出发,说《子不语》是“‘恶’的展现”。他认为《子不语》如此深入地描写“恶”,其思想的根基要归于袁枚的怀疑主义精神和否定传统的态度[19]。
  王英志对于《子不语》的思想价值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指出该书体现了人不怕鬼,人可胜鬼;不喜佛道,不信风水;嘲讽理学,鼓吹情欲;杆击吏治,褒扬循吏;贬斥八股,批钊科举等五大思想倾向。王英志还认为该书抨击了社会恶势力,同时,他还指出了该书有唯心主义的有神论等弊端。
  王正兵认为袁枚是非常重情的,他分别从男女之情、同性之情、亲情友情及其他等方面论证了作者的重情,同时他还认为袁枚在《子不语》中的重情是其“性灵说”在小说领域的一种表现。王正兵还和许建中在另一篇论文中对袁枚在《子不语》中所展现出来的吏治思想进行了论述,认为袁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吏治思想的本质就是亲民、爱民、以民为本。
  近年来,一些学子聚焦《子不语》,对该作内容进行较多研究。杨海凤认为袁枚在书中揭露吏治败坏,企盼清明社会;理智批判科举,追求真才实学;反对理学禁欲,肯定人的真性情;崇尚传统美德,达观面对生死。杨倩则认为《子不语》中饱含儒家思想意蕴,主要表现在对“孝悌”等家庭伦理观念的推崇、为官的君子之风和社会责任感等。张灵则从“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和“批判科举制度压抑人性”两方面论述了《子不语》关注个体生命、强调个体价值。
  随着对《子不语》内容研究的深入,新观点也不断出现,但是这些观点始终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理学等范畴。其实,《子不语》中的许多故事对于现代社会生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是一部“借古讽今”的良作,我们在研究《子不语》时可以和现代社会结合起来,体现作品的时代意义。
  二、《子不语》艺术特色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子不语》“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充分肯定了它的艺术形式。
  郭箴一的《中国小说史》则从不同的角度平价《子不语》,认为该作品可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媲美。“清代作传奇及志怪书的风气又大盛,赫然占有社会势力者凡三大家:一为《聊斋志异》,以遣词胜;一为《新齐谐》,以叙事胜;一为《阅微草堂笔记》,以说理胜。”
  以后研究《子不语》的游国恩、宗鸣安、章培恒、骆玉明等学者继承了鲁迅的这种观点,认为该作文笔自然流畅。
  阎志坚的《袁枚与子不语》下编“子不语”部分从内容入手对《子不语》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在评价其艺术特点的章节中,不仅指出了《子不语》诙谐幽默的特色,还论述了《子不语》于少数篇章中表现出来的情节曲折、形象多样等艺术特色。
  李志孝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子不语》多以“丑”为表现对象,“为读者展示的是一个充满着‘丑’,散发着‘恶’的世界”袁枚的美学视点集中在“丑”的事物上。“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丑事恶行予以大量的揭露,在简洁质朴的叙事中,寄寓着作者的诉喇与鞭挞”,具有“以丑为美”的奇异审美取向。
  王正兵、侯丽杰则从语言入手,对《子不语》进行深入分析。王正兵认为《子不语》的第一个语言特色为简而有法,主要表现在:一、写景状物惜墨如金,意蕴丰富;二、写人动作、神态着墨不多,曲尽其妙;三、细节、白描手法的运用,寥寥数笔,耐人寻味。第二个语言特色为率中寓谐,具体表现为:一、叙述语言通俗易懂,谐趣横生;二、人物语言轻松活泼,意趣盎然;三、评述语言犀利简洁,机趣勃勃。王正兵通过《子不语》中具体篇章,对上述语言特色进行了表述,认为正是“简而有法”、率中寓谐的语言艺术使《子不语》在清代文言小说史上终于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并驾齐驱。侯丽杰阐述了《子不语》有语言有平实、简约、诙谐的基本风格,有语通俗平易、不事雕琢、简洁凝练、诙谐幽默的特点,袁枚常常运用平实中见奇巧、言简而意赅、诙谐中见讥嘲揶揄的方法,增强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学子张灵对《子不语》中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认为袁枚运用了白描、双线结构、讽刺等艺术手法,“使得小说在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的同时,增加了可阅读性,提高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此外,杨海凤则认为《子不语》运用了设置悬念、照应、巧合等方法,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目前,学界对于《子不语》艺术特色的研究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对于其思想价值、艺术特色研究的系统的专著,至今寥寥无几,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近些年,学界对于《子不语》的关注度加强,对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但是,学界对于《子不语》的重视程度远不如《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力度也远不如这两者,能找到的关于《子不语》的优秀论文不足50篇,优秀著作更是寥寥可数。作为“清代三大文言笔记小说”之一,《子不语》仍旧能不断挖掘,拓宽研究深度和广度,受到学界应有的“礼遇”。
  参考文献: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3] 郭箴一,中国小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4] 宗鸣安,平常之中蕴奇崛一一读袁枚《子不语》[J],唐都学刊,1987第3期。
  [5] 李志孝,审丑:《子不语》的美学视点[J],甘肃高师学报,1999第1期。
  [6] 王正兵,简而有法 率中寓谐——袁枚《子不语》的语言艺术[J],长城,2009第1期。
  [7] 韩石,恶的展现:论袁枚和《子不语》[J],南京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
  [8] 王英志,袁枚《子不语》的思想价值[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1期。
  [9] 侯丽杰,论袁枚《子不语》的语言风格[J],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司法公信力作为司法权威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司法权威重要的外在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以来,通过继续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以及反腐倡廉工作,司法公信力有显著提高。然而我国时常司法失序甚至社会失序,司法公信力问题依然突出,就此,应综合考察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问题根源,及时提出改革意见,继续推行司法改革工作。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威;司法改革  目前,我国司法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司法公
期刊
【摘要】:黄海澄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艺术价值论》及《艺术美学》等著作对美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建构的“三论”方法论体系,以及“价值论”思想是其著作的核心所在。黄海澄的文艺理论思想为美学、文艺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关键词】:黄海澄;价值论;艺术学  黄海澄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及教育家。他致力于对文艺学和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许多突
期刊
【摘要】:小号是一种颇具表现力的乐器,在诸多交响乐题材的作品呈示中,他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小号的制造工艺也越来越精良与完善;由于制造技术的支持,使得小号演奏家们得以在演奏技巧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开拓,所以使得小號演奏艺术能够更好地胜任多样音乐作品的表现。于是许多专门为小号而创作的音乐作品应运而生。而作为器乐演奏中最高形式的协奏曲,在小号的演奏艺术中也得到了充分地运用和
期刊
【摘要】:在全唐诗中查找含有“玉门关”的诗,其中有的整首可以算作咏陇诗,有的是诗中有些诗句咏陇,有的只是提到了“玉门关”。分析这些诗,总结出这些诗中的“玉门关”意象往往是“孤寂”的,并常常与生离死别联系在一起,而“玉门关”周围的事物意象冷色调多于暖色调,常常是军事用品且写实较多。这些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边塞图景。  【关键词】:河陇;玉门关;意象  一、《全唐诗》中咏陇之作概述  (一)唐代河陇
期刊
【摘要】:《生命册》以吴志鹏的行动经历为主线,将无梁村的乡村世界和城市连接起来,其中渗透了作家对经济发展的关注,更有对在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关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土地文明的没落,看到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消失,看到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损害和侵蚀。它探讨了我们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即在物质文明愈加丰富的同时,我们却找不到人生的归属感,沦为了精神上的流浪者。  【关键词】:背景
期刊
【摘要】:《大漠雄心》是西部电影集团2016年投资拍摄的一部电影,它取材于著名的治沙英雄、全国劳动模范石光银的先进事迹,由西部电影集团著名导演强小陆执导,我有幸作为创作团队的一员,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  【关键词】:电影;《大漠雄心》;创作;心得  《大漠雄心》是西部电影集团2016年投资拍摄的一部电影,它取材于著名的治沙英雄、全国劳动模范石光银的先进事迹,由西部电影集团著名导演强
期刊
【摘要】: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与荆浩并称为荆关。本文主要从他的代表作品《关山行旅图》中分析,来解读他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关仝;关山行旅图;艺术特色  关仝,又名童或同,五代后梁山水画家,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师法荆浩。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的气势。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
期刊
【摘要】:《莺莺传》和《西厢记》是古今学者经常用来相比较的两个作品。前者是小说史中的一个传奇,后者是杂剧史里的明珠,而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它们题材不同反映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本文从相似的情节而截然相反的结局入手,多方参考文献资料,力求探讨其内部可能隐含的思想。  【关键词】:莺莺传;西厢记;结局;悲喜剧;封建礼教  一、悲恸不已,两生欢喜  《莺莺传》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行文寥寥
期刊
【摘要】:哈代小说尤其是中后期小说中人物的爱情常常陷入困境,文章以《无名的裘德》和《德伯家的苔丝》为例,从爱情的两面——肉欲与感情的角度,分析阿拉贝娜与裘德、淑与裘德、亚历克与苔丝和安琪与苔丝的关系,讨论苔丝与裘德两人的艰难情路,认为小说中的爱情困境源于在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下人物肉体与灵魂的分离。  【关键词】:苔丝;裘德;肉欲;灵魂  爱情,是文学与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也是哈代小说这一晶体无比璀
期刊
【摘要】:现象电影是近年来电影资本迅速扩张的产物,伴随着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飘红,新生代导演异军突起,现象电影也应运而生。本文从现象电影的定义出发,力求厘清现象电影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探析其呈现的文化景观,为今后现象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考维度。  【关键词】:现象电影;概念;特征;文化景观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张艺谋的《英雄》一鸣惊人,开启了国产大片时代,一时间涌现出不少引起轰动效应的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