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进一步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那么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粗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喜欢数学,培养了对于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时,就应该在这一氛围中注意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奋”点,很好地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是这样去挖掘学生的“兴奋”点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呢?”学生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整堂课下来,学生都是在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下去学习新知识的,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数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解决生活中一些疑问的成就感时,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也就被激发了。而课堂上看上去好像有些“乱”,但这种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则是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体会和学习创造性的学。
  
  二、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中间,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的那种由教师控制的沉闷和严肃的教学活动也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新的尝试,大胆放手,告诉学生“老师只是你们的助手,你们才是真正的主人”,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主动的习惯。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学到了应该掌握的知识,自己也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从而营造出一个崭新的教学氛围。就像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下面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或与加减有关的算式。
  (1) 5+5+5+5+5=?
  (2) 6+6+6+6+6=?
  (3) 6+6+6+6+4=?
  学生很顺利地将(1)、(2)进行了改写,而对(3)进行改写则有些困惑。笔者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学生们列出了6×4+4,这时笔者给予了适当的肯定后,接着鼓励学生:这道题还有更简捷巧妙的解法,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一下题目特点,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最早发现!于是学生又投入了紧张的思考和热烈的研讨当中。结果,有的学生列出了:6×5-2(看到一个不存在的6),还有的学生对信息进行整体改组,把原来的“4”分成4个1分别加到每一个“6”中,列出了7×4。笔者不由得为学生们鼓掌喝彩!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着创新的快乐,这样教学收到的效果远比原来的机械的“填鸭”式的生硬地塞给学生要好得多!在掌声和鼓励声中学习,在和谐与融洽中师生共同进步!
  
  三、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
  
  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得到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尽量给学生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为他们的主导参与创造出必要的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尽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使学生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笔者在教学“圆面积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及推导方法,以及曲线转化为近似直线的过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等方法推出圆的面积,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们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利用已学过的面积公式,求出圆的面积。
  显然,为学生提供自由地看、想、说、做的条件,可促进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为主动活泼,也就促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笔者指出,应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数学 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求知欲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长久,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呢?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活用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同时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新知,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更让数学课堂贴近生活,充满活力。  关键词:教学 课堂 生活 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成为课堂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国际上科学领域的激烈竞争,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就是科学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勇于“创新”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首要内容,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扎实稳进的学习中培养的创新意识,培养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的美德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新课改教育的一个重要地位。     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其丰富的想象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80例,按住入院治疗的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来。如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时,就会想这家电影院有多大能坐多少人等等,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