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验中,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不遗余力地积极探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对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认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本质
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科学的角度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引进教学,其目的当然是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搞科研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活动过程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安排好一切,让学生顺着预定的途径“走”下去,或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换言之,探究教学的重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只是为学服务,而不是要学服从教。
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具体说来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材料、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等,而且这些材料是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安排,而不是杂乱无章;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由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作种种设想、以自己的方式检验自己的设想。总之,这种环境要使学生真正有独立探究的机会和愿望,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这种指导和帮助的形式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安排有一定内在结构、能揭示各现象间的联系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在关键时候给学生必要的提示等。
(二)探究教学的开展必须具备的条件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都应是探究性的,也就是说,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实施探究教学。那么,开展探究式教学要具备那些条件呢?
1、一定难度的学习对象
简单易学的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需要他们经过探究而有所发现,只需要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去同化吸收,便可掌握它。也就是说,对于简单的材料,学生不需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所以,探究教学的条件之一,是学习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者要想真正掌握、内化这种材料,就必须要经过一番探索,并有所发现。所谓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材料,是指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无法直接同化吸收的学习材料。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即使有了一定难度的学习材料,但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机械地记忆和直接接受知识,并不是根据知识客体的特性和自身的学习目的,能动地在知识客体与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所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开展探究教学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从根本上讲,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使教学成为探究式教学的根本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改革,其中心工作是要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一定的知识作基础
20世纪60年代的探究教学由于过分强调过程,因而使人误以为探究教学不需要知识,或轻视知识的掌握,学生只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和能力就行了。事实上,内容与过程、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是密不可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探究能力的基础,一定的探究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探究教学中,作为知识的基本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4、创设问题的情境
既然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在有意义的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也无从发现。总之,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意识。学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疑是学的需要,疑是思的源泉,是创的基石。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虽然想象丰富,但知识经验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不高,提出的问题较难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如我在讲解有理数引入中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次水灾中,大约有20万人口受灾,灾情将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粮食?对学生而言,这个问题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难度不大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但又不是太容易解决。问题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教师而言,创设问題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是要以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师生合作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则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让探究有的放矢
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一个问题,通过了学生自己的探究,就可以加深理解,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一个合适的探究对象,才有较大的探究空间。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本质
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科学的角度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引进教学,其目的当然是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搞科研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活动过程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安排好一切,让学生顺着预定的途径“走”下去,或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换言之,探究教学的重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只是为学服务,而不是要学服从教。
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具体说来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材料、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等,而且这些材料是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安排,而不是杂乱无章;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由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作种种设想、以自己的方式检验自己的设想。总之,这种环境要使学生真正有独立探究的机会和愿望,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这种指导和帮助的形式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安排有一定内在结构、能揭示各现象间的联系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在关键时候给学生必要的提示等。
(二)探究教学的开展必须具备的条件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都应是探究性的,也就是说,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实施探究教学。那么,开展探究式教学要具备那些条件呢?
1、一定难度的学习对象
简单易学的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需要他们经过探究而有所发现,只需要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去同化吸收,便可掌握它。也就是说,对于简单的材料,学生不需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所以,探究教学的条件之一,是学习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者要想真正掌握、内化这种材料,就必须要经过一番探索,并有所发现。所谓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材料,是指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无法直接同化吸收的学习材料。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即使有了一定难度的学习材料,但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机械地记忆和直接接受知识,并不是根据知识客体的特性和自身的学习目的,能动地在知识客体与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所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开展探究教学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从根本上讲,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使教学成为探究式教学的根本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改革,其中心工作是要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一定的知识作基础
20世纪60年代的探究教学由于过分强调过程,因而使人误以为探究教学不需要知识,或轻视知识的掌握,学生只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和能力就行了。事实上,内容与过程、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是密不可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探究能力的基础,一定的探究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探究教学中,作为知识的基本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4、创设问题的情境
既然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在有意义的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也无从发现。总之,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意识。学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疑是学的需要,疑是思的源泉,是创的基石。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虽然想象丰富,但知识经验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不高,提出的问题较难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如我在讲解有理数引入中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次水灾中,大约有20万人口受灾,灾情将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粮食?对学生而言,这个问题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难度不大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但又不是太容易解决。问题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教师而言,创设问題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是要以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师生合作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则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让探究有的放矢
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一个问题,通过了学生自己的探究,就可以加深理解,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一个合适的探究对象,才有较大的探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