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批评视角重释经典作品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jian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要:生态批评理论作为全新的文学批评现象广受关注,它以鲜明的生态意识对文学文本进行有别于传统的研究与批评。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生态视角对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再解读、再阐释,有其鲜明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批评 重释经典 《飘》
  《外国文学》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外国文学》课程因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学科优势,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然而,《外国文学》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从而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智慧、感情、经验、原创力、生命思想以及审美意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渐渐丧失。这种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如何将学术热点、前沿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探究空间,提高学生分析文学问题和文学现象的能力,成为《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生态批评是把文学文本和现实的生态问题结合起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批评方法。笔者以美国小说《飘》为例,运用生态批评视角,指导学生解读这部关于南北战争的经典作品,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案例说明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显现,文学领域掀起了生态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生态批评的热潮,它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探寻生态危机根源为目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这个阶段也产生了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和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主义”等观点。
  《飘》以南方女性作家特有的视角和观点,对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进行了独特的反映,通过一系列人物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不同经历和命运,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取代奴隶制度的历史趋势,同时表明了人应该顺应历史潮流而动的思想。《飘》是20世纪通俗文学的代表作,再现了气势磅礴的美国南北战争,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取代奴隶制度的历史趋势,揭示了蕴藏在青年男女身上美好的爱情理想,展示出缠绵悱恻的人情美和爱情美,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态思想。此外,《飘》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作品之一,用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飘》的多重内涵,是新的教学尝试。
  笔者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并提前要求学生细读文本和王诺著的生态批评专著《欧美生态文学》。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保留了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教学方式,如讲述内容、提炼主题、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等。因为这部小说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这个环节。接着,笔者从环境问题谈到生态批评,再谈到生态文学,学生非常感兴趣。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尝试将生态批评理论与文本结合起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由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摸底沟通,了解了他们阅读和理解《飘》的情况、搜集的相关研究资料,以及他们本人所持观点,还抽查了学生阅读王诺的《欧美生态文学》、鲁枢元的《生态批评的空间》和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等生态批评论著的读书笔记,所以笔者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顺利。
  作品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生态批评正受到阅读者、研究者的关注。文学概念晦涩难懂,很多作品学生虽然很熟悉,但缺乏探究的兴趣和新思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举一反三,再解读经典作品,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首先,笔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笔者与学生一起简要回顾“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的起源、生态批评的主要观点和含义;最后,笔者提出了用生态批评视角剖析小说《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1.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导学生找到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不仅能借助截图、电影片段、文本片段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教给学生自主探究《飘》的生态内涵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寻找切入点
  土地意象是指用文本中众多事例作为佐证,总结了小说中生态意识的显现,侧重于解读小说中人与土地的关系。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态文学中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念,顺利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3.学会自主探究
  学生打开了思路,思维就会活跃,很快进入自主探究的模式。他们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对自然的眷恋、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向往、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之道,以及对人破坏自然的痛心等。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总结出小说中蕴含着浓浓的生态意识,体会到经典作品焕发出新的魅力,领悟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学生在细读文本、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新思路,如可以从女性生态主义角度评价文本等。
  三、教学方法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笔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在关键处穿针引线,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质疑。当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困难时,笔者会给予适当地启发和引导。即使学生的探究失败了,笔者也会指导他们反思其探究的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肯定学生探究的价值,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激活课堂教学氛围,笔者开展了分组讨论、交流和辩论。学生都认同小说《飘》中蕴含着生态意识,但在“人与土地的关系是否一致”上出现了分歧。于是,笔者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将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各小组分别派出四名代表阐述小组的观点和理由。两组学生辩论之后,不仅有效解决了问题,还发现自己忽略了作品中表现出人对土地的不同态度。最后,笔者归纳、总结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发现他们已经掌握了小说中体现的生态主义者利奥波德“土地伦理”观念中对土地的三种不同态度。
  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提出了“土地伦理”这一概念,表达了他对自然、土地、人类与土地关系的观察与思考,他倡导一种开放的“土地伦理”,呼吁人们以谦恭和善良的姿态对待土地。他试图寻求一种能够树立人们对土地的责任感的方式,激发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尊敬,增强人们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道德责任感。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知识,得出结论:“在小说中,‘陌生人’对土地的态度是漠然的,他只是肤浅地生存在这片土地上,并没有读懂‘土地’这本书,也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人与土地是怎样的关系。杰拉尔德对土地有着强烈的征服欲,他认为土地本身是好东西,对土地有着深情厚谊,愿意为土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完全理解这片土地,他对土地的狂热、执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奴隶主对土地的猎取和占有意识。只有思嘉才真正表现出对土地共同体的尊重,她理解并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尊重这片土地,尊重生长在红土地上的所有生物,把它们当作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一分子,带着爱与尊敬来使用它。”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体现的土地伦理的强烈意识,作者呼吁人们不要把土地看作财富资源,而应该从伦理角度来考虑它。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土地共同体的一个成员,因而忽视了保护土地这一责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意识。之后,笔者结合当前的热门话题——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学生谈到了自己对生态理念、生态视角的看法,以及对现实中生态危机的担忧,呼吁学生热爱环境,保护大自然。课后,学生尝试用生态批评方法重释他们喜欢的作品,如梭罗的《瓦尔登湖》、霍桑的《红字》、麦尔维尔的《白鲸》、尼古拉斯的《马语者》等。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课堂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有的学生说:“我学会了运用新的方法去解读文学作品,在自主学习、探究这部以为已经‘读透’了的小说的新内涵。”有的学生说:“小说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剖析方法,为我解读类似作品开拓了一条新思路。”这样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对“土地伦理”和生态主义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令笔者欣慰的是,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的特殊性,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指导学生在新的文学理论视域下解读传统或经典作品,并且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的文学理念,以生态视角解读通俗文学作品,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笔者认识到,新的学习方法和理念,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维敏捷、积极发言,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另外,学生能以主人公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并教给学生初步的科研方法。
  在当今全球环境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必须放弃以人类利益为中心、企图主宰大自然的生态观,而应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观。经典文学作品是生态批评的主要资源,人们在阐释它时,应有其独特的策略,或重读,或重释,不断探究经典作品中内涵的生态意蕴,从而拓宽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为文学研究、文学课堂注入新的方法、角度和思维,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在经过这种锻炼后,学生会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科研能力和横向纵向对比能力,达到贯通学习内容前后、左右勾连的效果。课后,学生完成了《生态视角下的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冷山〉》《〈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挪威的森林〉》等论文,它们角度新颖,论证充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现代社会已发展成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独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教学的主体。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语文教育逐渐形成一种有特色、有目标的新型培养模式,在探索适合师范生培养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研究的指导性切实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学术研究的理论性和教书育人的情感相结合,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真正的以教促研、以研促学。另外,教师还可以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摆脱浅层次阅读,用脑阅读、用心灵阅读,实现教学相長。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写作的教与学一直都是师生必须面对的一项课题,写作对很多学生来说简直是笼罩在心头挥之不散的“雾霾”。不少高中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到了看到作文题目就内心发慌,下笔写第一个字都很艰难的地步。他们因为缺乏“两点一线”之外的生活阅历和必要的课外阅读,鲜有可供下锅的新米、鲜米,于是他们就“以不变应万变”,靠着一张涛声依旧的老船票搭乘所有的“作文船”,写母爱、父爱一类的题材,他们就写出“妈妈雨天给我送伞”“爸爸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想动态的形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还有利于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创造生命价值。因此,教师应协调好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生命教育开展方式,让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寻生命的价值,明确医生这一工作岗位的职责,提升自我修养,促进医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以安徽省滁州
摘要: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过程。为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构建活力、开放、延伸的课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体现出来,是创设小学语文学习型高效课堂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阐述了构建活力、开放、延伸的学习型高效课堂的方法,以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型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摘要: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难以把握,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全面分析小学生的行为特性与心理活动,制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游戏是可以增强小学生专注力的活动,同时也可以给单调乏味的数学教学增加很多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将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本文介绍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阐述了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  
摘要: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一切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长时间面对呆板、单调的体育活动,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从中发现、提炼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和特点的教学方法,还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有效激发学生体育练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低年级 体育教学 实践体会  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把体育课堂看成“玩的乐园”,常常兴趣盎然,不
经过三轮高三的教学工作,结合我校新课程改革理念,笔者分析了高三物理复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问题一:教学以“我”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存在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重视“教”,偏重讲解例题和练习,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没有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学的互动性较差,致使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对此,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相信学生。在复习教
摘要: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对发展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中学 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探究了在中
摘要:创新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必由之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游戏教,尝试情境教学为实现创新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 实现路径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各学科都特别重视教学工作的优化。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天分,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而创新教育则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鉴于此,笔者针对“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
“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无穷。”即通过描绘形形色色、变化无穷、虚实相生的画内之象引出“生发无穷”的画外之境。唐诗也是如此,描写诗中虚实相生的“实境”是为了诱发读者想象,引发实境外“生发无穷”的虚境,形成浑融一体的独特意境,其间蕴含着诗人的特定情思。  唐诗注重意境。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是立体感的艺
2015年夏天,全国素质教育现场观摩会在江西省永新县城厢小学召开。作为学校校长,我不断被问道:“一所县城小学,为何素质教育可以搞得这么丰富,成果又那么丰硕?”我的体会是,处理好五大关系,素质教育就一定不会只是“空中楼阁”。  第一,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载体。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