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国学经典,立自信品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2010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伴着缕缕晨光,腾飞小学的每一间教室里传出悦耳的诵读声,响彻校园,这已经成为学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自信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需要国学的熏陶感染。为了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漫校园,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领略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性情品德,内立自信魂本,我校从2012年9月全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把经典诵读作为树立学生自信的源泉活水,让学生一进腾飞小学的校门,就能接受国学的熏陶,从而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塑造良好品行,为自信人生奠基。
  一、营造氛围。打造诵读文化
  我校根据校园面积窄小的现状,着力打造精致“园林腾飞”,立足文化精神层面,对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等进行精心的规划,着重打造“一台、一角、一亭、一园、一苑”文化,初步呈现自信特色氛围。
  穿过飞檐斗拱的自信亭,来到国学经典园,沿着石头小路,曲径通幽,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等国学精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芒,坐在石桌上,淡淡的桂花香扑鼻而来,品鉴民族精品,别有一番趣味。
  来到教学楼,走廊上的《论语》、《诗经》、《千字文》、《经典名言警句》等,伴着缕缕书香,沁人心脾。下课了,学生站在走廊前,低声吟诵着国学,欣赏着自己的书法和精美的美术作品,经典的气息在学生中氤氲着,自信在心里逐渐萌芽壮大。
  每间教室,在“诵经典,树自信”栏里,学生每个星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我,优秀的作品在无声地说话,榜样的正能量在传递。
  课余,自信台里、国学经典园里、自信角前,桂花树下,棋艺苑里学生感受着经典文化、自信文化的精髓,汲取着国学文化的智慧,良好的品行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
  二、“三读三背”。保障诵读落实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保证诵读活动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各处室人员、语文教师为组员的领导机构。每学年开始,学校召开经典诵读专题会议,拟订实施计划、方案,落实目标任务,指导工作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若干实施小组,参加实施的教师每学期制订计划,研讨、交流实验方法与成效。
  (二)明确主题,把握方向。
  学校经典诵读的活动主题是:诵读国学经典,内立自信魂本。主题以“经典”为根,为自信之树提供营养之液,使其茁壮成长。
  (三)三读三背,强化落实。
  1.“三读”——经典诵读之花姹紫嫣红
  晨读——每天早晨,迎着第一缕柔和的晨光,踏进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播放《诗经》、古诗等经典美文,让人沐浴在经典的阳光下,轻松愉悦;走进班级,每位学生都捧着经典诵读书,琅琅的读书声荡漾在校园的每一寸地方,有的班级读《三字经》,有的班级读《弟子规》,有的班级读《论语》,声声入耳,汇成一首首动听的交响乐。
  午诵——每天中午,放学了,长长的路队,散发出国学经典的魅力,学校要求,排路队时,路队长要带领大家背诵当天的国学经典。“悠悠路队行,朗朗诵读声”,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
  暮吟——傍晚,许多学生三五成群,或在国学经典园里读着《二十四孝故事》,或在自信亭里静静地读书沉思,或在班级走廊里欣赏经典名言警句和学生的作品,夕阳西下,披着金色光芒的学生,就像一朵朵姹紫嫣红的花儿在迎风绽放。
  2.“三背”——经典诵读之叶郁郁葱葱
  为了进一步保障经典诵读的落实,学校制作了《经典诵读检测表》,每生一张,要求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背诵,并且要填写好经典诵读检测表。个别学困生由老师负责抓落实,保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背好国学经典,开启自信人生。
  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期初,每个家长都能发到一张《家长经典诵读检测表》,要求每位学生每天都要跟家长背诵,并且根据背诵情况填写“优秀、合格、争取合格”等等级,家校联手,形成强大的合力,推进经典诵读的落实。
  每个学期期末,根据每一位学生经典诵读检测背的记录情况及平时的诵读表现,评选班级诵读之星,推选学校经典诵读之星,召开表彰大会,进行集中表彰。
  三、课程支撑。推进诵读落实
  为进一步推进诵读的落实,学校在2012年秋季编写了第一套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共三册,黑白本。2015年秋季,进一步完善教材,印制彩印本的教材。
  新教材精选内容、古今结合。精选了课标规定的古诗词70首、《三字经》、《弟子规》、《诗经》、《论语》、《千字文》、《经典名言警句》。还精选一些现代的优美诗词,如儿童诗诗《笋》、现代诗《我爱这片土地》、冰心诗集等。在教材最后附上两个内容:一是国学小知识汇总,二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推荐的小学生阅读书目。
  新教材分类整合、图文并茂。对古诗词、经典名言警句进行分类整合,古诗词分成13个篇章,如一年级有“祖国真美”、“月亮之诗”、“咏物抒情”等篇章,二年级有“童真童趣”、“惜粮爱民”、“传统节日”等篇章……经典名言警句也进行了分类,分为“爱国篇、诚信篇”等18个篇章。新教材每首古诗词都有精美的插图,其他国学力求图文并茂,帮助学生自读理解。
  新教材章章小结,融入艺术。新教材每个章节有小结,凸显章节目标要求,还加入一些书法欣赏、作者简介,实现书法艺术、作家简介的完美融合。
  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的第二节课为经典诵读课,通过探讨,逐步总结出经典诵读课的模式,努力实现经典诵读课的“三个结合”:一是与书法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时,融人名家书法欣赏,了解古诗词原文的篆书、隶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掌握国学知识,还提高书写能力;二是与群文阅读相结合,如三年级的古诗词都是春天美景,就可以运用语文学科群文阅读的策略,进行统整,梳理出群文教学目标——欣赏春天美景,了解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了解借景抒情等表达方式:三是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从经典诵读书内延伸到课外阅读,进行大阅读观教学。
  为进一步保证诵读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随机质量检测,实现经典诵读教学质量检测与语文学科质量检测的结合。在质量检测试卷上,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按原文填空等,如二年级下学期随机质量测试题,父母呼父母命
  。
  四、付诸实践。提高诵读实效
  每学期,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或知识竞赛,或诵读表演,以赛促练,学生们爱经典、乐经典,在经典诵读中汲取民族精华,在经典诵读中茁壮成长。
  (一)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在“经典”的引导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学校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开展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黑板报评比等,让学生博览群书,以睿智正德、提高品位。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少先队建队日等节日活动,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经典诵读融入实践活动中,外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诵读经典,规范学生的行为,讲文明、守纪律的行为蔚然成风。
  (二)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将经典诵读与新课程有机结合,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赋予古老的文化更多的新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开展“知识竞赛”、我的经典诵读故事征文等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课外阅读面在拓展,语文学科的习作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提高。
  诵读国学经典、内立自信魂本。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学生的自信心在悄然增强,同时为自信教育特色建设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育。要想让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培养情感,就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教材,完成由读懂教材到领悟教材再到欣赏教材的过程。因此,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时时渗透情感教育。情感虽然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应,但是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方法  事实证明,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学科,而且是教会学生
摘要:当今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主要抓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就要搞好师生关系,适当地进行情境教学,多鼓励学生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方可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
摘要: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初中生想读书、乐读书、会读书,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品质,成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责任、能担当的人,这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注重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注重阅读的积累与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