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和应用数学。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在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这个过程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教学“统计”时让每个学生统计出班级喜欢不同小动物的人数的过程,就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为什么要统计──统计的方法──统计的注意事项──会看统计结果”这个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再如“100以内的加法笔算”,我给学生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使学生知道有关乘车的几个问题都需要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算式,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小棒来理解算理和算法。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人数是71人,超过限乘人数,所以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完整的经历了“发现问题——要用计算来解决——先列式然后理解算理——笔算——解决问题”一个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这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结论,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理智和情感世界获得实质性发展和提升。
  
  2 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二年级“统计”这一知识时,我让学生用自己会的方法统计出老师所念的红花、黄花、蓝花的数量,在学生准备好后教师开始无规律的念,而且越念越快,有的学生记文字、有的打勾……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就“败下阵来”,这时学生就会发现问题“我可以换一种方式使我的统计既快又准确”,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学二年级“长度单位”一单元时,当学生知道测量长度的尺子有很多种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工具测量黑板的长度,多数学生用了自己最常用的格尺,有的学生用了稍长一点的尺子,而米尺却没有人用,通过测量过程学生发现拿短的尺子不但测起来费劲,而且量的不准,这时学生才悟出“量较长的物体要用较长的尺子”。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进行实验教材教学时我们坚持标准提出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各有几条对称轴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发现、质疑、说服,每个学生都经历了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发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当有的同学把长方形对折再对折说出“长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后,其他同学马上提出了质疑,所有的同学再进一步验证总结出“刚才的同学在找对称轴时不能对折再对折”。在找圆有几条对称轴时同学之间的争议把课堂教学带进了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在不断的倾听、质疑、说服,最后学生依靠自己力量、小组合作学习验证了“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一过程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
其他文献
课改以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是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处在课改最前线。回首几年讲台磨砺和新课程理念洗礼的历程,其问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记忆。其中感受最深、改变最大的是以下四点。    1 新的学习方式的倡导     语文教学中,我们早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或“教师拨、学生转”的教学方式,而新课标强凋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因此从接受新的课堂理念开始,我就积极倡导并践行自主、合作
期刊
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数学知识的发生、生成、传播而在特定的数学共同体内积蓄下的、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启迪价值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及数学精神品格等,这些都属于数学文化。朴素的内容完全可以承载丰厚的数学内涵,每一堂课,我们都可以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思维与美学价值,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同时,真切感受到数学的美,体验数学学习可能带来的思维愉悦。下面从数学基本概念、数学思想
期刊
“创新型思维、创新型课堂教学”,是时下各中小学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话。诚然,为了适应新百年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需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上好语文课呢?语文课首先应当是生动的课。我们每天都很关注我们自己孩子的吃饭问题,每当我们看到孩子能大口吃饭、吃菜,我们都会很开心,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该怎么给自己的孩子搞好伙食,最重要的原则是可
期刊
学校管理应当体现人文意识,应当渗透人文关怀意识,那么,如何以人为本进行学校管理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恨到底
期刊
1 “梳理教材意思”是阅读的基本要求    1.1 圈画式阅读。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学生先阅读例题,由生活经验懂得0.3元=0.30元,通过阴影部分大小比较,得出03=0.30。接着,再让学生看直尺,填一填,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从而领会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其结论中的关键词“末尾”,学生容易忽略,常常误解为小数点的“后面”或小数的“最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做到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这需要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 目标具体     三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口语交际,它有别于一般的听话、说话,属于言语交际范畴。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母语这一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而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竞争非常激烈,口语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课标的明确要求下,为
期刊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发挥的主战场,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然而当前小学生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视作文为语言学习中的“拦路虎”,由此产生对作文的敬畏感、神秘感。为了能引导学生轻松写作文,消除学生习作中“开头难”的心理障碍,消除学生“言之无物”的恐惧感。教学中,不妨采取“欲擒故纵,‘淡化’作文教学”的策略,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作文的神圣殿堂。
期刊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斛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如何让数感从孩子们的心中长出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已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把精心设计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搞好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最后指出提问的几种形式。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提问 主体 主导 训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整体的连贯性和单一性,肩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艰巨任务。目前,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