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时髦的今天,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仍然是一派荒凉景象。多年来,文言文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文言知识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由于多年来高考试卷中文言文试题主要涉及考词义和翻译,所以“八字真经”更被许多语文老师奉为圭臬,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为什么会成为语文教改“死角”的症结所在。
当前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模式;二是目标单一,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为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熟书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我们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领悟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意义,而且效果远比教师指点的好。
对学生的诵读,老师要作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有节奏、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变化。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还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的朗读”这一目的。
二、以“两手抓”为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众所周知,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教学的基础,因而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很多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前赤壁赋》等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作品,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至于文言中的诗、词、曲就更具有文学性了。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一些肢解式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就毫无美感可言,也不能说是语文课了。同时,这些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是很有影响的。因此,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然,“两手抓”并非两手都要一样硬。就某篇文章而言,应当因文而异确立教学目标和重点。
三、以“授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会迁移
由于学生不大了解古代文化和文言文中的特殊词法、句法,无法自己理解文意,因此,需要老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老师必须讲透,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如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某些特殊句式的特点,通过比较差异,归纳整理,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并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迁移。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们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是看他们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的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该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当前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模式;二是目标单一,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为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熟书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我们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领悟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意义,而且效果远比教师指点的好。
对学生的诵读,老师要作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有节奏、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变化。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还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的朗读”这一目的。
二、以“两手抓”为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众所周知,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教学的基础,因而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很多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前赤壁赋》等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作品,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至于文言中的诗、词、曲就更具有文学性了。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一些肢解式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就毫无美感可言,也不能说是语文课了。同时,这些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是很有影响的。因此,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然,“两手抓”并非两手都要一样硬。就某篇文章而言,应当因文而异确立教学目标和重点。
三、以“授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会迁移
由于学生不大了解古代文化和文言文中的特殊词法、句法,无法自己理解文意,因此,需要老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老师必须讲透,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如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某些特殊句式的特点,通过比较差异,归纳整理,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并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迁移。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们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是看他们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的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该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