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教学课外活动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量激增,教材内容日新月异,单靠课堂教学无法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所以,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巩固、扩大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组织性、纪律性、责任性等优良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自然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非常复杂,必须长时间观察和实验,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全部完成任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恰恰可以弥补这不足。
再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接触大自然、观察了解自然现象,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更好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将来成才打下基础。事实证明,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青少年时期的课外兴趣活动为他们以后成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
课外科技活动泛指课堂以外所有科技教学活动,又称第二课堂。
活动开展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个人活动。形式有栽培花木、制作标本、装配电动玩具、利用网络资源活动等。完全凭学生兴趣、家庭环境及条件开展。这种个人活动有助于个性发展。但如果缺乏引导,放任自流,容易玩物丧志。如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而荒废了学业。
小组活动。又称兴趣小组。形式有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等。一般有教师辅导,具有针对性和专属性,能培养学生潜在能力,但范围较窄。
集体活动。形式如报告会、科学知识专题讲座、学科竞赛等,特点是受教育面广,影响力大,但比较难组织。
三、如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为顺利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科学素养,根据上述三种形式各自的特点。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应该使这三者有机结合,即统一规划集体活动,全面启动小组活动,正确引导个人活动。
1、统一规划集体活动
学校有关领导及科学教研组首先应透彻理解初中科学的教材内容,及时收集国内外最新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动态、应用、新方法、新技术,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及舟山本地、各学校实际情况统一规划集体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主要以开展讲座、电教、参观、竞赛等为主。同时,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并且与舟山开发海洋实际相联系、加强乡土教材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2、全面启动小组活动
学校可利用双休日及兴趣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兴趣小组。可以另外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各兴趣小组的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改进书本中的教具和教学内容,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可以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可以组织生活调查活动;还可以利用网絡资源,丰富小组活动。各兴趣小组的成果及时向大家展示及宣传,扩大影响力和教育力。小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协作,不仅可以联络师生感情,及时得到课堂教学结果的信息反馈,丰富教师教学知识,同时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
3、正确引导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主体。通过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的正确启发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科学的兴趣,学会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根据其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兴趣爱好进行个人活动。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的个人活动就会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才能灵活掌握、运用课堂知识,使之学以致用。
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注意点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首先应明确教育目的和主次。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课外科技活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科学教材是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教育成果的结晶,有一定系统性和权威性。因此,课外活动应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展开、深化,灵活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
此外,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应掌握“实”、“度”和“效”的问题。“实”即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所谓“度”,即要有一定限度,选题不宜太大,周期不宜太长。既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学生课外时间,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效”即要观察各类学生的个性和爱好,有针对性地引导、启发,切忌盲目和畸形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特长之效。
总之,只有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充分培养、锻炼学生各种技能、素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寓教于乐,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教学课外活动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量激增,教材内容日新月异,单靠课堂教学无法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所以,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巩固、扩大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组织性、纪律性、责任性等优良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自然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非常复杂,必须长时间观察和实验,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全部完成任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恰恰可以弥补这不足。
再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接触大自然、观察了解自然现象,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更好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将来成才打下基础。事实证明,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青少年时期的课外兴趣活动为他们以后成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
课外科技活动泛指课堂以外所有科技教学活动,又称第二课堂。
活动开展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个人活动。形式有栽培花木、制作标本、装配电动玩具、利用网络资源活动等。完全凭学生兴趣、家庭环境及条件开展。这种个人活动有助于个性发展。但如果缺乏引导,放任自流,容易玩物丧志。如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而荒废了学业。
小组活动。又称兴趣小组。形式有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等。一般有教师辅导,具有针对性和专属性,能培养学生潜在能力,但范围较窄。
集体活动。形式如报告会、科学知识专题讲座、学科竞赛等,特点是受教育面广,影响力大,但比较难组织。
三、如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为顺利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科学素养,根据上述三种形式各自的特点。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应该使这三者有机结合,即统一规划集体活动,全面启动小组活动,正确引导个人活动。
1、统一规划集体活动
学校有关领导及科学教研组首先应透彻理解初中科学的教材内容,及时收集国内外最新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动态、应用、新方法、新技术,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及舟山本地、各学校实际情况统一规划集体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主要以开展讲座、电教、参观、竞赛等为主。同时,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并且与舟山开发海洋实际相联系、加强乡土教材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2、全面启动小组活动
学校可利用双休日及兴趣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兴趣小组。可以另外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各兴趣小组的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改进书本中的教具和教学内容,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可以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可以组织生活调查活动;还可以利用网絡资源,丰富小组活动。各兴趣小组的成果及时向大家展示及宣传,扩大影响力和教育力。小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协作,不仅可以联络师生感情,及时得到课堂教学结果的信息反馈,丰富教师教学知识,同时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
3、正确引导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主体。通过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的正确启发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科学的兴趣,学会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根据其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兴趣爱好进行个人活动。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的个人活动就会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才能灵活掌握、运用课堂知识,使之学以致用。
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注意点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首先应明确教育目的和主次。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课外科技活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科学教材是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教育成果的结晶,有一定系统性和权威性。因此,课外活动应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展开、深化,灵活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
此外,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应掌握“实”、“度”和“效”的问题。“实”即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所谓“度”,即要有一定限度,选题不宜太大,周期不宜太长。既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学生课外时间,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效”即要观察各类学生的个性和爱好,有针对性地引导、启发,切忌盲目和畸形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特长之效。
总之,只有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充分培养、锻炼学生各种技能、素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寓教于乐,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