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四法”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指出:探究的欲望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研究活动感兴趣,并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研究活动,他们才会想做想思考想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他们就会带着探究欲望走进课堂。那么如何有效导入新课?我认为导入必须要有针对性,突出趣味性,增强实效性。
  一、媒体导入
  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故事,伴以美妙的画面,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就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一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喊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这时,教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新知识,就知道了。这里,恰当运用媒体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而且教学紧凑,过度自然,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悬念导入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随即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三、问题导入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提出各种启发式问题,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新课导入效果是很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師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在导入新知时应注意巧妙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自然进入学习状态中,从而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例如,学生容易混淆“面积”与“体积”这两个概念,尤其对“体积”的理解模糊不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体积”的概念:首先拿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装同样多的水,让学生观察到两个玻璃杯的水面是同样高的,然后在其中一个杯子放一块石头,问:“你看见了什么?”这时,学生发现杯子的水平面高了。教师追问:“这是不是说明这个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学生马上否定。“那是为什么呢?”学生抢答:“老师,你放的石头占地方,把水挤上来了。”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模型的建立已经进入状态。教师又拿出一块更大的石头放进另一个杯子中,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第二个杯子的水平面超过了第一个杯子。教师再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非常肯定地回答:“第二块石头比第一块大,它占的地方就大一些。”经过这样的导入后,教师再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时学生已进入课堂学习中,对体积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四、操作导入
  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特点,结合小学生喜爱动手去试一试的心理,精心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如:“有余数的除法”。首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八根小棒每四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摆好,摆出两个正方形;再摆:九根小棒还是每四根摆一个正方形。这时,学生发现剩下一根小棒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运用何种形式和方法,都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其代表作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合戏剧、小说、新诗、散文计算一下成绩,要推散文的成就最高②[p7]。其所创作的散文极富真情实感。  我们可以从朱自清先生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当中体会到他情感的丰富与细腻,那么,在朱自清先生丰富的感情世界下,他的作品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浅
期刊
江苏省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的历史是独特的,学校的发展是独特的,因而,渔行实验学校是独特的。渔行实验学校的历史源于著名的“渡江战役”, 源于那段永载史册的峥嵘岁月的历史记忆——1949年春,为了支持解放军渡江,渔行人民克服困难,不怕牺牲,加紧造船,为解放江南、解放全中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渔行实验学校所在地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造船基地。渔行实验学校的发展源于独特的外部环境,学校由原泰州市渔行初级中学、泰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教改的核心。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因此,我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史料教学法、深挖拓展法、探究体验法、想象虚拟法方面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 角色转变 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可谓日新月异,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并且学好英语。  一、在想象中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教Sorry , I don,
期刊
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功课到底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在师徒制时代,师傅布置给徒弟的作业,大多分两个阶段,先布置的是如何做人的作业,一旦师傅认可了,才开始教徒弟本领,再布置手艺方面的作业。实行班级授课制后,起初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是数量不多的几个问题,学生的答案也不精准,基本是按自己的理解做出来的。随着近40年高考的发展,各类招生考试试题趋于标准化、模式化,目前,自孩子进入小学后,都在围绕小升初、中考、高考试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具有学习动力不足,自我控制力差,综合素质差等特点,这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笔者通过建立班级式家庭文化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让学生认同班级的管理,积极融入班级,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特点 班级式家庭文化 实践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显著特点  班级是学校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校教
期刊
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就经常听到“儿童多动症”这一种病,还偶尔听到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去给孩子排铅,以预防和治疗“儿童多动症”。使我觉得有趣的是,我在原学校时,一位同事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般大,都是二,三岁左右的男孩。她说偶尔给孩子吃一些排铅的糖果以预防“多动症”,建议我也给孩子买一点排铅糖果。我当时对“多动症”不了解,甚至是没有任何概念,因此对此事并不在意。  而几年后,我又发现自己所教的个别学生
期刊
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是我们物理教师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教学实际、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的教法,才称得上是“最佳”的教法。  一、紧扣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1)发挥实验的独特魅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一方面
期刊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使用频率也是很高的,一节课甚至于一章书的任务可以成为整节课、整个章节的主线,课堂任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编排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的设计以及其在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探
期刊
语文课的最大特点是诵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这一点好多老师已经意识到了。但是,在如何指导学生诵读方面,许多老师做得还不到位。我想以《雨霖铃》为例,谈谈在诗词鉴赏课上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的问题。  鉴赏《雨霖铃》,应按先后顺序进行以下五方面的诵读。  (1)试读。这一步的诵读应解决以下问题:①要求学生从词中找出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把握感情基调。《雨霖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