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记忆,工艺繁复的涌泉竹雕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涌泉竹雕历史悠久,已有220多年历史。竹雕制作工艺复杂,雕刻技法独特,有平面雕、镂空雕、圆雕、浮雕、线雕等。根据竹子竖线纤维、外青里脆等特点,还有纹路雕、关节雕等手法,用刀讲究,技艺难度大。作品形状因竹而异,以形造形,尤以奇、特、怪者为上品。定型后的作品根据不同形状,雕刻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十二生肖、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不同的图案。
  地处江西九江柴桑区涌泉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山村,与瑞昌市交界,一条源于瑞昌湓城的长河沿着涌泉山麓蜿蜒而下经赛城湖直抵长江。涌泉乡属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带,其石林、溶洞资源丰富。宜人的气候,丰沛的雨水,青翠的竹林,让这里变得更加秀美。
  也许是缘于对竹子的厚爱,当地流传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各地的工艺竹编勃勃兴起。竹子制品在当地寻常百姓家里使用非常广泛,如竹椅、竹床、竹枕、竹垫、竹桌、竹橙、竹碗、竹橱等随处可见,只不过这些都属于竹编工艺。
  1937年后,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下,许多竹编艺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篾刀从事他业,只有少数艺人流落在乡村角落继续竹编工艺。而涌泉竹雕要依靠60来件各种不同的工具,一件好的竹雕要经过选材、脱脂、定型、加工、制把、制盖、装嘴、打磨、抛光、上漆等工艺流程,因此学习竹雕的人少之又少。
  涌泉竹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明末清初就有竹雕、竹编、剪纸等工艺出现,也许是与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有关,光品种就有20多个,其中实心竹、人面竹、云片竹、罗汉竹等为珍稀特色品种,为竹制工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世代相传至今,那令人叫绝的涌泉竹雕工艺品最能吸引众人目光。那些纯手工制作的涌泉竹雕,其技法独特,融民俗、民风、民间文化于一体,集欣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身,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让人百看不厌。
  早期涌泉竹雕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大山里竹雕艺人为谋生计,就雕制一些农用品来卖,如竹碗、竹桌、竹椅、竹灯台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竹雕技艺的日渐成熟,竹雕的制品逐渐向工艺品方向靠拢,在兼顾实用性的基础上,观赏和收藏的价值也越来越高,后由童照火等人传艺至今。
  如今说起涌泉竹雕,不得不提身怀竹雕绝活技艺的民间老艺人童前木。出生于1941年的童前木自幼就喜好美术、雕刻以及花木盆景的培植,本是做医生的他却偏爱竹雕,痴迷竹雕,常被人认为不务正业。
  作为童家祖传的技艺——竹雕,在童前木手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竹雕制作是一件细心的活,童前木老人光制作工具就有几十把,如平口凿、圆口凿、反圆口凿、中口凿、斜角凿、三角凿、线凿、锯子、锤子、斧子、钻子、弯刀、直刀等,那些大大小小的工具让人眼花缭乱。问及竹雕制作工艺时,童老头头是道,神采飞扬。但当一说到能否大规模发展时,他的眼神一下子暗了下来,因为竹雕难学,竹雕与木雕不同。首先竹子硬度非一般木头可比;其次竹子有纹直、易脆、易折的特性。因此,木雕一般可直线、直角用刀,竹雕则不行,用刀要弯角,否则就掉块,前功尽弃。所以竹雕技艺比木雕工艺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现在年轻人当中几乎没人肯学,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
  雕刻一件好的工艺品,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就拿雕竹壶来说吧,一般选用以竹篼为主要材料,所选竹子的生长年限,以三到五年为最佳。根据不同的竹子,如毛竹、人面竹、罗汉竹等不同形状,以形造形,奇、特、怪者为上品。每每在外面找到一件好的竹篼后,他就用配方药液,把竹篼进行高温消毒、脱脂、防腐、防裂,以增加产品的保存年限和赏玩品相。然后就着竹篼形状进行构思和设计,略施雕镂,使其成为或巧妙、或古朴、或精致的艺术品。这种因材施艺的创举,看似简单,实极难为。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独创性,还要有极为高超的雕刻技术,两者之间必须紧密配合。雕刻的作品千变万化,每件作品,绝无重复,全在于巧思。
  等把竹壶雕好后,还要雕壶嘴、壶把、壶盖。壶嘴和壶把有提梁式、佛耳型、方型、圆型等,壶盖上雕上人物、鸟兽、鱼虫等;壶身最常用的是浮雕,在雕刻前,先将画稿贴在壶身上,然后依据画稿进行雕刻。一般根据浮雕立体程度的差别,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雕"等。特别是高浮雕,与圆雕相接近,所雕形象起伏较一般浮雕大,有的局部为圆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一般雕有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十二生肖、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吉祥图案、诗词画意及各种书体书法作品。整件竹壶雕好后,便开始打磨,打磨要仔细认真,使之清爽、光洁,不能留有任何细微疤痕;打磨完毕就将竹壶进行抛光,以此抬升产品的品相,使质感柔润;最后给竹壶上漆,从而让竹壶增加美感,使其光亮照人。
  就这样,经过选材、脱脂、定型、加工(雕刻)、打磨、抛光、上漆等多个工艺流程制作出来的竹壶,不仅保留竹子的原纹原色,而且整件作品造型精巧奇特,浑然天成。特别是壶身上雕刻的画面,如八仙过海、十二生肖、历史人物、花鸟虫鱼等不同形像,栩栩如生,集欣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作品融民俗、民风和民间文化于一体,赋予了竹雕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每件产品均不重复,像书法、绘画一样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童老的作品,大多利用别人伐竹后留下的废弃竹蔸,也可说是变废为宝。他挖回来后经过筛选,用于雕刻竹茶壶、竹酒器、竹餐具等工藝品。所以,这种竹雕既不能用机械生产,又不能成批生产,它只能以材定型,依手工雕琢。由于其技艺难度大,掌握此项技艺的人数较少,随着现代人价值取向的转变,传承古老民间工艺热情的消退,涌泉竹雕这门独特的技艺处于失传的边缘,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
其他文献
去年夏天,应朋友之邀, 我来到了朝思暮想的呼伦贝尔草原。  一下汽车,眺望碧草蓝天,我的心也像草原一样,顿时一下子宽 阔起来。突然一个不大的马群在我身边呼啸而过,我禁不住一阵兴奋,思绪一下子把我带回到童年时的郭尔罗斯和杜尔伯特草原,奔腾的马群和悠扬的马头琴声似乎又一次回响在了我的耳边。  草原黄昏是宁静的。稀疏的蒙古包,一个个远离人群的心灵,面对那么大的草原,哪个能不感到孤独?但对于那些不甘寂寞的
期刊
[摘 要]关于美国汉学家孔飞力研究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名著之书名应译为“叫魂”还是“盗魂者”的争议,已发生近二十年,至今仍未停歇。细心的读者或研究者早就发觉《叫魂》这一译名不仅未能忠实于原著,也与我国国情民俗的实际差异颇大。但译者虽有了解,仍坚持未改。为避免造成混乱,仍以将误译的书名改正为好。此事并非完全无关宏旨,而是与维护中国语言文字的纯正有关。。  [关键词]孔飞力;书名翻译;叫魂;盗魂
期刊
说起南北方的区别,除了气候上一个严寒一个温暖以外,另一个区别便在于性格上。一般大家认为北方人性格普遍豪爽、阳刚;南方人则大多温婉细腻。但偏偏在南中国地区,却生出了一种具有北方壮阳之美的民间艺术形式——英歌。  铿锵有力、节奏明快的锣鼓声响起了,伴随着锣鼓声还有螺号、吆喝声以及阵阵棍棒击打时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装扮成梁山泊好汉的英歌表演方队,尽情尽力地跟随节奏击打手中的棍槌,呈现出一场豪气冲天的舞蹈表
期刊
顺德春节习俗,按表现形式和时间不同可分为:腊月迎春、新年贺岁和酬神祈福三大类。腊月迎春包括谢灶、扫屋、上挥春、开油镬、行花街、卖懒、除夕点灯照耗、责年(“责”为“压”之意)等;新年贺岁包括燃鞭炮贺新岁、接财神、拜年贺岁、演大戏、舞龙、舞狮、游龙等;酬神祈福包括拜庙、游神祈福、挂花灯、出会景、观音开库等。  顺德春节习俗系统、集中地展示了顺德民俗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岭南历史和时代风貌。2009年3月2
期刊
电脑能够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带来许多的便利,是书房中经常会出现的电器,而电脑桌也是书房中不能缺少的基本家具,甚至会有着替代普通书桌的趋势。我们都知道书房中的物品摆放都讲究着一定的风水,那么书房电脑桌的摆放会有着什么样的风水讲究呢?今天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  1、靠墙而放  在风水讲究的是后有靠山的,不论是一些物品的摆放又或者是住宅位置的选择,后面有靠山的风水格局都是比较好的,也是能够让我们做事变得顺利
期刊
在中原大地,很多地方的春节到农历初六就已经结束。而在潮汕地区,春节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春节期间,只要你在潮汕地区的大街小巷走一走,肯定会不期而遇各种“营老爷”活动。  潮汕人为什么称诸神为“老爷”?  “老爷”是潮汕地区对神灵的尊称,是潮州地区的守护神。之所以将诸神称为“老爷”,跟称呼官员一样,是因为人们把神灵世俗化、人格化。明清时期,潮汕地区的每个乡村都有神庙,一般建在村庄里面,实行人神同居同
期刊
如今全世界最著名的节日,除了中国的春节恐怕就是圣诞节了!那一天圣诞老人坐着驯鹿拉的雪橇来到雪花纷飞的人间给孩子们送去圣诞礼物,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声弥漫在大街小巷,白色圣诞美丽动人令人愉悦。可你知道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圣诞老人的原型又是谁吗?  其实,在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会庆祝另一个更古老的节日,那就是每年12月6日的圣尼古拉斯节,尤其是在荷比卢地区,更是把这个节日过得盛大而有气氛。每年的11月中旬,
期刊
当我们走进广州陈家祠,抬头看上屋顶,只见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塑像站立在屋脊上,令人目不暇接,不禁感叹此等艺术的技艺精湛。这些生动活泼、形象各异的塑像就是灰塑。  灰塑,也称为灰批,是岭南一种较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不仅存活在广州,在广东其他地区如开平、雷州地区也有。灰塑工艺由来已久,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就已经有记载。明清两代广州灰塑最盛,特别是在宗祠、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随处可见色彩艳丽的灰塑装饰。
期刊
在我国民间,有一种俗称“倒插门”的婚姻形式——“赘婚”,即男方到女方家落户,成为女方家庭中的一员,瞻养女家双親,继承女家财产,所生子女从女性,为女方家传宗接代续香火。这种男子,民间俗称为“上门女婿”。  “倒插门”的婚姻风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据考证,我国古代即有“赘婚”制,初始于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史记滑稽列传》中载:“淳于髡为齐之赘婿”。“赘婿”,指的就是“上门女婿”。《汉书·贾
期刊
和外国人一样,中国人也喜欢祝福亲朋好友福星高照行大运,尤其是在日常交际中,总是能听到一个人赞美另一个人“您真有福气!”对于讲究好彩头的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对他人说“洪福齐天”、“福星高照”、“五福临门”等一系列与“福”相关的吉祥话更深得人心了。那么,对于常挂在嘴边的“福”字,大家又了解多少呢?那些藏在“福”字背后的故事,大家又听说过多少呢?不着急,下面我们就走近“福”字,一探究竟。  “五福临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