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关系诸要素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不仅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指向,也是课程学习和思考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历史教学由于时空跨度大,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思维系统无法连贯的现象,对具体问题的思考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周密性而发生丢三落四的情形,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无疑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打破知识本位主义思想,体现思维培养目标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路狭窄、思维单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学习方法运用的偏差,更有教师教学策论运用的瑕疵,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知识本位主义教学思想。教师仅仅将教学目标锁定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方面,忽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教学中诸多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在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以课堂所学知识为“源”、为“本”去思考、提炼和概括相关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内容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完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及这种方式下农民生产和生活状况后,再通过相关知识的补充,要求学生思考和概括: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土地国有制被土地私有制取代能否说明社会发展的退步等。这样教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主动探索与求知中不断发展,不仅使文本中原本看似僵硬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而且也使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提供思维沃土
反思历史课堂,教师“一言堂”现象非常严重,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学生思维懈怠情形普遍,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历史教学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要做到避免采用注入式教学方式。教师教学占用时间多了,学生思考的余地难免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从过去单一听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通过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教学方式张扬学生个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方式下学习问题的解决。要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历史教材建设的丰富性无疑成了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帮手,因此,教师要摈弃枯燥的说教方式,利用教材建设的丰富性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通过《学思之窗》的运用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对单元重难点知识有很好的把握;通过《历史纵横》栏目的运用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思维能够突破当下知识可能的障碍,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思考。
三、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实现思维的有效发散
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实中蕴藏着历史的传承,任何割裂历史与现实关系的做法都是有害的,相反,我们应该诠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例如,教师在教学古代的发达农业时,可以在立足本课内容基础上,结合《历史纵横》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材料,思考如下问题:放眼世界,有诸多地区曾经都是农业发展的摇篮,结合本材料,我们可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是农业起源地?根据我们今天的食物结构和组成分析,我国与上述地区发展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这种教学方法避免了教师照本宣科的弊端,使得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古今对照,自主形成中国农业独立发展并且自成体系的认知。
四、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巩固思维发展基础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难以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思维基础,学生大脑中既有思维素材的匮乏,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难以跟上教师教学节奏。毋庸置疑,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夯实学生思维基础相辅相成。学生历史知识及相关素材的丰富与积累不仅来自教师的教学,还包括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取更多有益素材。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学习兴趣,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拓宽学生知识面。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历史期刊的方式丰富学生知识积淀,保证学生思维方向的正确性;通过利用网络资源的强大信息优势,指导学生浏览历史学习网站获取与本学科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活化学生思维素材;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生通过上述不同方式既成就着自己历史知识发现者的角色,也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感悟,丰富了思考内容,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突出学生的学,要把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作为打破历史教学只注重学生记忆现成知识结论,忽视学生思考和灵活运用的瓶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实现历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打破知识本位主义思想,体现思维培养目标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路狭窄、思维单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学习方法运用的偏差,更有教师教学策论运用的瑕疵,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知识本位主义教学思想。教师仅仅将教学目标锁定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方面,忽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教学中诸多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在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以课堂所学知识为“源”、为“本”去思考、提炼和概括相关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内容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完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及这种方式下农民生产和生活状况后,再通过相关知识的补充,要求学生思考和概括: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土地国有制被土地私有制取代能否说明社会发展的退步等。这样教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主动探索与求知中不断发展,不仅使文本中原本看似僵硬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而且也使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提供思维沃土
反思历史课堂,教师“一言堂”现象非常严重,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学生思维懈怠情形普遍,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历史教学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要做到避免采用注入式教学方式。教师教学占用时间多了,学生思考的余地难免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从过去单一听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通过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教学方式张扬学生个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方式下学习问题的解决。要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历史教材建设的丰富性无疑成了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帮手,因此,教师要摈弃枯燥的说教方式,利用教材建设的丰富性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通过《学思之窗》的运用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对单元重难点知识有很好的把握;通过《历史纵横》栏目的运用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思维能够突破当下知识可能的障碍,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思考。
三、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实现思维的有效发散
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实中蕴藏着历史的传承,任何割裂历史与现实关系的做法都是有害的,相反,我们应该诠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例如,教师在教学古代的发达农业时,可以在立足本课内容基础上,结合《历史纵横》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材料,思考如下问题:放眼世界,有诸多地区曾经都是农业发展的摇篮,结合本材料,我们可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是农业起源地?根据我们今天的食物结构和组成分析,我国与上述地区发展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这种教学方法避免了教师照本宣科的弊端,使得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古今对照,自主形成中国农业独立发展并且自成体系的认知。
四、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巩固思维发展基础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难以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思维基础,学生大脑中既有思维素材的匮乏,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难以跟上教师教学节奏。毋庸置疑,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夯实学生思维基础相辅相成。学生历史知识及相关素材的丰富与积累不仅来自教师的教学,还包括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取更多有益素材。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学习兴趣,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拓宽学生知识面。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历史期刊的方式丰富学生知识积淀,保证学生思维方向的正确性;通过利用网络资源的强大信息优势,指导学生浏览历史学习网站获取与本学科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活化学生思维素材;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生通过上述不同方式既成就着自己历史知识发现者的角色,也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感悟,丰富了思考内容,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突出学生的学,要把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作为打破历史教学只注重学生记忆现成知识结论,忽视学生思考和灵活运用的瓶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实现历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