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在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后,教师出示米尺。
  师:我们来一起找找身边的小数,估计黑板上长边大约有几米。
  生1:大约3米。
  生2:大约4米。
  (教师量约4米。)
  师:黑板宽是多少呢?教师量黑板宽约1米几分米,再量课桌长约1米,课桌短边有1米吗?可以用什么作单位?
  生:分米。
  (教师量宽,生读:4分米或40厘米。)
  师:我把1米画在黑板上,老师把1米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10份。
  师:1份是多少?
  生:1分米。(板书:1分米。生齐数2分米至4分米,板书:4分米到10分米,即1米。)
  师: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用米作单位就是几分之几米?(板书:1/10米。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生:1/10米,4/10米
  师: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0.1米就表示十分之一米。
  十分之四米还可以写成几点几米呢?(0.4米)跟老师一起在桌上写0.4。
  师:这两个小数有什么共同点?
  生:小圆点前都是0。
  师:为什么前面都是0?
  生:不满1米,用米作单位是零点几米。
  师:还有一些刻度,也这样 表示,你会吗?把书翻到101页第1题,在书上写,全班集体对答案。
  ……
  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考考你,没有图了,你还会填吗?出示:
  6分米=( / )米=( )米
  5厘米=( / )分米=( )分米
  8角=( / )元=( )元
  (学生口答。)
  师: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小数,这些小数是什么分数转化来的?你发现了什么?(课件隐去前面的6分米,5厘米,8角)
  生1: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生2:十分之几分米可以写成零点几分米。
  生3:十分之几元可以写成零点几元。
  师:不是分1米,分其他的一些图形,可以吗?书101页第3题,生书上填,集体对答案。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对口令:比如我说分数十分之四,你说(0.4),我说0.2,你说(十分之二)。下面同桌之间这样互相考考,说分数对小数,说小数对分数,每人出5题。
  师:找到了这么多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反思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改变单一的传授和接受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陈旧的数学教学观,让丰富有趣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教学当做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让数学课充满生活的情趣和心灵的智慧。《认识小数》是一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一节普普通通的数学课,却蕴含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让数学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也才能真正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学数学、用数学?如何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呢?这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研究。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就出示情景图——各种文具的价格:橡皮0.3元、信封0.5元、练习本0.8元,让学生分别说出来。通过“说”,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有关小数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心理需求。这样既复习了小数的组成、读法,又使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顺利掌握了新知。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如果把这些枯燥、单调的价钱设计进具体的情境中,如几位学生去超市购买文具的动态情境,或者课前先安排学生去购买文具,再让学生观察购物小票等等。这样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并在生活中成长、提高,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会更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要让学生认识到小数其实就是十进制分数,利用长度单位测量和转换比较直观具体。教者首先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用十分之几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认识小数的首次感知时就了解小数的来源和含义,初步了解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后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教师出示一把米尺,教学例1,通过把米尺10等分,分别得到1分米是多少米、分别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进一步明确:几个十分之一可以用零点几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已有的感性认识,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想学生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因为前面通过元、角、分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于把分母是10的分数转化成小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应让学生多动、多说,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来处理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充分体验、感受自主发现的成功喜悦,最后教师再归纳小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挖掘“童心” “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教师要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从而实现数学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谓“重中之重”。 但是,面对庞大的识字量,如何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焕发生机,让识字的课堂热闹起来呢?我认为除了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外,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本人在教学中,尝试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四驾马车”齐驱并进的办法,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已是我国教育的宗旨,而创新教育则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一说到创新教育,许多教师就感到茫然:学生连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都没完全掌握,还谈什么创新?其实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片面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随时都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之中。  并非只有发明、创造才叫创新,教学活动中所说的创新,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独自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新的
一、重组教材文本,练在拓展延伸处  教材是学科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遵照一定的序列编排而成的,有自己内在的知识体系,虽然单元内每一篇课文各具风格,但它有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材的编排意图出发,整体把握,并落实好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倡导以单元整组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对一组课文所有目标的整合和内容的重组,来整体把握教材,使得课文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全面推进。  以五年级下
新时代的学生典型多样的群体特色是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只有当我们用自己的视角捕获学生丰富的个体心理,为一个个典型心理特征“把脉”,才称得上“立”稳了课堂,“守”住了孩子!课堂中“以心映心”也就成了我的教学思考与永恒追求。  一、科学故事,启迪心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依然处在爱听故事的年龄,因此科学课堂中一个个丰富而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是我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而这些教师亲身经
2011年10月17日中午放学后,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学生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原来该校使用了一种所谓“鼓励学生”的方法:成绩好、分数高的学生戴鲜艳的红领巾,而分数处于低段的学生则戴绿领巾。无独有偶,西安绿领巾风波尚未平息,内蒙古包头二十四中也向初二、初三年级成绩前50名的学生,以及部分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发放了一款与众不同的红色校服,以区分普通学生。  这显眼的“绿领巾” “
一、设计意图    现在有许多小学语文老师抱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可用的素材太少,加上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阅读积累不足,教学生写作文很困难。  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家的眼光太狭隘了,两眼只盯着语文课本而不去审视一下我们小学的其他学科。只要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这些学科简直就是我们学生习作素材的聚宝盆。只要我们把作文教学同这些学科相结合,我们教学作文的路子是非常广阔的。  下面,
作文难,难在教师的教,也难在学生的写。教师怕教:其一是不知如何引导学生;二是作文的评价没有量化标准。学生怕写:一是不知如何着手;二是写作文感觉文思枯竭、难以行笔。对教师来说,面对如此之多的作文命题,要想样样精通,不现实;同样要求学生篇篇得心应手,也不可能。于是乎,一些教师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潭中,给每种类型的作文,给出一二三四的规定。学生在如此教育中,语言过度夸张,出现一些成人化和文学化倾向。  我们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后 ,“顺应童心”一词出现频率持续上升,但很多时候“顺应童心”一词又步入了教师们上课和评课时“挂在口头”,而真正在上课时又“置之脑后”的尴尬境地。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童心”缺失的现象。老师们很少按照“儿童的样子”,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次序”灵活选择教学策略,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对于“顺应童心”我们已耳熟能详,但我们对“顺应童心”的理解、思考和实践都还刚刚开始,对具体实施策略的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研组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以所占课时最多的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语文教研组工作就更是重中之重。语文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语文教学创新的“孵化器”。抓好语文教研组的建设是提升语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今年全
曾听到一位妈妈诉苦:孩子上一年级,每天都要造句,老师要求不能用拼音,一定要造到四行。“这么小的孩子字都没认全,能造多长的句子呢?”家长无奈代劳。这位妈妈很犯愁:“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折腾孩子还是折腾家长?”可以理解这位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作业要求太高,有拔苗助长之嫌。长此以往,不但造成了孩子的负担,也变成了家长的苦恼。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