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教学思考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深深感受到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已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了:政治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更新、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彩、教学手段新颖、课堂生活和学生生动活泼。上述变化都体现了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在转换师生角色、变革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但是在两年多的跟踪听课中,不管是观摩课还是随堂课,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新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的思考
  伴随着课程改革,要求与其配套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方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最终要落实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于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发现式学习方式轰轰烈烈地出现在政治课堂中。曾经听过一节初一政治《陶冶高雅的情趣》公开课,为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整节课教师一味强调学生的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其次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只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好与不好的评价,而不再深入引导。这节课,有学生提问,有小组讨论,也有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看似花样繁多,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教学,却没能体现出政治学科知识和学科的德育功能及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作用,教师的特色和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学生没有得到什么知识,学习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二、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与淡化教学内容的思考
  修订后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应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人教版新编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教材,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探索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景,设计了诸如讨论、抢答、小品表演、智力大比拼、正反方辩论、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内容的呈现与开展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由于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认知过程,因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学组织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坚持内容活动化时,决不可忽视活动内容,决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如果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而过杂,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就失去了教学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一位政治教师在讲授初一政治《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一课时,教师制作了精美课件,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思维热身赛(抢答:老师画的是什么?)——畅所欲言(学生举例)——抛砖引玉(记忆题、口才题、观察题、计算题等智力大比拼)——奇思妙想(学生展示并说明在家里所制作的手工制品)——妙手生辉(学生现场制作一张体现个人风格的名片)。这一堂课,教师设计了抢答、智力大比拼、手工制作等活动,活动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学生虽然也在动,但整节课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对于怎样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这一教学内容只字未提,偏离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方向,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另一教师在进行初三的《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一课的教学时,授课教师聘请一位教师担任评委,将全班同学分为绿队和蓝队开展擂台赛,设计了智慧抢答——同舟共济——各显神通——课外践行等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上网查找等途径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资源和环境形式,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通过废物利用和献计献策,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堂课教师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重新整合教材的有效信息,以活动课的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活动形式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科知识和学科价值的统一。
  三、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思考
  勿庸置疑,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在“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必要条件。我们许多教师在观摩课上,不断使用多媒体课件,有的甚至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思,有的可用可不用的也因为某些原因而硬生生地使用。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反问:“不是说课改课就一定要使用多媒体吗?”
  应该承认,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对于推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确实也有重大作用。但如果在实际教学中,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不注意“因材选媒”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必然会将上课的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幻的画面、滑稽幽默的小品、漫画以及图片歌曲上了,学生无法仔细思考教师的提问,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思维。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今年秋季开始的新一轮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能更好地把握思想品德新课程进行教学,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并进行应对和调整,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不失为促进政治教师发展的一条捷径。
  
  
其他文献
每位语文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学生还是死气沉沉地听,语文的魅力在课堂上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彰显,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语文老师毫无激情的讲析也难辞其咎。学生对缺少激情的语文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听着不解渴,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语文课堂呼唤激情,只有师生注入激情,教师用自己的
期刊
“解决问题”是新课程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应用题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体验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  新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初步接触两级运算解决的两步计算问题。课标上安排了本单元6课时,其中《购物》、《买鲜花》、《练习二》这三节内容安排了4课时,《
期刊
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多年,今天我静下心来细细地对自己从事的几年班主任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沉淀,面对自己走过坎坷的道路,心中充满了酸甜苦辣。刚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年,花费的时间不少,耗费的心思不少,不会组织学生,不会充分利用班干部,不会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发现学生的缺点,遇到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进行冷静分析、深刻思考,遇事急噪,对学生脾气暴躁,导致学生对立,真是出力不少,而班级的各项工作仍不达到学校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常见形式,通过提问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知识载体相互了解、共同发展。课堂提问也是新课程理念在改革实践层面上应关注的主阵地和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循循善诱、环环相扣的提问艺术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一节课的成、败,与教师能否适时、适度、针对性地全面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一、满堂提问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种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对学生而言,作业配置显的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是通过做作业来巩固知识的。本文就当前的初中数学的作业现状和改进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作业配置仓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理念的更新,初中数学的作业配置,又将以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第一线教师的面前。古代的军事家曾经说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的是战争还没有发动前,各种后勤配
期刊
由学书中的“描红”、“出入”之法,笔者不禁反思起我们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学生到学校来,诚然是需要接受若干现成的知识,学会老师传授的解题方法,但若止于此,则是远远不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走出“描红”天地,这就必须教师能在教会知识的同时,刻意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耐,主动探索未知的精神和学会创造、有所发现的本领。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份,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寓趣于问,激发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寓趣于设问,创设生动愉快的情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
期刊
课改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实施几年来,使我从理念上,教学上,教师的角色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适应了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
期刊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已显得刻不容缓。下面,本人就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