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深深感受到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已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了:政治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更新、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彩、教学手段新颖、课堂生活和学生生动活泼。上述变化都体现了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在转换师生角色、变革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但是在两年多的跟踪听课中,不管是观摩课还是随堂课,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新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的思考
伴随着课程改革,要求与其配套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方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最终要落实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于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发现式学习方式轰轰烈烈地出现在政治课堂中。曾经听过一节初一政治《陶冶高雅的情趣》公开课,为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整节课教师一味强调学生的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其次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只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好与不好的评价,而不再深入引导。这节课,有学生提问,有小组讨论,也有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看似花样繁多,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教学,却没能体现出政治学科知识和学科的德育功能及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作用,教师的特色和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学生没有得到什么知识,学习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二、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与淡化教学内容的思考
修订后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应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人教版新编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教材,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探索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景,设计了诸如讨论、抢答、小品表演、智力大比拼、正反方辩论、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内容的呈现与开展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由于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认知过程,因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学组织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坚持内容活动化时,决不可忽视活动内容,决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如果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而过杂,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就失去了教学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一位政治教师在讲授初一政治《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一课时,教师制作了精美课件,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思维热身赛(抢答:老师画的是什么?)——畅所欲言(学生举例)——抛砖引玉(记忆题、口才题、观察题、计算题等智力大比拼)——奇思妙想(学生展示并说明在家里所制作的手工制品)——妙手生辉(学生现场制作一张体现个人风格的名片)。这一堂课,教师设计了抢答、智力大比拼、手工制作等活动,活动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学生虽然也在动,但整节课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对于怎样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这一教学内容只字未提,偏离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方向,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另一教师在进行初三的《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一课的教学时,授课教师聘请一位教师担任评委,将全班同学分为绿队和蓝队开展擂台赛,设计了智慧抢答——同舟共济——各显神通——课外践行等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上网查找等途径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资源和环境形式,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通过废物利用和献计献策,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堂课教师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重新整合教材的有效信息,以活动课的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活动形式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科知识和学科价值的统一。
三、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思考
勿庸置疑,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在“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必要条件。我们许多教师在观摩课上,不断使用多媒体课件,有的甚至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思,有的可用可不用的也因为某些原因而硬生生地使用。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反问:“不是说课改课就一定要使用多媒体吗?”
应该承认,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对于推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确实也有重大作用。但如果在实际教学中,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不注意“因材选媒”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必然会将上课的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幻的画面、滑稽幽默的小品、漫画以及图片歌曲上了,学生无法仔细思考教师的提问,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思维。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今年秋季开始的新一轮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能更好地把握思想品德新课程进行教学,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并进行应对和调整,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不失为促进政治教师发展的一条捷径。
一、新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的思考
伴随着课程改革,要求与其配套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方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最终要落实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于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发现式学习方式轰轰烈烈地出现在政治课堂中。曾经听过一节初一政治《陶冶高雅的情趣》公开课,为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整节课教师一味强调学生的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其次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只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好与不好的评价,而不再深入引导。这节课,有学生提问,有小组讨论,也有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看似花样繁多,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教学,却没能体现出政治学科知识和学科的德育功能及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作用,教师的特色和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学生没有得到什么知识,学习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二、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与淡化教学内容的思考
修订后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应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人教版新编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教材,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探索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景,设计了诸如讨论、抢答、小品表演、智力大比拼、正反方辩论、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内容的呈现与开展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由于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认知过程,因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学组织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坚持内容活动化时,决不可忽视活动内容,决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如果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而过杂,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就失去了教学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一位政治教师在讲授初一政治《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一课时,教师制作了精美课件,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思维热身赛(抢答:老师画的是什么?)——畅所欲言(学生举例)——抛砖引玉(记忆题、口才题、观察题、计算题等智力大比拼)——奇思妙想(学生展示并说明在家里所制作的手工制品)——妙手生辉(学生现场制作一张体现个人风格的名片)。这一堂课,教师设计了抢答、智力大比拼、手工制作等活动,活动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学生虽然也在动,但整节课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对于怎样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这一教学内容只字未提,偏离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方向,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另一教师在进行初三的《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一课的教学时,授课教师聘请一位教师担任评委,将全班同学分为绿队和蓝队开展擂台赛,设计了智慧抢答——同舟共济——各显神通——课外践行等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上网查找等途径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资源和环境形式,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通过废物利用和献计献策,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堂课教师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重新整合教材的有效信息,以活动课的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活动形式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科知识和学科价值的统一。
三、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思考
勿庸置疑,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在“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必要条件。我们许多教师在观摩课上,不断使用多媒体课件,有的甚至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思,有的可用可不用的也因为某些原因而硬生生地使用。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反问:“不是说课改课就一定要使用多媒体吗?”
应该承认,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对于推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确实也有重大作用。但如果在实际教学中,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不注意“因材选媒”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必然会将上课的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幻的画面、滑稽幽默的小品、漫画以及图片歌曲上了,学生无法仔细思考教师的提问,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思维。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今年秋季开始的新一轮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能更好地把握思想品德新课程进行教学,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并进行应对和调整,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不失为促进政治教师发展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