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提倡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因,第二方面是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最后是对实现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途径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 教学生活化 效率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不仅阐述了课程内容必须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的实际,而且在教学方法上还要求注重探索和实践活动,使音乐走近学生的生活,最终实现音乐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为新课程增添动力和活力。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教育一线的音乐教师,我更加期盼通过努力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音乐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为什么要提倡生活化?
1、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2、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音乐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会生活的需要
4、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追求农村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需要
二、何谓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所谓音乐课堂生活化,笔者认为就是在音乐课堂中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师处处围绕生活展开生动的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等方式方法,为音乐课增添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巧妙地运用生活经验将音乐难题化解,从而形成既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双赢局面,由此让音乐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由此可见,促进农村初中音乐课堂的生活化,有利于指导学生深入浅出地探索音乐知识,通过将音乐生活化,生活经验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农村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平衡与城区学生的差距。因此,如何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中实践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生活经验较好地应用到音乐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三、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
(一)“生活化”教学目标
目前,学校的音乐教育与中学生的音乐生活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中学生音乐审美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来自社会上各种商业化音乐形式的影响。在纷繁复杂的音乐形式中,学生们大都追捧流行音乐,成为了流行音乐的忠实粉丝。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逐步制定适合学生的具体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可以让音乐课堂首先成为学生们情感抒发和交流的特定场合,通过贴近生活的音乐引导他们学习教材内容,逐步转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音乐感悟上升到知识的层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音乐,乐于了解相关音乐文化,最终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在方法上提倡“生活化”。許多音乐教学内容被赋予了较强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学生眼里却成为了“老掉牙的音乐。”例如八年级下册学习的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红色娘子军连歌》等等,这些表现革命主题的教学内容都不能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采用故事背景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剧中人物的背景和性格,在课堂中教师再强调歌舞剧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鲜明的个性特色,接着让学生尝试模拟剧中人物,然后跟着音乐回归到生活中的场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学会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三)“生活化”教学内容
音乐来源于生活,我们的音乐教学内容在选择上也应当提倡“取材于生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背景,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多角度地探索音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在教授教材指定内容的同时,适当拓宽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例如添加学生喜欢的内容必须是健康积极的流行音乐作为补充歌曲,这也是拉近音乐课堂内容与学生的距离的方法之一。例如学唱梁祝选段《化蝶》时,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蝴蝶》作为兴趣导入,为音乐课增添几分“亲切感。”此外,歌曲《化蝶》中突出应用了越剧的元素,由此教师可以结合欣赏绍兴地方戏曲越剧选段《十八相送》,不仅激发学生对“家乡戏”的热爱,而且培养他们愿意主动探知和学习的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评价
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例如“晚会的现场”,“角色模仿”等。通过参与,仔细观察学生在过程中的的感受和表现,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评价前提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语言要有所区别,运用的语言要贴近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反映。
综上所述,音乐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主体——劳动人民。纵观音乐文化的发展史,无论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哪个阶段,哪一个新的高度,音乐都在不断被继承发展和创新。生活创造音乐,音乐呼唤生活,音乐只有与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的音乐课堂同样呼唤生活化,音乐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农村音乐课堂效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让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望“乐”兴叹,让音乐课不再缺少“生活味”,让音乐真正回归生活,服务与学生,让音乐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参考文献:
[1]周玲.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艺术教育与美育, 2011.12
[2]姜硕.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倾向[J].成功(教育),
[3]易亮.让音乐教学回归生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关键词:音乐 教学生活化 效率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不仅阐述了课程内容必须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的实际,而且在教学方法上还要求注重探索和实践活动,使音乐走近学生的生活,最终实现音乐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为新课程增添动力和活力。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教育一线的音乐教师,我更加期盼通过努力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音乐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为什么要提倡生活化?
1、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2、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音乐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会生活的需要
4、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追求农村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需要
二、何谓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所谓音乐课堂生活化,笔者认为就是在音乐课堂中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师处处围绕生活展开生动的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等方式方法,为音乐课增添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巧妙地运用生活经验将音乐难题化解,从而形成既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双赢局面,由此让音乐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由此可见,促进农村初中音乐课堂的生活化,有利于指导学生深入浅出地探索音乐知识,通过将音乐生活化,生活经验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农村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平衡与城区学生的差距。因此,如何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中实践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生活经验较好地应用到音乐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三、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
(一)“生活化”教学目标
目前,学校的音乐教育与中学生的音乐生活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中学生音乐审美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来自社会上各种商业化音乐形式的影响。在纷繁复杂的音乐形式中,学生们大都追捧流行音乐,成为了流行音乐的忠实粉丝。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逐步制定适合学生的具体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可以让音乐课堂首先成为学生们情感抒发和交流的特定场合,通过贴近生活的音乐引导他们学习教材内容,逐步转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音乐感悟上升到知识的层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音乐,乐于了解相关音乐文化,最终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在方法上提倡“生活化”。許多音乐教学内容被赋予了较强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学生眼里却成为了“老掉牙的音乐。”例如八年级下册学习的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红色娘子军连歌》等等,这些表现革命主题的教学内容都不能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采用故事背景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剧中人物的背景和性格,在课堂中教师再强调歌舞剧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鲜明的个性特色,接着让学生尝试模拟剧中人物,然后跟着音乐回归到生活中的场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学会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三)“生活化”教学内容
音乐来源于生活,我们的音乐教学内容在选择上也应当提倡“取材于生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背景,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多角度地探索音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在教授教材指定内容的同时,适当拓宽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例如添加学生喜欢的内容必须是健康积极的流行音乐作为补充歌曲,这也是拉近音乐课堂内容与学生的距离的方法之一。例如学唱梁祝选段《化蝶》时,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蝴蝶》作为兴趣导入,为音乐课增添几分“亲切感。”此外,歌曲《化蝶》中突出应用了越剧的元素,由此教师可以结合欣赏绍兴地方戏曲越剧选段《十八相送》,不仅激发学生对“家乡戏”的热爱,而且培养他们愿意主动探知和学习的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评价
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例如“晚会的现场”,“角色模仿”等。通过参与,仔细观察学生在过程中的的感受和表现,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评价前提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语言要有所区别,运用的语言要贴近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反映。
综上所述,音乐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主体——劳动人民。纵观音乐文化的发展史,无论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哪个阶段,哪一个新的高度,音乐都在不断被继承发展和创新。生活创造音乐,音乐呼唤生活,音乐只有与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的音乐课堂同样呼唤生活化,音乐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农村音乐课堂效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让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望“乐”兴叹,让音乐课不再缺少“生活味”,让音乐真正回归生活,服务与学生,让音乐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参考文献:
[1]周玲.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艺术教育与美育, 2011.12
[2]姜硕.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倾向[J].成功(教育),
[3]易亮.让音乐教学回归生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