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胡适先生与李大钊先生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大陆学者一般归纳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主义”之争。然而,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问题与主义”之争与其说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主义”之争,不如说是受实用主义影响的胡适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李大钊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争论。《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恰恰是胡适先生运用其丰富的实用主义哲学对当时社会发出的劝告与呐喊。实用主义对胡适先生影响之久,之深,并且他自称“中国杜威”,而杜威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因此,要探究“胡适与实用主义”,则必先探索实用主义哲学。
关键词:实用主义;胡适实用主义;政治思想
一、实用主义哲学
1.什么是实用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哲学(Pragmatism)为美国科学家皮尔士所创,其在1878年1月发表的《如何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标志著实用主义的诞生(张瑞信,2006),但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898年詹姆士才将之冠以“实用主义”的名称大力推广,人们才尊其为实用主义的创始人(胡适,1919)。
詹姆斯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与哲学家,其用“实用主义”这个词来指实验性的以经验为依据的思想。1907年,詹姆斯出版了《实用主义:旧的思维方法之新名称》,扩展了皮尔斯的实用主义,使之更加体系化。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主要从心理学和伦理学上考察价值、评价和满意等问题。他把实用主义看作一种方法论,并把它归结为一句格言:“不讲原则,只讲效果。”因此,胡适有言“实际主义四个字可以让詹姆斯独佔了”(胡适,1919)。
皮尔士詹姆斯之后,美国哲学家杜威的著作《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确定性的寻求》在吸收总归纳皮尔士与詹姆斯的思想后,将实用主义哲学推向了新的台阶。
实用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主要依靠上述三位学者,然而三位学者对实用主义的不同侧重,则向世人展示了实用主义的丰富内涵。比如,皮尔士大多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张瑞信,2007);詹姆斯更加关注个体事物与“意志”方面,以及实际的效果(胡适,1919;郑喜恒,2011);到了杜威,他回到了皮尔士的老路,关注方法论的部分,并且突出了“经验”的哲学意义(胡适,1919;王玉平,2003)。
虽然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侧重点,然而“科学实验室的态度(The Laboratory attitude of mind)是实用主义各宗各派所公认的”(胡适,1919)。
2.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
虽然皮尔士,詹姆斯以及杜威对于实用主义哲学各有侧重,然而从一般意义而言,他们的实用主义基本理论大约相同。
实用主义的要义体现在皮尔士所表述的这一观点中:一个观念的意义完全在于那观念在人生的行爲上所发生的效果(皮尔士,1877)。可见,实用主义的精髓可以一言以蔽之,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张瑞信,2011)。
因此,在这样的世界观指导下,实用主义方法论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以效果、功用为标准。在实用主义者看来,概念、理论并不是世界的答案,判别它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看其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而是看其在实际应用中可感觉的效果。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正如詹姆斯所言:“人的认识并无先存的原型,有用便是真理”,“真理不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只是经验与经验之间的一种关系。”。那么,既然真理是不确定的,相对的,人们应该如何去探索真理呢?
胡适在《实验主义》一文中提到了“摆渡”的作用。所谓的“摆渡”,则是“把一部分经验引渡到别部分经验,且能…把複杂的变简单了,把烦恼变容易了”(胡适,1919),这时才可以说“这是真理”。可见在实用主义者眼中,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摆渡”的成功呢?这还是得回到实用主义各宗各派均认可的“科学实验室的态度”,也是理解实用主义基本理论的要素。
这一思想也是胡适对于实用主义的两大基本态度。
二、胡适与实用主义
1.胡适实用主义的世界观--两大基本态度
胡适在《实验主义》一文中写道:科学实验室的态度(The Laboratory attitude of mind)是实用主义各宗各派所公认的”(胡适,1919)。那么,自称是“中国杜威”的胡适,也必然接受了科学实验室的态度。
胡适认爲所谓的“科学实验室的态度”就是,认爲一切的科学律例都是:1)人造的;2)是假定的--全根据它解释事实能不能令人满意,方才可定它是不是适用的;3)并非永恒不变的天理(胡适,1919)。因此,这就是说,实验主义只承认理论的相对性,而不承认任何绝对的理论或绝对真理。
事实上,从这样的科学态度,也可以看出胡适秉持了实用主义一贯的世界观,正如杜威所言:“真理是工具,和其他一切的工具一样,它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所能造就的结果中体现出来的功效”。
既然实用主义者认爲没有绝对的永恒的天理,它只承认具体环境中的这个真理或那个真理,这一类的“这个真理”是实在,是具体的,是特別的,是有凭据的,是可以证实的。因此,这也影响了胡适第二个实用主义基本态度,即“实用主义的历史态度”。
胡适认爲,实验主义者把进化论观念拿到哲学上来应用,便有了一种“历史的态度”。这就是要研究事物如何发生,怎样来的,怎样变到现在的样子。
2.胡适实用主义的方法论
基于胡适实用主义的世界观(两大基本态度),胡适亦有实用主义的方法论。实验主义反对虚玄思辨的哲学,主张哲学要能解释生活,应付环境,要适应环境,应付环境,就要能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所以,实验主义注重方法。 杜威认为有系统的思想通常要通过五个阶段:1)困惑、疑虑的阶段。这一阶段导致思想者认真去思考;2)决定这疑虑和困惑究竟在什麽地方;3)假定种种解决其困难的方法;4)选择诸多假设之中,一种作为解决困惑和疑虑可能的解决办法;4)思想者在这一阶段要小心求证,把他选择的假设,加以证实,以求对他的疑虑和困惑求得满意的解决(胡适,1919)。身为杜威学生的胡适,将其老师的五步法缩减为三步法,(1)发现种种问题,找出疑难之处;(2)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3)通过实验加以解决(叶其忠,2005)。
既然实用主义关注在“方法”上,为了更好地理解身为一个实用主义者的胡适,关注其将“实用主义的方法”运用在何处就是应有之义。我治中国思想与中国曆史的各种著作,都是围绕著方法这一观念打转的。方法实在主宰了我四十年来所有的著述。
可见,胡适先生将其实用主义般的方法论主要多运用在治国与治学这两个领域。而在运用时,胡适更经常的做法是把上述的两种说法归结为如下的“十字真言”,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3.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胡适先生将其实用主义般的方法论主要多运用在治国与治学这两个领域。而在运用时,胡适更经常的做法是把上述的两种说法归结为如下的“十字真言”,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纵观胡适的方法论,大体有如下三个环节,即:怀疑,假设,求证(叶其忠,2005)。
(1)怀疑。盲从经典而缺少怀疑精神,胡适认为不是严谨的治学精神。怀疑精神是从事思想研究、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没有怀疑精神,就没有真正的思想,真正的学术(欧阳哲生,1995)。
当人们盲从与现有的原理,按照实用主义的理解,这是抓不到真理的,因为真理是相对的,而非永恒的。因此,这就要求人们有怀疑的精神。事实上,从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来看,不断地怀疑,挑战前人的思想,是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历史上来看,拥有“怀疑”的精神也是很重要的。正如胡适所言,“历史上许多奸雄政客……往往用一些好听的抽象名词,来哄骗大多数的人民,去替他们争权夺利去,做他们的牺牲”。倘若人们拥有“怀疑”的精神,这种被政客欺骗的“历史惨剧”,大概就较难发生了吧。
(2)假设。要解决疑难,就得设计或提出理论假设。胡适认为,假设是从以往地经验里产生的,根据杜威的五步说,假设不只是一个,而是有多个,这样我们才能从中选出一个最令人满意的解决疑难的假设(胡适,1919;刘纪曜,2009)。
胡适强调假设一定要大胆。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当然这里所谓的假设的大胆是针对著所产生的疑难而说的。只有大胆地假设前提,才有可能寻觅到解决疑难的方法。
假设需要大胆,但并非盲目的假设,要抱著“科学实验室的态度”式的假设。因此,“大胆假设”,实际上是受到“小心求证”的制约的。
在1930年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胡适说:“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待到证实后,方才奉为定论”;在同一篇文章,他亦提到《文存三集》中,说过“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
可见,胡适的“大胆假设”,不是“盲目假设”,也非“盲目的证成”,其需要紧密的配合“小心求证”。那麽,“求证环节”又是如何呢?
(3)求证。胡适反复強调,求证要拿出充分证据来检验假设是否可靠。
求证一定要小心,细心。他在《古史讨论》中说道,对于证据要问:(1)这种证据是在什么地方寻找的?(2)什么时候寻出的?(3)什么人寻出的?(4)什么地方和时候看起来,这个人有做证人的资格吗?(5)这个人有证人资格,而他说这句话有作假的可能吗?
胡适的上述态度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有主观成见,而必须尊重事实,跟著证据走。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有七份证据,绝不说十分话。
了解了胡适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后,我们就不难理解,《问题与主义》一文中,他批评到“研究问题是极困难的事,高谈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比如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研究南北和议如何解决,这都要费工夫,挖心血,收集材料,徵求意见,考察情形”,也不难理解为何他批评“空谈主义”“翻几页大英百科的无政府主义”了。
在简单的讨论了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后,有一个问题值得探究。胡适之所以这麽重视这“十字真言”究竟为何?或者,用实用主义的话语来问,“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之后,有什麽用呢?
胡适说道,只有这样“此方才可以渐渐养成人类的创造的思想力..具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解放人类对于抽象名词的迷信”(胡适,1930)。
回溯人类发展史,人类创造的思想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发展,事实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人类摆脱了对于抽象名词的迷信(具体而言,是对于抽象的神秘主义的神学的迷信),更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要内涵。
胡适,身处在中国巨大之变局,他向封建制度的挑战,向民主自由的展望,他不仅仅实践著自己实用主义哲学,更是体现了民国时代文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时代风骨!
4.胡适的政治思想
上文着重于介绍胡适先生深受实用主义哲学影响后,其所持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那么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又为何呢?
学者往往将胡适的政治思想概括为,“温和的政治改良者”,这又是为甚么呢?
(1)胡适先生政治思想的来源
胡适在1930年《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说到:“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婿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婿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
可见,赫婿黎的“进化论学说”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影响胡适本人思想一生两大重要的思想来源。在同一篇文章中,胡适又说道,“(进化论与实用主义)教我们明了生物进化,无论是自然的演变,或是人为的选择,都由于一点一滴的变异,所以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决没有一个简单的目的地可以一步跳到,更不会有一步跳到之后可以一成不变”。可见,秉持着“点滴进化”观念的进化论与实用主义,是胡适“改良思想”的思想基础。 在《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胡适先生自己说道,墨家的“非攻思想”与老子的“不争思想”亦是深远的影响了其政治取态。这种政治取态,就是“温和的”(欧阳哲生,1987)。
(2)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特点
根据欧阳哲生先生(1987)的归纳,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是稳健的。胡适先生政治的稳健性体现在他反对“不成熟的革命”。身为实用主义者的胡适是认爲“社会是一点一滴的进步”的,因此,他反对“打倒一切旧事物的”革命,因爲这是对社会规律的破坏,没有做到“瓜熟蒂落”。
深受“点滴进化”观念的进化论与实用主义的影响,他更主张从“基础做起”。因此,他潜心于着书立说,教书育人,希望可以开啓民智。
其次,胡适的政治思想还体现在,他注重学理式的说服,反对政治性的对抗。胡适注重自我的价值,更注重他人的完整的自我人格。因此,在政治争论中,他往往采取一种学者的身份,用谦虚平和的态度与对方探讨,周旋。
在政治思想的宣传中,他更是提倡“宽恕容忍”对构建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是极其重要的。
最后,胡适先生的政治还体现在,他政治取向的自由性。事实上,胡适先生的政治人格与其学术人格一般,贯彻了“怀疑”与“立异”的精神。胡适先生曾在自己的《留学日记》中提过,“有人谓我大病,在于好立异以为高。其然?岂其然乎?所谓立异者何?不苟同于流俗,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非吾心所为是,虽斧斤在头,不谓之是,行吾心所安,虽举世非之而不顾——此立异者。”
在历史中,胡适更是保持自己身为一个学者的独立身份,“超然的处置自己所经历的社会运动,不参加任何的政治党派”。
可见,秉持着“怀疑立异”精神的胡适,坚持着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的取态,他坚持了自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同时更是贯彻其实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核。
參考文献:
[1]胡适. “谈谈实验主义.” 时事新报· 学灯 (1921).
[2]胡适.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1984.
[3]胡适.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胡适文集 2 (1998).
[4]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20日第31号《每週评论》.
[5]李林. “还” 问题与主义” 之争本来面目.” 二十一世纪 (香港) 12 (1991).
[6]欧阳哲生. “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意义阐释.” 东方 1 (1995).
[7]欧阳哲生. 五四时期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平议. 求索, 1987, 6: 116-120.
[8]王玉平. “从杜威到胡适——实用主义之变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6, no. 3 (2003): 18-22.
[9]威廉, 詹姆士, 陈羽纶, and 孙瑞禾. “实用主义: 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 (1979).
[10]叶其忠. 理解与选择─胡适与康纳脱的科学方法观比论. 台大历史学报, 2005, 35: 181-234.
[11]袁保新. “詹姆士实用主义试探.” 鹅湖月刊 56 (1980): 32-38.
[12]张端信. “论皮尔士的实用主义淮则.” 社会科学家 6 (2007).
[13]郑喜恒.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实在] 观.” 欧美研究 41, no. 4 (2011): 977-1021.
关键词:实用主义;胡适实用主义;政治思想
一、实用主义哲学
1.什么是实用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哲学(Pragmatism)为美国科学家皮尔士所创,其在1878年1月发表的《如何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标志著实用主义的诞生(张瑞信,2006),但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898年詹姆士才将之冠以“实用主义”的名称大力推广,人们才尊其为实用主义的创始人(胡适,1919)。
詹姆斯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与哲学家,其用“实用主义”这个词来指实验性的以经验为依据的思想。1907年,詹姆斯出版了《实用主义:旧的思维方法之新名称》,扩展了皮尔斯的实用主义,使之更加体系化。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主要从心理学和伦理学上考察价值、评价和满意等问题。他把实用主义看作一种方法论,并把它归结为一句格言:“不讲原则,只讲效果。”因此,胡适有言“实际主义四个字可以让詹姆斯独佔了”(胡适,1919)。
皮尔士詹姆斯之后,美国哲学家杜威的著作《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确定性的寻求》在吸收总归纳皮尔士与詹姆斯的思想后,将实用主义哲学推向了新的台阶。
实用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主要依靠上述三位学者,然而三位学者对实用主义的不同侧重,则向世人展示了实用主义的丰富内涵。比如,皮尔士大多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张瑞信,2007);詹姆斯更加关注个体事物与“意志”方面,以及实际的效果(胡适,1919;郑喜恒,2011);到了杜威,他回到了皮尔士的老路,关注方法论的部分,并且突出了“经验”的哲学意义(胡适,1919;王玉平,2003)。
虽然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侧重点,然而“科学实验室的态度(The Laboratory attitude of mind)是实用主义各宗各派所公认的”(胡适,1919)。
2.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
虽然皮尔士,詹姆斯以及杜威对于实用主义哲学各有侧重,然而从一般意义而言,他们的实用主义基本理论大约相同。
实用主义的要义体现在皮尔士所表述的这一观点中:一个观念的意义完全在于那观念在人生的行爲上所发生的效果(皮尔士,1877)。可见,实用主义的精髓可以一言以蔽之,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张瑞信,2011)。
因此,在这样的世界观指导下,实用主义方法论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以效果、功用为标准。在实用主义者看来,概念、理论并不是世界的答案,判别它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看其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而是看其在实际应用中可感觉的效果。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正如詹姆斯所言:“人的认识并无先存的原型,有用便是真理”,“真理不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只是经验与经验之间的一种关系。”。那么,既然真理是不确定的,相对的,人们应该如何去探索真理呢?
胡适在《实验主义》一文中提到了“摆渡”的作用。所谓的“摆渡”,则是“把一部分经验引渡到别部分经验,且能…把複杂的变简单了,把烦恼变容易了”(胡适,1919),这时才可以说“这是真理”。可见在实用主义者眼中,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摆渡”的成功呢?这还是得回到实用主义各宗各派均认可的“科学实验室的态度”,也是理解实用主义基本理论的要素。
这一思想也是胡适对于实用主义的两大基本态度。
二、胡适与实用主义
1.胡适实用主义的世界观--两大基本态度
胡适在《实验主义》一文中写道:科学实验室的态度(The Laboratory attitude of mind)是实用主义各宗各派所公认的”(胡适,1919)。那么,自称是“中国杜威”的胡适,也必然接受了科学实验室的态度。
胡适认爲所谓的“科学实验室的态度”就是,认爲一切的科学律例都是:1)人造的;2)是假定的--全根据它解释事实能不能令人满意,方才可定它是不是适用的;3)并非永恒不变的天理(胡适,1919)。因此,这就是说,实验主义只承认理论的相对性,而不承认任何绝对的理论或绝对真理。
事实上,从这样的科学态度,也可以看出胡适秉持了实用主义一贯的世界观,正如杜威所言:“真理是工具,和其他一切的工具一样,它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所能造就的结果中体现出来的功效”。
既然实用主义者认爲没有绝对的永恒的天理,它只承认具体环境中的这个真理或那个真理,这一类的“这个真理”是实在,是具体的,是特別的,是有凭据的,是可以证实的。因此,这也影响了胡适第二个实用主义基本态度,即“实用主义的历史态度”。
胡适认爲,实验主义者把进化论观念拿到哲学上来应用,便有了一种“历史的态度”。这就是要研究事物如何发生,怎样来的,怎样变到现在的样子。
2.胡适实用主义的方法论
基于胡适实用主义的世界观(两大基本态度),胡适亦有实用主义的方法论。实验主义反对虚玄思辨的哲学,主张哲学要能解释生活,应付环境,要适应环境,应付环境,就要能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所以,实验主义注重方法。 杜威认为有系统的思想通常要通过五个阶段:1)困惑、疑虑的阶段。这一阶段导致思想者认真去思考;2)决定这疑虑和困惑究竟在什麽地方;3)假定种种解决其困难的方法;4)选择诸多假设之中,一种作为解决困惑和疑虑可能的解决办法;4)思想者在这一阶段要小心求证,把他选择的假设,加以证实,以求对他的疑虑和困惑求得满意的解决(胡适,1919)。身为杜威学生的胡适,将其老师的五步法缩减为三步法,(1)发现种种问题,找出疑难之处;(2)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3)通过实验加以解决(叶其忠,2005)。
既然实用主义关注在“方法”上,为了更好地理解身为一个实用主义者的胡适,关注其将“实用主义的方法”运用在何处就是应有之义。我治中国思想与中国曆史的各种著作,都是围绕著方法这一观念打转的。方法实在主宰了我四十年来所有的著述。
可见,胡适先生将其实用主义般的方法论主要多运用在治国与治学这两个领域。而在运用时,胡适更经常的做法是把上述的两种说法归结为如下的“十字真言”,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3.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胡适先生将其实用主义般的方法论主要多运用在治国与治学这两个领域。而在运用时,胡适更经常的做法是把上述的两种说法归结为如下的“十字真言”,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纵观胡适的方法论,大体有如下三个环节,即:怀疑,假设,求证(叶其忠,2005)。
(1)怀疑。盲从经典而缺少怀疑精神,胡适认为不是严谨的治学精神。怀疑精神是从事思想研究、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没有怀疑精神,就没有真正的思想,真正的学术(欧阳哲生,1995)。
当人们盲从与现有的原理,按照实用主义的理解,这是抓不到真理的,因为真理是相对的,而非永恒的。因此,这就要求人们有怀疑的精神。事实上,从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来看,不断地怀疑,挑战前人的思想,是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历史上来看,拥有“怀疑”的精神也是很重要的。正如胡适所言,“历史上许多奸雄政客……往往用一些好听的抽象名词,来哄骗大多数的人民,去替他们争权夺利去,做他们的牺牲”。倘若人们拥有“怀疑”的精神,这种被政客欺骗的“历史惨剧”,大概就较难发生了吧。
(2)假设。要解决疑难,就得设计或提出理论假设。胡适认为,假设是从以往地经验里产生的,根据杜威的五步说,假设不只是一个,而是有多个,这样我们才能从中选出一个最令人满意的解决疑难的假设(胡适,1919;刘纪曜,2009)。
胡适强调假设一定要大胆。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当然这里所谓的假设的大胆是针对著所产生的疑难而说的。只有大胆地假设前提,才有可能寻觅到解决疑难的方法。
假设需要大胆,但并非盲目的假设,要抱著“科学实验室的态度”式的假设。因此,“大胆假设”,实际上是受到“小心求证”的制约的。
在1930年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胡适说:“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待到证实后,方才奉为定论”;在同一篇文章,他亦提到《文存三集》中,说过“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
可见,胡适的“大胆假设”,不是“盲目假设”,也非“盲目的证成”,其需要紧密的配合“小心求证”。那麽,“求证环节”又是如何呢?
(3)求证。胡适反复強调,求证要拿出充分证据来检验假设是否可靠。
求证一定要小心,细心。他在《古史讨论》中说道,对于证据要问:(1)这种证据是在什么地方寻找的?(2)什么时候寻出的?(3)什么人寻出的?(4)什么地方和时候看起来,这个人有做证人的资格吗?(5)这个人有证人资格,而他说这句话有作假的可能吗?
胡适的上述态度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有主观成见,而必须尊重事实,跟著证据走。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有七份证据,绝不说十分话。
了解了胡适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后,我们就不难理解,《问题与主义》一文中,他批评到“研究问题是极困难的事,高谈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比如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研究南北和议如何解决,这都要费工夫,挖心血,收集材料,徵求意见,考察情形”,也不难理解为何他批评“空谈主义”“翻几页大英百科的无政府主义”了。
在简单的讨论了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后,有一个问题值得探究。胡适之所以这麽重视这“十字真言”究竟为何?或者,用实用主义的话语来问,“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之后,有什麽用呢?
胡适说道,只有这样“此方才可以渐渐养成人类的创造的思想力..具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解放人类对于抽象名词的迷信”(胡适,1930)。
回溯人类发展史,人类创造的思想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发展,事实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人类摆脱了对于抽象名词的迷信(具体而言,是对于抽象的神秘主义的神学的迷信),更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要内涵。
胡适,身处在中国巨大之变局,他向封建制度的挑战,向民主自由的展望,他不仅仅实践著自己实用主义哲学,更是体现了民国时代文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时代风骨!
4.胡适的政治思想
上文着重于介绍胡适先生深受实用主义哲学影响后,其所持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那么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又为何呢?
学者往往将胡适的政治思想概括为,“温和的政治改良者”,这又是为甚么呢?
(1)胡适先生政治思想的来源
胡适在1930年《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说到:“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婿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婿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
可见,赫婿黎的“进化论学说”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影响胡适本人思想一生两大重要的思想来源。在同一篇文章中,胡适又说道,“(进化论与实用主义)教我们明了生物进化,无论是自然的演变,或是人为的选择,都由于一点一滴的变异,所以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决没有一个简单的目的地可以一步跳到,更不会有一步跳到之后可以一成不变”。可见,秉持着“点滴进化”观念的进化论与实用主义,是胡适“改良思想”的思想基础。 在《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胡适先生自己说道,墨家的“非攻思想”与老子的“不争思想”亦是深远的影响了其政治取态。这种政治取态,就是“温和的”(欧阳哲生,1987)。
(2)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特点
根据欧阳哲生先生(1987)的归纳,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是稳健的。胡适先生政治的稳健性体现在他反对“不成熟的革命”。身为实用主义者的胡适是认爲“社会是一点一滴的进步”的,因此,他反对“打倒一切旧事物的”革命,因爲这是对社会规律的破坏,没有做到“瓜熟蒂落”。
深受“点滴进化”观念的进化论与实用主义的影响,他更主张从“基础做起”。因此,他潜心于着书立说,教书育人,希望可以开啓民智。
其次,胡适的政治思想还体现在,他注重学理式的说服,反对政治性的对抗。胡适注重自我的价值,更注重他人的完整的自我人格。因此,在政治争论中,他往往采取一种学者的身份,用谦虚平和的态度与对方探讨,周旋。
在政治思想的宣传中,他更是提倡“宽恕容忍”对构建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是极其重要的。
最后,胡适先生的政治还体现在,他政治取向的自由性。事实上,胡适先生的政治人格与其学术人格一般,贯彻了“怀疑”与“立异”的精神。胡适先生曾在自己的《留学日记》中提过,“有人谓我大病,在于好立异以为高。其然?岂其然乎?所谓立异者何?不苟同于流俗,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非吾心所为是,虽斧斤在头,不谓之是,行吾心所安,虽举世非之而不顾——此立异者。”
在历史中,胡适更是保持自己身为一个学者的独立身份,“超然的处置自己所经历的社会运动,不参加任何的政治党派”。
可见,秉持着“怀疑立异”精神的胡适,坚持着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的取态,他坚持了自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同时更是贯彻其实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核。
參考文献:
[1]胡适. “谈谈实验主义.” 时事新报· 学灯 (1921).
[2]胡适.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1984.
[3]胡适.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胡适文集 2 (1998).
[4]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20日第31号《每週评论》.
[5]李林. “还” 问题与主义” 之争本来面目.” 二十一世纪 (香港) 12 (1991).
[6]欧阳哲生. “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意义阐释.” 东方 1 (1995).
[7]欧阳哲生. 五四时期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平议. 求索, 1987, 6: 116-120.
[8]王玉平. “从杜威到胡适——实用主义之变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6, no. 3 (2003): 18-22.
[9]威廉, 詹姆士, 陈羽纶, and 孙瑞禾. “实用主义: 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 (1979).
[10]叶其忠. 理解与选择─胡适与康纳脱的科学方法观比论. 台大历史学报, 2005, 35: 181-234.
[11]袁保新. “詹姆士实用主义试探.” 鹅湖月刊 56 (1980): 32-38.
[12]张端信. “论皮尔士的实用主义淮则.” 社会科学家 6 (2007).
[13]郑喜恒.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实在] 观.” 欧美研究 41, no. 4 (2011): 97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