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卓越的员工是企业文化培养出来的,否则空谈道德没有用
在中国许多企业中,“先做人,后做事”的道德标准,成为职场中重要的行为准则。而在国外对人品德的重视相对中国显得淡薄,他们更重视程序制度的约束来体现道德,比如贷款记录、纳税记录、前科记录等等。1997年初,美国《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等杂志介绍了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科尔斯的《孩童的道德智商》一书。由此,德商才进入专家学者的视野。
德商(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成MQ),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心理学界认为,德商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恕、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德在人的职业发展中其重要性也是居首位的。
要生存,先做事
一项调查统计显示,35%的企业认为企业用人必须德才兼备,德占到考虑因素的51%,但承认德才都达到理想标准的人凤毛麟角,很难招到;56%的企业认为企业用人重在专业水准和技能,考虑因素占70%,至于品德则合格公民即可,考虑因素仅为30%;9%的企业则认为德才不可兼得,基于生存第一的原则取才而淡德也,毕竟企业有制度和程序的保证以及育化员工的义务。
由此我们看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的压力和艰难,让企业变得更加务实和注重效率,毕竟企业生存是第一位的。企业在期待员工道德的同时,更注重员工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和价值,所以企业用人观念的改变不是道德水准要求的降低,而是对专业素质的重视和提升。企业的基本要求是在道德素质合格的前提下,专业水准技高一筹。现代企业的择人观念与传统的企业人才观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是先做事后做人还是先做人后做事。
道德的分量:一降再降
某大型广告公司的王董事长一直为这个和自己一手缔造事业的总经理A君犯愁,在人才、感情、道德等千丝万缕的矛盾中难以决断。
这个和自己从无到有把这个广告公司发展为全国前十名的广告集团,A君功不可没,大型客户和重要的策划提案都是他亲自完成的,公司获得国家大奖的大多是他的作品。但是自从企业壮大后,A君虽然做事还算认真,但业余生活不检点。考虑再三,王董事长还是决定开除A君。
结果朝最坏的方向去了。先是A君投奔和自己竞争最为激烈的H公司,逐渐带走了大量的媒介和平面设计人员,很多客户也被A君带走。由于自己的广告公司原来一直有A君操盘,在A君那里几乎没有任何秘密。不到一年,公司营业额被H公司远远抛在后面。王董事长伤心之余,不禁扪心自问:我这些人品极好的下属,怎么就赶不上一个A君呢?
谈起道德,本身就是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曾经奉之若神的信条可能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就变成了谬论。而且我们也发现,日益开发的社会道德观念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观念。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大的社会生存压力,使得道德的力量逐渐变得苍白无力,内容也更新的更快。
号称中国第一西裤品牌的“九牧王”缔造者林聪颖,1984年辞掉“铁饭碗”,用自己的积蓄加上向亲戚朋友借来的4万元钱,和两个被视为“铁哥们”的兄弟,一起经营粮食生意。风风火火地做了一年顺利的生意,林聪颖才明白了,钱都被两个“铁哥们”掏空了,还欠下了更多的债务。后来,林聪颖独自背着债务一路艰辛奋斗,终于成就一番事业,而当初的两个“兄弟”已不知去向。能怪他的弟兄见利忘义吗,人的本性和自制力各自不同,但面对诱惑没有一点制约,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当初的失败不完全是择人的错误,更多是的不懂管理,不会管理,放任自流的结果。
企业就应该有一套核心的企业文化和制度体系,去改造、培育和提升他,最大限度地避免他犯错误而给企业带来损害。现实中的大量案例说明,很多人的失败不是用人的失败、道德的失败,而是监控的失败、管理的失败。
脱离了专业技能以道德为根基去选择人才,如果道德水准定的过高或者偏颇,可能选上来的都是碌碌无为之辈,对企业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不管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员工,一定要学会用文化熏陶你的员工,用组织管理你的员工,用制度约束你的员工。
德才兼备源自企业的智慧
宝洁、可口可乐等一些外企,为中国培育了整整一代的职业经理人,而且本身优秀人才也一直层出不穷,业绩也稳居行业的前沿。我们发现这些外企培育的人才,往往素质很高,专业性和经验性都很强,执行力也可圈可点,同时对行业规则的遵守也显得务实高效,堪称德才兼备。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凡规范的企业对员工的管理都相对严格,对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流程做到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折不扣的执行力为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土壤。
只有良好的管理体系和优秀的平台还不能保证人才的培育,企业还应该有一套核心的企业文化。把这些与企业的绩效考核、行动识别系统充分结合起来,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内予以指导灌输和培训提升,使得员工逐渐地接受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变为有道德自律、有良好行为习惯有制度约束的企业人。所以我们认为优秀卓越的员工是企业文化培养出来的,是在企业的文化、管理、培训等体系慢慢文火“熬”出来的,是慢慢积累和培养出来的。也是来源于企业贡献于企业的双赢循环,企业培育员工的过程也是员工奉献价值的过程。
人没有能力,空有同情和善心都是虚的,道德也仅仅是口号和标榜而已,道德衡量标准最终看的也是对社会的回报。企业也是如此。社会上很多慈善企业家的第一桶金,都充满着灰色潜规则嫌疑和行业原罪的争议,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道德水准的提高和对社会的价值贡献。
企业高层品德不好对企业造成重大伤害的案例不胜枚举,在此也不想赘述。只是想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选人倾向选择技能和专业能力的现象表示鼓励和赞同。在笔者看来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和堕落,而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企业承担了更多提升育人的社会职能,把他变成企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需要更好生存的企业:学会生存是最为关键的,否则空谈道德是没有用的。号召你的员工,先做事,后做人!
责任编辑:宰守鹏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