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推进大连市甘井子区文体事业的发展,通过对大连市甘井子区文体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的深入调研,进一步探讨文体设施规划的功能与定位,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文体设施 规划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6-0315-01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进一步推进大连市甘井子区(以下简称“甘区”)文体事业的发展,2010年9月上旬,通过对甘区文体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的深入调研,进一步探讨甘区文体设施规划的功能与定位,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甘井子区文体服务设施现状
1、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 技馆、展览馆、纪念馆、各类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宫以及文物古迹等。体育设施包括:各类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场地。
2、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北部,大部分地区尚处于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约502平方公里。占大连中心城区面积的83%。现状辖区人口约72.8万人。甘井子区在大连市的经济地位较高,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甘井子区现有区级公共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一个、民俗馆一个、文化馆一个、文化中心一个、少年宫一个;区级体育场一个、体育场馆一个。与大连市总体情况相比,甘井子区整体文化体育设施较为缺乏,特别是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方面,现状建设规模小,质量较低。现有的文体服务设施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明显缺少地区级文化体育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甘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区级文体设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紧迫性。近年来,甘井子区国民生产总值明显高于市内其他三区,有着很大的经济发展优势,工业优势尤为明显;但社会消费水平则明显低于市内三区,与其人口总量和地区面积不相符合。甘区特殊的区位关系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的紧迫性。
2、必要性。规划建设区级文体设施,是满足和繁荣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是完善和配套城市功能的需要,是繁荣和发展甘区经济的需要.是兼顾甘区政治生活和关注民生的需要。
结合国家及省市相关规范规定要求,甘区现状各项文体设施规模如下:
1、文化馆:按照《全国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县(市、区)一级文化馆面积不得低于2500平方米。
现状:据了解,甘区文化馆、文化中心、少年宫现集中设置于一栋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单体中。其中,区文化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2、博物馆:按照《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平方米)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现状:营城子民俗博物馆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农村地方特色的民办博物馆。展区面积1600平方米;大连紫檀艺术博物馆(民办博物馆),有近4000平方米典雅精致的展示大厅,2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现无区级公办博物馆。
3、剧场:横向比较,参照大连开发区大剧院建筑规模,大连开发区大剧院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包括一个1260座的大剧场和一个400座的小剧场。
现状:甘区无剧场。据了解,与甘区文化馆、少年宫集中设置于一体的区文化中心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4、少儿艺术中心:
现状:据了解,与甘区文化馆、文化中心集中设置于一体的区少年宫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5、美术馆:
现状:甘区无美术馆。
6、城市展览馆:横向比较,参照大连开发区规划展览馆建筑规模,大连开发区规划展览馆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展区面积约8800平方米。
现状:甘区无城市展览馆。
7、文化创意产业大厦:
现状:甘区无城市展览馆。
8、体育设施:
现状;区级体育场一个,修建于上世纪 50年代,占地2.6万平方米;体育场馆1个,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此两个场馆现均已破旧不堪,亟需改造搬迁。
小结:甘区现有的文体设施资源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等问题。现状较大规模的文体设施(区级)主要分布在以椒金山街道、甘井子街道、兴华街道以及中华路街道为主的建成区:市民的日常体育健身活动主要依靠室外活动场地(广场、绿地和公园等)。缺乏高品质的综合体育场馆:在 机场新区等地区几乎没有较大规模的相关文体服务设施。
三、结论和建议
甘区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的战略目标,是甘区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机场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国际机场)和区位优势(区政府的迁入)。决定了其主要功能为城市门户、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功能。商业、金融业、贸易咨询业、服务业为辅助功能。针对甘区文体设施现状水平和经济发展趋势,首先应在机场新区集中发展公共设施中心以其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全区的公共设施向现代化高水平发展。
为此,我们对机场新区规划建设区级文体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一、规划建设区级文体中心应体现甘区文体事业发展思路。
在发展定位上。我们认为,甘区文化发展应在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 的支撑作用,承担起服务市民、服务区域、面向国际的文化功能。在发展目标上。建设集创意功能、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形象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城区:加速推进现代化功能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承担起区域性、国际性交流服务功能:建造能够准确展现城区精神、增强城区魅力的艺术景观。在发展策略上。应抓住市现代文化名城建设、 体育新城建设和综合配套改革机遇,突出区
位优势,积极争取大连市文化产业、文化设施向甘区布局,用承载市级文化功能带动甘区文化建设。
2、规划建设区级文体中心项目应满足甘区文体事业发展功能要求。
机场新区文体中心(暂定名: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中心项目)拟选址于甘井子区图书档案馆北侧、区行政服务中心东侧,占地面积约5公顷,拟建含区级文化馆、大剧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馆、城市展览馆(含城市规划展览馆)、文化创意产业大厦、小型体育场馆等功能的文体设施。该项目拟选址地块在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属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在该地块规划建设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中心不仅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也满足甘区文化体育设施分布的现状要求。
由于我市已在体育新城规划建设大型体育场馆,考虑到资源共享,故建议在本地块不考虑设置大型体育设施,仅考虑设置功能可与剧场功能兼容的小型体育馆,并在高压线预留地拟设置室外体育活动场等设施。参照位于该项目用地南侧的甘井子区图书档案馆的建设容量及机场净空要求,该项目地上可建面积宜4万平方米,地下公共停车场可建面积宜1万平方米。从功能定位和实际使用情况相结合考虑,部分使用功能可兼容使用,遵循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服务半径、指标方面必须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在规定的服务半径范围内,公共设施的具体布局、功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才能在有限用地范围内实现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这四大功能。
综上,机场新区规划建设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中心项目,符合甘区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是甘区规划建设区级综合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功能定位满足甘区文化体育事业的需求。随着甘区每个经济功能区都逐步实施成为文化区,各类文体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的社会化共享。真正体现甘区经济文化一体化,为甘区发展文体产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从而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大连市甘井子区史志办公室.甘井子年鉴2009.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2] 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甘井子区公共设施规划,2008.
[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文体设施 规划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6-0315-01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进一步推进大连市甘井子区(以下简称“甘区”)文体事业的发展,2010年9月上旬,通过对甘区文体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的深入调研,进一步探讨甘区文体设施规划的功能与定位,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甘井子区文体服务设施现状
1、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 技馆、展览馆、纪念馆、各类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宫以及文物古迹等。体育设施包括:各类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场地。
2、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北部,大部分地区尚处于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约502平方公里。占大连中心城区面积的83%。现状辖区人口约72.8万人。甘井子区在大连市的经济地位较高,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甘井子区现有区级公共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一个、民俗馆一个、文化馆一个、文化中心一个、少年宫一个;区级体育场一个、体育场馆一个。与大连市总体情况相比,甘井子区整体文化体育设施较为缺乏,特别是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方面,现状建设规模小,质量较低。现有的文体服务设施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明显缺少地区级文化体育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甘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区级文体设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紧迫性。近年来,甘井子区国民生产总值明显高于市内其他三区,有着很大的经济发展优势,工业优势尤为明显;但社会消费水平则明显低于市内三区,与其人口总量和地区面积不相符合。甘区特殊的区位关系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的紧迫性。
2、必要性。规划建设区级文体设施,是满足和繁荣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是完善和配套城市功能的需要,是繁荣和发展甘区经济的需要.是兼顾甘区政治生活和关注民生的需要。
结合国家及省市相关规范规定要求,甘区现状各项文体设施规模如下:
1、文化馆:按照《全国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县(市、区)一级文化馆面积不得低于2500平方米。
现状:据了解,甘区文化馆、文化中心、少年宫现集中设置于一栋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单体中。其中,区文化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2、博物馆:按照《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平方米)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现状:营城子民俗博物馆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农村地方特色的民办博物馆。展区面积1600平方米;大连紫檀艺术博物馆(民办博物馆),有近4000平方米典雅精致的展示大厅,2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现无区级公办博物馆。
3、剧场:横向比较,参照大连开发区大剧院建筑规模,大连开发区大剧院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包括一个1260座的大剧场和一个400座的小剧场。
现状:甘区无剧场。据了解,与甘区文化馆、少年宫集中设置于一体的区文化中心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4、少儿艺术中心:
现状:据了解,与甘区文化馆、文化中心集中设置于一体的区少年宫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5、美术馆:
现状:甘区无美术馆。
6、城市展览馆:横向比较,参照大连开发区规划展览馆建筑规模,大连开发区规划展览馆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展区面积约8800平方米。
现状:甘区无城市展览馆。
7、文化创意产业大厦:
现状:甘区无城市展览馆。
8、体育设施:
现状;区级体育场一个,修建于上世纪 50年代,占地2.6万平方米;体育场馆1个,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此两个场馆现均已破旧不堪,亟需改造搬迁。
小结:甘区现有的文体设施资源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等问题。现状较大规模的文体设施(区级)主要分布在以椒金山街道、甘井子街道、兴华街道以及中华路街道为主的建成区:市民的日常体育健身活动主要依靠室外活动场地(广场、绿地和公园等)。缺乏高品质的综合体育场馆:在 机场新区等地区几乎没有较大规模的相关文体服务设施。
三、结论和建议
甘区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的战略目标,是甘区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机场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国际机场)和区位优势(区政府的迁入)。决定了其主要功能为城市门户、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功能。商业、金融业、贸易咨询业、服务业为辅助功能。针对甘区文体设施现状水平和经济发展趋势,首先应在机场新区集中发展公共设施中心以其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全区的公共设施向现代化高水平发展。
为此,我们对机场新区规划建设区级文体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一、规划建设区级文体中心应体现甘区文体事业发展思路。
在发展定位上。我们认为,甘区文化发展应在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 的支撑作用,承担起服务市民、服务区域、面向国际的文化功能。在发展目标上。建设集创意功能、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形象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城区:加速推进现代化功能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承担起区域性、国际性交流服务功能:建造能够准确展现城区精神、增强城区魅力的艺术景观。在发展策略上。应抓住市现代文化名城建设、 体育新城建设和综合配套改革机遇,突出区
位优势,积极争取大连市文化产业、文化设施向甘区布局,用承载市级文化功能带动甘区文化建设。
2、规划建设区级文体中心项目应满足甘区文体事业发展功能要求。
机场新区文体中心(暂定名: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中心项目)拟选址于甘井子区图书档案馆北侧、区行政服务中心东侧,占地面积约5公顷,拟建含区级文化馆、大剧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馆、城市展览馆(含城市规划展览馆)、文化创意产业大厦、小型体育场馆等功能的文体设施。该项目拟选址地块在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属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在该地块规划建设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中心不仅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也满足甘区文化体育设施分布的现状要求。
由于我市已在体育新城规划建设大型体育场馆,考虑到资源共享,故建议在本地块不考虑设置大型体育设施,仅考虑设置功能可与剧场功能兼容的小型体育馆,并在高压线预留地拟设置室外体育活动场等设施。参照位于该项目用地南侧的甘井子区图书档案馆的建设容量及机场净空要求,该项目地上可建面积宜4万平方米,地下公共停车场可建面积宜1万平方米。从功能定位和实际使用情况相结合考虑,部分使用功能可兼容使用,遵循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服务半径、指标方面必须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在规定的服务半径范围内,公共设施的具体布局、功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才能在有限用地范围内实现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这四大功能。
综上,机场新区规划建设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中心项目,符合甘区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是甘区规划建设区级综合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功能定位满足甘区文化体育事业的需求。随着甘区每个经济功能区都逐步实施成为文化区,各类文体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的社会化共享。真正体现甘区经济文化一体化,为甘区发展文体产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从而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大连市甘井子区史志办公室.甘井子年鉴2009.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2] 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甘井子区公共设施规划,2008.
[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