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异军突起,成为国家经济的半壁江山,随着民营企业规模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民营企业将来的发展、壮大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避各种风险,全面实现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异军突起,成为国家经济的半壁江山,随着民营企业规模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民营企业将来的发展、壮大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避各种风险,全面实现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特殊性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复杂性
民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发展快的已经发展为集团公司,发展慢的还是小型企业,甚至还是家庭作坊。民营企业生产性质又是多样化的,有高科技的IT行业,有的只是生产低档次的生活用品。民营企业行业五花八门,有的是信息公司,有的是商业部门。因此,在实施企业内部审计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格式,必须注意积累经验,逐步发展到现代经营审计上来。要从初创之初审计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转移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上来,注重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管理审计相结合的格局。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具及时性
民营企业有别于国企的最大特点是机制灵活,决策能力自主。这就决定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善于抓住机会发展壮大自己。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民营企业必须从最初的以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为目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发展为现代经营审计上来。这就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具及时性。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范围有其广泛性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企业内部审计创造了机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效益审计、经营审计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其内容不断丰富、审计空间不断拓宽。民营企业鉴于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可延伸到企业所能控制及影响的所有方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又包括现代经济效益审计,既可以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其审计工作既可以是保护性的,又可以是建设性的。近年来,无形资产的管理与审计,高新科技和项目风险管理与审计也成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
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完善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管理层次的增多和管理人员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完善内部审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模式逐步由家族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
三、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较短。在创业之初,内部审计大多不被重视。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逐渐成为主要的职能,开始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评价系统的效益和效果, 审计的重点开始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移。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许多民营企业对内部经济监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设立内审机构,即使有也是财会部门内设兼职审计人员,无法起到有效的内审作用。没有一个良好内审环节,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体现。
2.近年来,还有许多民营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内审机构,内审制度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深入,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审计监督,只是常规上开展一些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资金是否安全完整、核查揭露舞弊行为、财产清查等。 3.从长远看,民营企业文化的贫乏导致企业的活力不足,自我约束意识不强,一些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追求当前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这就关系到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制度执行的好坏。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要不出现大的原则性问题,一般不会开展内部审计,导致企业有关经济往来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违规和腐败现象,造成资产严重浪费流失,成本核算不实,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效益和发展。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
在我国,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内部审计如何进行操作,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准则作指导,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只能仿效当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做法。由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容易被内部审计人员所接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开始便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往往把被审计对象看作自己的“对立面”,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点和定位都不高。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民营企业内审机构,除独立设置外,既有与财务合并的,也有与监察、甚至安全保卫等混合设置的:既有受董事会、监事会牵制的,也有受总经理领导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各不相同,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导致内部关系不顺、工作职责不清,使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而有的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也并没让内部审计机构真正发挥作用。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落后、范围狭窄
进入21世纪, 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都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素质不高,人员存在兼职现象。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与家族管理有关,因企业规模的迅猛扩张,为了强化内部管理开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聘任和培训做得不够,有的来自原来的财务部门,只懂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而有的是家族的成员,连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都不清楚,更谈不上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而且,由于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根据调查,还有许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跟纪检监察机构合署办公,人员是兼职使用的,这也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力开展。
5.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
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实行家族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之初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由于血缘与亲情的关系,大家有着较强的责任心,相互之间信任度和忠诚度也很高。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分割不清,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审查经营者是否背离企业目标、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等问题上,比较难以把握。
6.内部审计法规建设不健全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它要求任何社会行为必须在法律的轨道上有效的进行,内部审计也不例外。从我国目前来看,审计工作的法规已颁布了两部,其一是关于民间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其二是关于国家审计的《审计法》。而内部审计则没有内部审计法,虽然我国内部审计法规的依据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并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地位上的差异,造成公司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03年4年,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正式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但是这些准则主要是针对国营企业,对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来说也只能参照执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仍并未被纳入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范围内,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得不到法律法规的保证。
7.缺乏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容易忽视国家和社会利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家对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是没有任何管制和指导的,这使得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了理论和制度的有效指导,影响了工作的效果与权威。民营企业在所有制性质上是属于个人的而非国有的,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内部审计机构是民营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要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因此,企业老板的思想、行为就会对内部审计人员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会十分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甚至投机取巧帮助企业骗取国家的利益。这自然会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对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他们可能会出谋献策,给老板出歪点子,但却会极大地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
四、我国民营企业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民企内部审计制度。1.强力主导,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2.形成共识,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3.创新手段,建立预警机制。
(二)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模式,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1.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2.加强内部审计行业协会的建设;3.采取下审一级的管理模式。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1.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2.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制度。
(四)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各种风险,即那些可能对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行为和环境,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营风险等,在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风险为导向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设计审计方案,制定审计策略,以达到有效控制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五)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内部审计工作能否搞好,与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活动,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所有者。因此,要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提高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转变企业领导的观念,使其对内部审计的认知从监督的观念转向内审部门是领导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权威性,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企业领导人要依法行使内部审计的领导权,真正承担起领导内部审计的责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提高自觉性;2.要将内部审计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确定内部审计任务和重点;3.定期听取汇报,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或不定期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给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4.注意运用内部审计成果,促进内部审计成果转化, 总结经验教训,消除不利因素,克服薄弱环节,努力改进自身的工作;5.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处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采取治本措施;6.表彰奖励内部审计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人物,关心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调动积极性,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深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及时把握政策法规的变化,切实保证依法开展审计工作。要结合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如计算机知识的培训等,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辅助审计,逐步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化的审计专门人才,使内部审计工作跟上时代步伐,提高民企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在为促进提高单位效益、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机制,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何红玲,庞颜玲.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广西大学学报,2007.
[2]詹恒江.对内部审计的再熟悉.中国内部审计,2007.
[3]刘晓明,刁娟.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对策研究.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6 .
[4]黄孟复,胡德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
[5]刘宏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探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4).
[6]黄怡然.浅析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 会计之友,2006.
[7]程晓陵,颖梅.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1).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异军突起,成为国家经济的半壁江山,随着民营企业规模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民营企业将来的发展、壮大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避各种风险,全面实现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特殊性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复杂性
民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发展快的已经发展为集团公司,发展慢的还是小型企业,甚至还是家庭作坊。民营企业生产性质又是多样化的,有高科技的IT行业,有的只是生产低档次的生活用品。民营企业行业五花八门,有的是信息公司,有的是商业部门。因此,在实施企业内部审计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格式,必须注意积累经验,逐步发展到现代经营审计上来。要从初创之初审计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转移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上来,注重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管理审计相结合的格局。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具及时性
民营企业有别于国企的最大特点是机制灵活,决策能力自主。这就决定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善于抓住机会发展壮大自己。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民营企业必须从最初的以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为目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发展为现代经营审计上来。这就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具及时性。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范围有其广泛性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企业内部审计创造了机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效益审计、经营审计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其内容不断丰富、审计空间不断拓宽。民营企业鉴于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可延伸到企业所能控制及影响的所有方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又包括现代经济效益审计,既可以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其审计工作既可以是保护性的,又可以是建设性的。近年来,无形资产的管理与审计,高新科技和项目风险管理与审计也成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
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完善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管理层次的增多和管理人员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完善内部审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模式逐步由家族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
三、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较短。在创业之初,内部审计大多不被重视。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逐渐成为主要的职能,开始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评价系统的效益和效果, 审计的重点开始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移。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许多民营企业对内部经济监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设立内审机构,即使有也是财会部门内设兼职审计人员,无法起到有效的内审作用。没有一个良好内审环节,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体现。
2.近年来,还有许多民营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内审机构,内审制度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深入,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审计监督,只是常规上开展一些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资金是否安全完整、核查揭露舞弊行为、财产清查等。 3.从长远看,民营企业文化的贫乏导致企业的活力不足,自我约束意识不强,一些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追求当前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这就关系到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制度执行的好坏。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要不出现大的原则性问题,一般不会开展内部审计,导致企业有关经济往来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违规和腐败现象,造成资产严重浪费流失,成本核算不实,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效益和发展。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
在我国,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内部审计如何进行操作,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准则作指导,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只能仿效当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做法。由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容易被内部审计人员所接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开始便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往往把被审计对象看作自己的“对立面”,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点和定位都不高。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民营企业内审机构,除独立设置外,既有与财务合并的,也有与监察、甚至安全保卫等混合设置的:既有受董事会、监事会牵制的,也有受总经理领导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各不相同,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导致内部关系不顺、工作职责不清,使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而有的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也并没让内部审计机构真正发挥作用。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落后、范围狭窄
进入21世纪, 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都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素质不高,人员存在兼职现象。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与家族管理有关,因企业规模的迅猛扩张,为了强化内部管理开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聘任和培训做得不够,有的来自原来的财务部门,只懂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而有的是家族的成员,连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都不清楚,更谈不上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而且,由于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根据调查,还有许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跟纪检监察机构合署办公,人员是兼职使用的,这也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力开展。
5.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
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实行家族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之初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由于血缘与亲情的关系,大家有着较强的责任心,相互之间信任度和忠诚度也很高。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分割不清,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审查经营者是否背离企业目标、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等问题上,比较难以把握。
6.内部审计法规建设不健全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它要求任何社会行为必须在法律的轨道上有效的进行,内部审计也不例外。从我国目前来看,审计工作的法规已颁布了两部,其一是关于民间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其二是关于国家审计的《审计法》。而内部审计则没有内部审计法,虽然我国内部审计法规的依据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并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地位上的差异,造成公司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03年4年,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正式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但是这些准则主要是针对国营企业,对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来说也只能参照执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仍并未被纳入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范围内,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得不到法律法规的保证。
7.缺乏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容易忽视国家和社会利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家对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是没有任何管制和指导的,这使得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了理论和制度的有效指导,影响了工作的效果与权威。民营企业在所有制性质上是属于个人的而非国有的,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内部审计机构是民营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要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因此,企业老板的思想、行为就会对内部审计人员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会十分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甚至投机取巧帮助企业骗取国家的利益。这自然会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对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他们可能会出谋献策,给老板出歪点子,但却会极大地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
四、我国民营企业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民企内部审计制度。1.强力主导,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2.形成共识,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3.创新手段,建立预警机制。
(二)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模式,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1.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2.加强内部审计行业协会的建设;3.采取下审一级的管理模式。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1.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2.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制度。
(四)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各种风险,即那些可能对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行为和环境,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营风险等,在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风险为导向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设计审计方案,制定审计策略,以达到有效控制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五)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内部审计工作能否搞好,与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活动,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所有者。因此,要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提高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转变企业领导的观念,使其对内部审计的认知从监督的观念转向内审部门是领导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权威性,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企业领导人要依法行使内部审计的领导权,真正承担起领导内部审计的责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提高自觉性;2.要将内部审计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确定内部审计任务和重点;3.定期听取汇报,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或不定期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给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4.注意运用内部审计成果,促进内部审计成果转化, 总结经验教训,消除不利因素,克服薄弱环节,努力改进自身的工作;5.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处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采取治本措施;6.表彰奖励内部审计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人物,关心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调动积极性,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深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及时把握政策法规的变化,切实保证依法开展审计工作。要结合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如计算机知识的培训等,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辅助审计,逐步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化的审计专门人才,使内部审计工作跟上时代步伐,提高民企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在为促进提高单位效益、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机制,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何红玲,庞颜玲.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广西大学学报,2007.
[2]詹恒江.对内部审计的再熟悉.中国内部审计,2007.
[3]刘晓明,刁娟.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对策研究.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6 .
[4]黄孟复,胡德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
[5]刘宏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探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4).
[6]黄怡然.浅析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 会计之友,2006.
[7]程晓陵,颖梅.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