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就是没素质吗?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天降三把刀”“伸腿绊高铁”“抢夺方向盘”“遛狗不拴绳”等不文明现象屡见报端,舆论予以强烈关注。不文明行为再小,也暴露了我们一些社会成员的公民素质“欠费”;不文明现象再微,个案的频繁发生也会影响国家形象。国人素质怎么了?这样的追问映射了人们关于不文明行为的焦虑与深思。
   从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不文明行为轻则招来一片骂声,重则会将他人生命置于高度危险的境地。贵阳市南明区袁女士被10岁男童高空抛下的灭火器砸中头部,不治身亡;乘客易某因汽车停靠点问题与司机发生争执,不仅拉拽司机的手臂,还抢夺汽车方向盘,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一位留美博士发现自己上错了列车,在列车已经启动的情况下竟任性拉下紧急制动阀,被依法处以1000元的罚款……代价惨痛,教训深刻。為什么这些社会成员视法为无物,甚至明知故犯?中国人素质真这么差吗?
   事实上,出现各种不文明现象,并非中国特有。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皆有经济发展而文明程度尚未同步提高的阶段。1948年日本出台《轻犯罪法》,将“勿以恶小而为之”写得明明白白。然而,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观光摩擦”,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尊重对方国家风俗、习惯、礼仪”。今天,备受称赞的日本公共文明恰恰证明,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有其历史演进的过程, 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
   如今的中国,物质文明不断提升,人们希望构建与之相适应、与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中国深度融入世界、拥抱世界,人们希望向世人更多展示中国的好,更多传播中国的文明,更多赢得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尊重与认同。一旦一些国人的言行与此良愿相悖,人们便难免心焦上火、义愤填膺。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义愤”的存在,构成了健康社会的免疫力,形成了社会向上向善的道德土壤。如果对那些陋习漠然视之,甚至以耻为荣,那才是真正堪忧的。
   犹记得,一位警察在给违规车辆开罚单时,一个6岁的孩子这样对警察说:“我爸该罚,喊他停在停车库他不听,到处乱停车。”看到这样的小孩,人们心里就释然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的风范依然鲜明,这种文化的血脉一直在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从老人摔倒扶不扶到众人合力抬车救人,从高铁上孩子吵闹影响他人到防止孩子断奶惊扰邻居主动送西瓜,从偷盗救人者手机到13岁少年因体力不支却为只救出一人遗憾,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正在裂变聚合,逐渐形成既传统又现代的新文明风范。
   这是我们看待国人素质的镜鉴。知耻明礼,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文明状况的基本盘。
  【赏析】
   中国自古便是一个“崇信明礼”的国度,不文明现象的出现也不过是物质文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衍生品”,不可放任不管,更不可以偏概全。6岁孩子知道父亲犯错,这必然是社会教育的积极影响,而动不动就拿“国民素质低”说事儿,其实是无视法制管控和道德约束的无知表现。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们喜欢用网络信息技术分享生活、记录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有些事可以给人带来正能量,丰富并充实人们的生活;而有的事情则会给人带来负能量,引起他人的议论,甚至带来不良的影响。前段时间有不少关于“老师打学生、罚学生跪地写作业”“老师体罚学生跑圈”等类似的报道,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作为中学生的我,我只想说:老师,请用好您手中的惩戒。   自古以来,老师
期刊
【阅读导航】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詞、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敬仰。欧阳修的文风颇受古文运动的影响,写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在史学方面,欧阳修参与编撰《新唐书》,独立撰写《新五代史》。著名的“二十四史”中,他一个人就编撰了两史,在史学家当中,成就突出。欧阳修不仅在学术上成就非凡,而且人品也很高尚,儒家追求的天人合一,浩然正气,在他身上有着完整的体现,这使他的人
期刊
女冠子·元夕  蒋 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赏析】   蒋捷的这首《女冠子·元夕》作于宋亡之后,既是对元夕的真实记录,也寄寓了他对故
期刊
“国家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地质人才。”1952年,殷鸿福报考了刚刚筹建的北京地质学院,选择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冷门”——地质矿产与勘探系。而当时他的成绩已超过清华大学录取线。   “在考虑升学志愿时,要从国家的需要出发。”1953年,殷鸿福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正确选定志愿,使我学习得好》,如此解释他选择地质专业的原因。   如今,84岁的殷鸿福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
期刊
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打油诗深受大众喜爱。它们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来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上至饱学之士,下至黎民百姓均无阅读障碍,都能明白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人人均可“打油”。因此,千百年來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洗儿诗》)诗中有悖于常情的期待,抒发了诗人对朋党相争之祸、摧残
期刊
在我国古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冠上了一个“寒”字。例如称贫穷的读书人为“寒士”“寒人”“寒儒”。为什么称贫穷的读书人为“寒士”呢?《史记》中有这样一个典故:范雎,字叔,他很有才华,但也很贫穷,就投奔到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一次他随须贾出使齐国,回国后却受毒打几乎致死,被弃入厕所。他苏醒后逃到秦国,后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故意穿上破旧的衣服來见他。须贾不知道范雎已经做了秦国的宰
期刊
商山麻涧  杜 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赏析】   唐开成四年(839年)杜牧授左补阙、史馆修撰,将赴京供职,先于春初自宣州任所送弟杜顗至浔阳(今江西九江),二月溯长江、汉水,经南阳、武关、商山而至长安。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
期刊
【考场原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作文题引领开放的文化视野,引领对文化的自我辨识,更引领了对认识事物方法论的思考。  
期刊
遍听他调,复识本声。材料中人们对“音乐”的追寻,也是文化品位的演变历程。这启发我们,学习外来文化,是欣赏、提升本土文化的一把钥匙。   首先,通过和外来文化的比較,才能发现本土文化的特质。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有共通之处,如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彼此交流的基础。但双方更有许多内容、形式上的差异,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道,文明的性质面貌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所以交响乐多恢弘高雅,民乐常婉
期刊
【编者按】   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违反宗教禁忌在清真寺矮墙上跳热舞,从因延误航班而大闹机场到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从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高铁紧急制动阀,从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近年来,关于国人素质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过。   如何正确看待国人素质,如何构建与时代适应的现代文明,是一个迫切需要厘清和解决的时代课题。人民网推出了《三评“国民素质”》,就此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文明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