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的汉字是一些记事的符号,在长期的演变中,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汉字根本无法从字形来推想字义、猜测字音,怎样让这些符号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建立生字和事物的联系
汉字形象性强,通过横、竖、撇、捺、折等的奇妙组合,组成一个个美妙的汉字。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能激起人无穷无尽的联想。因此在识字教学中不失时机发挥学生的想象,让汉字在脑海里如动画般地活动起来,效果会很好。比如在教学“雨”字时,我启发学生想办法记住这个字,有的学生就想到“雨”好像是小雨点打在玻璃窗上,里面的四点就是雨水,外面的框就好像是窗户的框。通过想象,学生很容易记住了“雨”字。还比如在学习“笑”这个字的时候,学生由这个字想到了“扎着辫子的小女孩,站在那里笑。”这样,就把汉字和具体的事物联系了起来,避免了孤零零的就字识字。
二、利用活泼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常常用游戏组织教学,增加识字的趣味性。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学生去猜,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教“日”字时,编成“四周不透风,一横在当中”的字谜,等同学们猜对后,兴趣来了,于是趁机教“目”字:“同学们谁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在“日”字谜的启发下,学生很快编成“四面不透风,两横在当中”的字谜。学生记住了谜面,就可以边背谜面边写字,正确率较高。另外,我还用“小动物找家”、“邮递员送信”、“登山比赛”等形式来巩固识字。游戏的形式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
三、教给识字方法,建立生字与熟字之间的联系
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将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建立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以熟字带动字串,使学生的识字进入了快车道。
如教学“湖”时,学生一下子发现了“湖”是由“三点水”和“胡”组成的,我没有浅尝辄止,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看看我们加上不同的偏旁,能变成什么字?这样学生在学习“湖”时,还认识了“糊、瑚、煳、葫、蝴”等。再如在学习“清”时,及时增加了对“精、情、静、睛、请、蜻”的学习。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量,还使学生明确了汉字的意义,建立了生字与熟字之间的联系。
四、恰当地说文解字,增加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的魅力。在教学“初”时,很多学生不明白,“初”怎么带着“衣字旁”呢?我就查找了《说文解字》:“初”始也。裁剪衣服的开始。学生了解到这些后,不仅理解了字的意思,还避免把“衣字旁”写成“示字旁”的错误。
在学习“既”和“即”的时候,很多学生混淆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分辨清楚呢?我查找了古文字的知识: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左边部分是表示盛满食物的食器,右边的部分表示一个人,但是形态不同。“即”的人面向食器,表示还没有吃过;“既”的人背向食器,表示进食已经完毕。这两个字的意思,都和“吃过没有”有关。因为没有吃过,所以“即”表示靠近、接近;因为已经吃过,所以“既”表示已经实现、已经完成的意思。这样学生在用的时候,只要看看右边部分开口朝哪,就知道是用哪个字了。在文化的语境中教识字,在文化的框架中诠释汉字,汉字就有了无限的魅力,语文也就有了无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五、拓展识字渠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学生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同样,在识字教学中,我也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社会是个大课堂,我利用这个资源,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利用“广告牌、宣传匾、包装盒、商标”等识字;看电视、看报纸认字。经常的训练和引导,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我还在班内开设展示台,展示学生的识字成果,为他们广泛识字提供动力源泉。
趣味性的识字方法,多渠道的识字实践,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从中获得了识字的乐趣,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钟岚)
一、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建立生字和事物的联系
汉字形象性强,通过横、竖、撇、捺、折等的奇妙组合,组成一个个美妙的汉字。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能激起人无穷无尽的联想。因此在识字教学中不失时机发挥学生的想象,让汉字在脑海里如动画般地活动起来,效果会很好。比如在教学“雨”字时,我启发学生想办法记住这个字,有的学生就想到“雨”好像是小雨点打在玻璃窗上,里面的四点就是雨水,外面的框就好像是窗户的框。通过想象,学生很容易记住了“雨”字。还比如在学习“笑”这个字的时候,学生由这个字想到了“扎着辫子的小女孩,站在那里笑。”这样,就把汉字和具体的事物联系了起来,避免了孤零零的就字识字。
二、利用活泼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常常用游戏组织教学,增加识字的趣味性。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学生去猜,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教“日”字时,编成“四周不透风,一横在当中”的字谜,等同学们猜对后,兴趣来了,于是趁机教“目”字:“同学们谁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在“日”字谜的启发下,学生很快编成“四面不透风,两横在当中”的字谜。学生记住了谜面,就可以边背谜面边写字,正确率较高。另外,我还用“小动物找家”、“邮递员送信”、“登山比赛”等形式来巩固识字。游戏的形式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
三、教给识字方法,建立生字与熟字之间的联系
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将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建立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以熟字带动字串,使学生的识字进入了快车道。
如教学“湖”时,学生一下子发现了“湖”是由“三点水”和“胡”组成的,我没有浅尝辄止,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看看我们加上不同的偏旁,能变成什么字?这样学生在学习“湖”时,还认识了“糊、瑚、煳、葫、蝴”等。再如在学习“清”时,及时增加了对“精、情、静、睛、请、蜻”的学习。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量,还使学生明确了汉字的意义,建立了生字与熟字之间的联系。
四、恰当地说文解字,增加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的魅力。在教学“初”时,很多学生不明白,“初”怎么带着“衣字旁”呢?我就查找了《说文解字》:“初”始也。裁剪衣服的开始。学生了解到这些后,不仅理解了字的意思,还避免把“衣字旁”写成“示字旁”的错误。
在学习“既”和“即”的时候,很多学生混淆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分辨清楚呢?我查找了古文字的知识: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左边部分是表示盛满食物的食器,右边的部分表示一个人,但是形态不同。“即”的人面向食器,表示还没有吃过;“既”的人背向食器,表示进食已经完毕。这两个字的意思,都和“吃过没有”有关。因为没有吃过,所以“即”表示靠近、接近;因为已经吃过,所以“既”表示已经实现、已经完成的意思。这样学生在用的时候,只要看看右边部分开口朝哪,就知道是用哪个字了。在文化的语境中教识字,在文化的框架中诠释汉字,汉字就有了无限的魅力,语文也就有了无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五、拓展识字渠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学生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同样,在识字教学中,我也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社会是个大课堂,我利用这个资源,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利用“广告牌、宣传匾、包装盒、商标”等识字;看电视、看报纸认字。经常的训练和引导,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我还在班内开设展示台,展示学生的识字成果,为他们广泛识字提供动力源泉。
趣味性的识字方法,多渠道的识字实践,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从中获得了识字的乐趣,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