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是目前全球跨度最长的经贸合作带,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贸合作带,始于中国,贯通亚洲及非洲和欧洲的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联欧洲经济体。本文从缩小东西部差距、过剩产能转出、保障能源稳定供给、交流渠道四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意义,再谈到了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最后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作用;风险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就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直到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
改革开放前30多年中国深入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采取积极“引进来”的方式,而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全球化的新阶段——走出去。[1]“一带一路”战略符合沿线各个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参与国家可进行优势互补、合作发展,所以国内外高度重视,国际社会也积极响应。[2]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动各参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还增强政治互信,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
各参与国同呼吸、共命运,合力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开放、互鉴、共赢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核心理念;政策上相互沟通、贸易上保持畅通、资金实现融通、设施做到连通、民心还要相通(简称“五通”)则是核心内容;共商、共建、共享则是核心原则。“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偶然,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必然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意义
(一)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一带一路”战略会让中国17个省(其中中西部共占12个省)都能多少从中获益。其实这可以说是一个升级版的西部大开发。中国要深化改革开放,西部是潜力最大的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2%,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7%,与其相接壤的国家就有13个,但是对外贸易量仅占贸易总量的6%,对外投资也不足10%,说明对外贸易还存在巨大的潜力。
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7年的时间,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之间的差距却没有缩小,而且还有有扩大的趋势。那么,对于未来的西部大开发,就需要对内对外共同开放,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切实加强与中南亚各地区的贸易往来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国家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二)过剩产能转出,倒逼中国经济转型
中国目前要消化前期政策、加快结构调整、适应增长速度,面临着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且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時也让我们面临经济改革转型不成功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际竞争力加剧也对中国出口商品发起了挑战,此时借机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国内具有优势的技术和行业寻找需求匹配的市场,一方面可以加深同国际贸易伙伴的贸易联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外输出产品和产能,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来倒逼中国国内经济转型。
(三)保障能源、资源的稳定供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油气、矿产等资源的需求和消费大国。最近几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和矿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不仅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还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了隐患。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巩固了来自俄罗斯和中亚的能源供给,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国家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同时,双边合作也有助于中亚国家摆脱内陆国的困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市场。沿线各国在空间上形成网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形成陆运、空运、海运多重交流渠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不仅维护国家海上主权,也也在积极发展海上经济贸易。但是,由于受到来自日本、美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阻碍,中国的海上经济贸易发展的并不顺利。“一带一路”就提出不再把重心放在海运发展上,而要改变发展方向,形成陆运、空运、海运协同发展的新型格局。由于中国的对外经贸十分依赖马六甲海峡,贸易运输和能源进口运输绝大部分都要经过此地,而扩展“海上丝绸之路”降低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也就降低外贸运输的风险。
三、“一带一路”的空间内涵
如何理解“带”与“路”?只从字面上来看的话,指条带状的经济体,没有延伸到空间范围。但实际上,“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没有绝对的边界,具有跨尺度性和多重空间性的特点。
首先,“一带一路”从中国出发,贯穿亚洲、非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沿线有40多亿人口和60多个国家,经济总量可达20多万亿美元,对所有国家均开放,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网络。其次,既然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区域范围的“经济合作网络”,那么它必然是以国家间的合作为主。对于中国国内而言,所有地区都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省、市、区的地域、产业和文化等优势,利用各自的优势与沿线国家进行贸易合作。
四、“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一)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贸一体化指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来制定共同的行动准则和协调一致的政策,达成经济或是政治上的联盟。
(二)“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所涉及的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仅有像欧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亚非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中国应对美国实施的TPP 和 TTIP,对实现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政策及搭建国际经济合作交流的新平台都有重大意义。[4]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要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中亚、南亚等地区都面临资金短缺和技术缺乏等困难。而中国有着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在制造业上具有相对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可以实现国家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多赢。[5]
从一方面来看,中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发展的不错,可发挥带头作用。中国目前面临着劳动密集型产业饱和与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大大限制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依托于“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引领技术和低价的成本优势,将过剩产能转移给沿线国家,不仅能扩大中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影响力,还能弥补沿线国家的不足。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具有不少优势,如在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在双多边贸易协定的支持下,可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关注部分,推进纺织、塑料制品、钢铁、服装等部分产业向沿线国家转移,一来可以扩大中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影响力,二来可以提升沿线国家的制造业水平。[6]
从另一方面来看,沿线国家踏入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市场,也可带动本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切实考虑到了全球贸易发展自由化的趋势,再结合沿线国家的自身发展情况,可以从多方面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经济利益及需要,达到多赢共赢的多重目标,构建互惠互利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依托于“一带一路”战略,利用中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协作发展,最大程度发挥中国在区域经贸一体化中的积极作用。
五、“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风险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首先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体现出了各国在寻求经济发展上的共同需求,也很快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不少国家都表示支持并愿意参与。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仍然有潜在的风险存在,要有所準备,加以防范与应对。
(一)政治安全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而这些国家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主,所以政治环境复杂,涉及到的区域还包括了陆上通道如亚欧大陆以及海上通道如南海、印度洋、太平洋。目前中国与部分国家还存在着领土纠纷问题,如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纠纷等,尤其是个别国家政局极不稳定,存在不少争端问题,像叙利亚、伊朗等国还有很大的风险会爆发战争与冲突。这些国家政治问题都使得“一带一路”战略在多边协商与谈判中可能会遭受挫折与打击。[7]
(二)投资收益问题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基础设施投资收益率偏低,而且海外投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所以即使中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竭力推进 PPP 项目,国内的民间资本也很难对其产生投资兴趣,转而投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地方。
(三)信任不足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是建立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而中国作为主导国家,必定会在战略实践中发挥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之间还没有很好的建立与完善信任机制,如此一来,就有部分国家担心“一带一路”战略会像马歇尔计划一样,逐渐使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度依赖于中国,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最终在经济和政治上成为中国的附属。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会加深而不能缓解沿线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进而产生抵制情绪。中国可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
(四)中美对抗问题
在二战以后,美国一直将亚太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而中美在许多经济与政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矛盾与争议,比如最近的中美“贸易战”问题,部分国家则担心会陷入中美对抗的困境中,不想成为中美对抗的牺牲品,因此对“一带一路”可能会选择旁观而不参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想在国际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要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对抗。
六、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不仅加快中国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也会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但是“一带一路”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同样还伴随着风险,这些风险在战略实践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政府要足够重视,做好防范与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OL].地理科学进展,2015
[2]厉以宁.读懂“一带一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3]万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西部机遇 [J]. 中国市场,2015(25).
[4]岳焱,应益荣.“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6
[5]龙凯锋.“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大战略 [J]. 金融经济,2015(1).
[6]梁双陆,程小军.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综述[J]. 经济问题探索,2007(1).
[7]陆南泉.“一带一路”若干问题 [J]. 中国经济报告,2015(1).
作者简介
李昭颖(1995年10月),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5级本科生,专业:金融学.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作用;风险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就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直到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
改革开放前30多年中国深入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采取积极“引进来”的方式,而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全球化的新阶段——走出去。[1]“一带一路”战略符合沿线各个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参与国家可进行优势互补、合作发展,所以国内外高度重视,国际社会也积极响应。[2]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动各参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还增强政治互信,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
各参与国同呼吸、共命运,合力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开放、互鉴、共赢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核心理念;政策上相互沟通、贸易上保持畅通、资金实现融通、设施做到连通、民心还要相通(简称“五通”)则是核心内容;共商、共建、共享则是核心原则。“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偶然,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必然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意义
(一)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一带一路”战略会让中国17个省(其中中西部共占12个省)都能多少从中获益。其实这可以说是一个升级版的西部大开发。中国要深化改革开放,西部是潜力最大的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2%,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7%,与其相接壤的国家就有13个,但是对外贸易量仅占贸易总量的6%,对外投资也不足10%,说明对外贸易还存在巨大的潜力。
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7年的时间,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之间的差距却没有缩小,而且还有有扩大的趋势。那么,对于未来的西部大开发,就需要对内对外共同开放,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切实加强与中南亚各地区的贸易往来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国家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二)过剩产能转出,倒逼中国经济转型
中国目前要消化前期政策、加快结构调整、适应增长速度,面临着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且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時也让我们面临经济改革转型不成功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际竞争力加剧也对中国出口商品发起了挑战,此时借机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国内具有优势的技术和行业寻找需求匹配的市场,一方面可以加深同国际贸易伙伴的贸易联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外输出产品和产能,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来倒逼中国国内经济转型。
(三)保障能源、资源的稳定供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油气、矿产等资源的需求和消费大国。最近几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和矿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不仅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还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了隐患。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巩固了来自俄罗斯和中亚的能源供给,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国家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同时,双边合作也有助于中亚国家摆脱内陆国的困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市场。沿线各国在空间上形成网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形成陆运、空运、海运多重交流渠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不仅维护国家海上主权,也也在积极发展海上经济贸易。但是,由于受到来自日本、美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阻碍,中国的海上经济贸易发展的并不顺利。“一带一路”就提出不再把重心放在海运发展上,而要改变发展方向,形成陆运、空运、海运协同发展的新型格局。由于中国的对外经贸十分依赖马六甲海峡,贸易运输和能源进口运输绝大部分都要经过此地,而扩展“海上丝绸之路”降低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也就降低外贸运输的风险。
三、“一带一路”的空间内涵
如何理解“带”与“路”?只从字面上来看的话,指条带状的经济体,没有延伸到空间范围。但实际上,“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没有绝对的边界,具有跨尺度性和多重空间性的特点。
首先,“一带一路”从中国出发,贯穿亚洲、非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沿线有40多亿人口和60多个国家,经济总量可达20多万亿美元,对所有国家均开放,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网络。其次,既然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区域范围的“经济合作网络”,那么它必然是以国家间的合作为主。对于中国国内而言,所有地区都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省、市、区的地域、产业和文化等优势,利用各自的优势与沿线国家进行贸易合作。
四、“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一)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贸一体化指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来制定共同的行动准则和协调一致的政策,达成经济或是政治上的联盟。
(二)“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所涉及的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仅有像欧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亚非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中国应对美国实施的TPP 和 TTIP,对实现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政策及搭建国际经济合作交流的新平台都有重大意义。[4]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要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中亚、南亚等地区都面临资金短缺和技术缺乏等困难。而中国有着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在制造业上具有相对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可以实现国家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多赢。[5]
从一方面来看,中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发展的不错,可发挥带头作用。中国目前面临着劳动密集型产业饱和与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大大限制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依托于“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引领技术和低价的成本优势,将过剩产能转移给沿线国家,不仅能扩大中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影响力,还能弥补沿线国家的不足。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具有不少优势,如在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在双多边贸易协定的支持下,可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关注部分,推进纺织、塑料制品、钢铁、服装等部分产业向沿线国家转移,一来可以扩大中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影响力,二来可以提升沿线国家的制造业水平。[6]
从另一方面来看,沿线国家踏入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市场,也可带动本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切实考虑到了全球贸易发展自由化的趋势,再结合沿线国家的自身发展情况,可以从多方面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经济利益及需要,达到多赢共赢的多重目标,构建互惠互利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依托于“一带一路”战略,利用中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协作发展,最大程度发挥中国在区域经贸一体化中的积极作用。
五、“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风险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首先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体现出了各国在寻求经济发展上的共同需求,也很快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不少国家都表示支持并愿意参与。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仍然有潜在的风险存在,要有所準备,加以防范与应对。
(一)政治安全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而这些国家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主,所以政治环境复杂,涉及到的区域还包括了陆上通道如亚欧大陆以及海上通道如南海、印度洋、太平洋。目前中国与部分国家还存在着领土纠纷问题,如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纠纷等,尤其是个别国家政局极不稳定,存在不少争端问题,像叙利亚、伊朗等国还有很大的风险会爆发战争与冲突。这些国家政治问题都使得“一带一路”战略在多边协商与谈判中可能会遭受挫折与打击。[7]
(二)投资收益问题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基础设施投资收益率偏低,而且海外投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所以即使中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竭力推进 PPP 项目,国内的民间资本也很难对其产生投资兴趣,转而投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地方。
(三)信任不足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是建立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而中国作为主导国家,必定会在战略实践中发挥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之间还没有很好的建立与完善信任机制,如此一来,就有部分国家担心“一带一路”战略会像马歇尔计划一样,逐渐使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度依赖于中国,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最终在经济和政治上成为中国的附属。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会加深而不能缓解沿线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进而产生抵制情绪。中国可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
(四)中美对抗问题
在二战以后,美国一直将亚太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而中美在许多经济与政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矛盾与争议,比如最近的中美“贸易战”问题,部分国家则担心会陷入中美对抗的困境中,不想成为中美对抗的牺牲品,因此对“一带一路”可能会选择旁观而不参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想在国际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要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对抗。
六、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不仅加快中国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也会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但是“一带一路”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同样还伴随着风险,这些风险在战略实践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政府要足够重视,做好防范与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OL].地理科学进展,2015
[2]厉以宁.读懂“一带一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3]万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西部机遇 [J]. 中国市场,2015(25).
[4]岳焱,应益荣.“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6
[5]龙凯锋.“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大战略 [J]. 金融经济,2015(1).
[6]梁双陆,程小军.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综述[J]. 经济问题探索,2007(1).
[7]陆南泉.“一带一路”若干问题 [J]. 中国经济报告,2015(1).
作者简介
李昭颖(1995年10月),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5级本科生,专业:金融学.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