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为大血管病变,脑梗死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相对较重, 恢复慢, 病程长, 易复发,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其发病机制与血糖增高、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肥胖、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故早期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采用降血脂、降血压, 改善高粘度等综合措施可控制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
【关键词】 糖尿病;脑梗死;血糖水平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也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是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高血糖的存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高血糖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在受损内皮细胞上黏附聚集,血液流经已经狭窄的脑动脉时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同时高血糖可以扩大脑梗死面积, 易形成脑疝, 增加死亡率。现将我院4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4例2型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患者均为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24例、女20例,40岁以上40例,占91%。糖尿病诊断按1997年ADA/WHO制定的诊断标准;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1.2 方法 44例患者均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空腹血糖> 8.0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7.5%的患者,在其主观接受的情况下运用胰岛素治疗,另空腹血糖<7.5 mmol/L或患者主观不接受胰岛素治疗,除控制饮食外,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2 结果
入院前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及入院后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共28例,其中血糖(空腹)控制在5.0~7.0mmol/L 8例,脑梗死的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瘫痪肢体肌力在Ⅳ級以上;血糖(空腹)控制在7.0~9.0mmol/L 20例,脑梗死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恢复在Ⅱ级或Ⅱ级以上;控制饮食及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共16例,其中脑梗死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恢复在Ⅱ级或Ⅱ级以上者9例;脑梗死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在Ⅰ级或以下者7例。
3 讨论
目前认为,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与非糖尿病有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也较快。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其发病可能是多种不良因素相互重叠作用的综合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异常,加上各种血管舒缩因子的作用,易造成微循环障碍,形成微小栓子,且糖尿病动脉硬化病人的压力感受器失调,大脑自动调节功能不能代偿灌注压的改变,导致局部脑血流下降,而增加脑梗死的危险。
本文病例观察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者,脑梗死的症状及体征较重且治疗效果较差,易复发;而血糖控制较好者,脑梗死的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且治疗效果较好。研究表明血糖升高与脑梗死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另外高血压、高血脂及家族史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素合成分泌相对或绝对的缺失以及胰岛素生物作用的障碍(即胰岛素抵抗), 从而出现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嘌呤代谢以及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血脂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液流变学异常,使血液高粘、高凝、高滞,加之糖尿病常同时伴有微血管病变及循环障碍,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故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及预后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总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高血糖、高血脂引起的脑动脉粥样硬化, 微血管病变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血流缓慢, 血小板功能及体内抗凝作用异常,血液成分改变等。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并采用降血脂、降血压, 改善血液高粘状态等综合治疗措施可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国华.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 11.
[2]叶任高,陆再英等. 糖尿病. 内科学教科书, 第五版.
作者简介:张素玲,(1972.1-),吉林省长岭县,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脑血管疾病
【关键词】 糖尿病;脑梗死;血糖水平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也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是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高血糖的存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高血糖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在受损内皮细胞上黏附聚集,血液流经已经狭窄的脑动脉时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同时高血糖可以扩大脑梗死面积, 易形成脑疝, 增加死亡率。现将我院4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4例2型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患者均为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24例、女20例,40岁以上40例,占91%。糖尿病诊断按1997年ADA/WHO制定的诊断标准;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1.2 方法 44例患者均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空腹血糖> 8.0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7.5%的患者,在其主观接受的情况下运用胰岛素治疗,另空腹血糖<7.5 mmol/L或患者主观不接受胰岛素治疗,除控制饮食外,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2 结果
入院前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及入院后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共28例,其中血糖(空腹)控制在5.0~7.0mmol/L 8例,脑梗死的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瘫痪肢体肌力在Ⅳ級以上;血糖(空腹)控制在7.0~9.0mmol/L 20例,脑梗死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恢复在Ⅱ级或Ⅱ级以上;控制饮食及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共16例,其中脑梗死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恢复在Ⅱ级或Ⅱ级以上者9例;脑梗死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在Ⅰ级或以下者7例。
3 讨论
目前认为,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与非糖尿病有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也较快。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其发病可能是多种不良因素相互重叠作用的综合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异常,加上各种血管舒缩因子的作用,易造成微循环障碍,形成微小栓子,且糖尿病动脉硬化病人的压力感受器失调,大脑自动调节功能不能代偿灌注压的改变,导致局部脑血流下降,而增加脑梗死的危险。
本文病例观察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者,脑梗死的症状及体征较重且治疗效果较差,易复发;而血糖控制较好者,脑梗死的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且治疗效果较好。研究表明血糖升高与脑梗死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另外高血压、高血脂及家族史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素合成分泌相对或绝对的缺失以及胰岛素生物作用的障碍(即胰岛素抵抗), 从而出现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嘌呤代谢以及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血脂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液流变学异常,使血液高粘、高凝、高滞,加之糖尿病常同时伴有微血管病变及循环障碍,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故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及预后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总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高血糖、高血脂引起的脑动脉粥样硬化, 微血管病变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血流缓慢, 血小板功能及体内抗凝作用异常,血液成分改变等。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并采用降血脂、降血压, 改善血液高粘状态等综合治疗措施可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国华.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 11.
[2]叶任高,陆再英等. 糖尿病. 内科学教科书, 第五版.
作者简介:张素玲,(1972.1-),吉林省长岭县,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