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能定理类型题的解题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能定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动能定理解决了牛顿运动定律所不能解决的诸多问题,学生掌握动能定理的使用条件,会解决各种与动能定理有关的类型题,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促进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类型题
  一、 动能定理的作用
  动能定理位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七节,该内容囊括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两部分的知识点,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动能定理不仅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在整个高中物理教材中,也举足轻重。因此,本节内容针对动能定理所涉及的各种类型题,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动能定理的相关问题时提供一些思路。
  二、 动能定理的使用条件及其范围
  动能定理的内容为物体所受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但是合外力不包括整个系统的内力,对于内力来说动能定理不适用;其次,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都在同一个参考系中,也就是说,动能定理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对于非惯性参考系,动能定理不适用。
  三、 类型题的解决
  (一) 用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问题
  通常情况下,牛顿运动定律所能解决的问题,应用动能定理都能解决,动能定理还能解决牛顿运动定律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变力做功为题,而且,动能定理的解题过程更具有简易性,方便计算。
  例如,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线牵引在光滑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O为一光滑的孔,当拉力为F时,转动半径为R;当拉力增大到6F时,小球仍做圆周运动,但是半径变为了R/4。求在此过程中拉力对小球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题过程:首先分析出哪些力充当物体的向心力,由于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因此,物体所受到的拉力充当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F=mv2/r,得出初末过程物体的速度;之后,由于只有拉力对物体做功,因此,根据动能定理得出W=mv22/2-mv21/2,得出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问题得以解决。
  (二) 用动能定理解决圆周运动类问题
  动能定理不仅能解决直线问题,还能解决圆周运动类型的习题,在解题过程中,具有方便性、实用性、快捷性。
  例如,如图,ABC和DEF是同一竖直面内的两条轨道,ABC轨道末端水平,DEF为轨道半径R=0.9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直径DF竖直,小滑块与AB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BC面光滑,物体过B时无能量损失。现有一质量为m=1kg的可看做质点的滑块从距离BC平面高为H处的A点静止释放,求:
  (1)若要使滑块进入轨道DEF恰好能做圆周运动,求滑块经过D点时的速度。
  (2)要符合上述条件,H应为多高?
  (3)小滑块经过D,F两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之差。
  解题过程:第一问,由于物体恰好能在半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所以在最高点只有重力充当向心力,根据圆周运动公式F=mv2/r,得出物体在最高点时的速度;要想解决第二问,首先要选好初末状态,根据题意我们选取初状态为静止释放小滑块的时候,末状态为滑块在圆周轨道的最高点时,分析整个过程力的做功情况,发现有重力对滑块做正功,斜面给滑块的摩擦力,对滑块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得出物体应从多高释放;对于第三问,求解小滑块对轨道的压力,应该想到牛顿第三定律,找到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即可求解,对于D点,轨道的支持力为0,所以只需求解F点的支持力,由于是圆周运动,合外力充当向心力,在F点,支持力和滑块重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根据N-mg=mv2/r,求解出F点的速度,我们即可知道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速度的求解,应用动能定理,第一问中已经求解出了D点滑块的速度,还知道半圆弧的半径,因此,选择D点为初状态,F点为末状态,整個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即可得出F点的速度,vF已知,支持力即可求解,滑块对轨道的压力也相应地求解了。
  (三) 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例如,一木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用一大小为F1的力水平拉动木块,作用时间t,物体速度由0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相等的时间t,速度变为2v,对于以上两个过程,用WF1和WF2分别表示拉力F1,F2对物体做的功,Wf1和Wf2表示两次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则WF1和WF2有什么关系,Wf1与Wf2有什么关系?
  解题过程:物体在同一平面上运动,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相同的,由于第一个过程和第二个过程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第二个过程的位移是第一个过程的2倍,即摩擦力做功为第一个过程做功的2倍。比较拉力做功时,应用动能定理,根据WF1-Wf1=mv2/2-0;WF2-Wf2=m(2v)2/2-0;联立以上两个式子可得WF2=4WF1-2Wf1,问题得解。
  以上为动能定理各个类型题及其解决办法,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将力与运动结合起来,适用于多种类型题的解决。学好动能定理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应付各种复杂的物理过程,从而应战高考。
  参考文献:
  [1]潘佳萍.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动能定理解题技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8):67.
  作者简介:
  姚倩芳,张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从"人文"的视角,阐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提出适应人的生理特点与行为特征及其规律;关注人的心理特征,满足人的情感、价值意义从;关注与尊重主体的审美价值取向;注重
近年来,伴随着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提出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经过多次修订,最终确立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唯物史观是核心理念
摘 要:将思维导图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能够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将其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有条理地掌握知识。本文阐述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且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解决。期望对高中化学的教学和学习活动,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对比高中其他学科课程来说,化学学科的考试题型较为复杂,并且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灌输性的教学模式,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全面优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物理合作探究的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合作探究的有效结合,全面提升初中物理的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有效结合  在初中物理合作探究课
目的:通过与滋养层细胞共同培养的方式,添加诱导因子,诱导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分化成为红系祖细胞,并构建稳定的红系祖细胞株。方法:1)在添加有诱导因子Flt-3、TPO、SCF、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9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和装置进行实验只能得出定性结论,不能得出定量结论,效果一般。并且所用实验器材多,操作不方便、难度大,费时、复杂、学生观看不直观;不能连续或重复进行实验。加热时间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于组织课堂教学。我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和装置所用电路简单,实验器材少,操作方便,实验的难度小
摘 要:实验环节在初中化学学科中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教师的演示达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的空间范围往往会更广、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由此可见其独特性。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注重成绩而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故而极易影响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举措,继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
摘 要:在初中的化学学习开展过程当中,实施范例教学可以提升学习的效果,同时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范例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利用范例使得学生更为形象地去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化学中范例教学的应用,主要从备课、导入和实施三个环节进行教学的探讨,以此来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范例教学;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