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得一些看法和建议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中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人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a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b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c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d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
  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三、灵活运用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并形成中深刻持续发展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求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耳提面命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树立新型学生
郑州铝厂采用日本东芝公司 EX-40可编程序控制器对铝锭堆垛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获得了成功。该控制系统采用的 EX-40 可编程序控制器有24个输入点.10个输出点。本系统只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不莱梅大学的科学家最新研制一款太空机器人,其身体结构类似于猿猴,能够像猿猴一样行走和攀爬,非常适合在月球崎岖表面上探索。目前研究人员计划派遣该机器人对月球进行勘测探索,不久月球将成为机械猿猴的殖民地,上演真实版的“人猿月球”。  酷品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1~25碱基对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参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以及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循环miRNAs的表达变化与心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它能渗透进肺部,更多的沉积在肺泡里,最终导致肺功能的受损。不论短期还是长期PM2.5的暴露都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癌。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方向出发,阐述环境空气PM2.5的暴露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丰富环境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分为3组,分别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2VO)14只,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丰富环境组(2VO+EE)14只,假手术组(SHAM)12只。采用Morris水迷宫、目标识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大鼠的学
[摘 要]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未来的世纪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灌输书本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书本知识与临床问题不能有效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
目的:分析硫酸镁协同胺碘酮转复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ICU中136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按是否联用硫酸镁将患者分成联合用药组(n=72)和对照组(n=64),分析硫酸镁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