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集中体现,是審美观念的物化形态,它体现着一定时代的生活与审美思想。
关键词:欣赏;体现;运用;方法;提高;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一、研究目的
人的一生中都离不开艺术,艺术的价值就是体现在鉴赏与审美,而美术欣赏课就是一种展示美、鉴赏美为内容的课程。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其全面的、和谐地发展,从而进入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
兴趣对中职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动力,与好奇紧密相连。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怎样突出本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审美目的呢?我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二、研究方法
(一)科学利用视觉媒体教学,奖赏结合
所谓视觉媒体教学时运用视觉媒体作用于学生视觉器官的教学,它以画面图像为主要直观手段。它可展示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为作品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即美妙的艺术境界。
实践证明,运用教材时,如何生动具体地应用好视觉媒体,如实物、范画、幻灯等,很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自然地融汇进入大纲要求的知识。主要方法有:
1.先展示,后讲解法
这一方法有利于创设情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接受新的知识。比如:我讲解《中国古田工艺品》陶瓷类时,我先向学生展示几只陶瓷工艺品,引起学生好奇心理,然后向学生展示几幅“中国古代陶瓷”范画,接着才开始讲解近期世界几个拍卖行有关拍卖陶瓷的最新行情,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陶瓷艺术的价值,最后才讲解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史及各时期的特点。
2.先讲解,后展示法
欣赏毕加索后期立体派作品时,我先不急于让学生看画,而是先讲毕加索艺术生涯及各个时期的艺术特色,然后再着重讲解立体派的风格特点,最后才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的立体派作品,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大师作品的内涵,加深学生对大师的理解。
3.边讲解,边展示,边欣赏法
这种方法,既便于节省时间又便于教师对美术作品逐幅进行讲解,配合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作品的情况,学生同作品可面对面地进行感情交流。另外,引导学生互相比较,以利于学生客观地、整体地把握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师尽可能地收集一些有关范画,结合授课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应立足本土,重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地位和作用,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
(二)结合听觉媒体教学,提高欣赏效果
所谓听觉媒体教学时运用听觉媒体作用于学生听觉器官的教学,它配合画面展现,可展示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一种思想情感的冲动,并随着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变换自己情绪的状态,即我们欣赏过程中所追求的美妙的艺术境界。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运用听觉媒体,配合范画展示,可以展示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主要方法有:
1.先音乐,后解说法
音乐无论是高亢或低沉的,强烈急促的或轻柔悠然的旋律,都是有召唤心灵的感染力,甚至创造一种超时空的界限,激发人们的艺术魅力。如:我在讲解《中国山水画》时,联系《西方风景画》,让学生看了有关范画后让学生闭目倾听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那悠扬的琴声,传达出流畅的旋律,接着播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曲子,在如此明快流畅的乐曲中,洋溢着火一样热情,充满了朝气。不同风格的乐曲,不同风格的绘画,不同风格的艺术氛围,为学生听课创造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联想之翼。欣赏完音乐和范画后,教师再讲解中西方山水画的不同特点,并进一步指出,音乐风格不同也反映出绘画风格不同。
2.边音乐,边解说法。
西方风景画推崇的是“模仿自然”与画面的写实,而中国山水画讲究“心师造化”与画面的意境。教师在具体欣赏作品时,配上画外音加以辅助,比如欣赏《流民图》时,我选择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作背景音乐,在凄凉的音乐声中,我饱含深情地讲解《流民图》当时的创作背景,慢慢的把旧中国的苦难历程,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同时,学生在欣赏画面时,整个身心也沉浸于相应音乐的旋律之中。所以说,绘画语言和音乐语言巧妙地结合,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合理地介入,很容易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入想象的境界。
而艺术的境界高度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再创造。情感处于激发状态的欣赏主体,对于艺术作品原有的形象,情境或意境,不是消极被动地全盘接受,而是积极主动进行再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欣赏深浅尺度,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年龄心理特征,合理运用视觉和听觉媒体,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因素,引导他们将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知识,注入到艺术作品原有的形象,情境或意境中,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艺术情境更加丰富,艺术意境更加深邃。
(三)结果与分析
总之,艺术美事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集中体现,是审美观念的物化形态,它体现着一定时代的生活与审美思想。因而,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尽量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及哲学、美学的观点来引导教育学生,以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美学的思想来鉴赏,评价艺术,感受和创造美,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美育、智育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因此,在在中职学校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除了上述方法外,有时还可充分利用实物,加强直观教学,并把制作或创作过程播给学生看,增强直观相应。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2]心理学.
[3]中国美术史.
[4]世界美术史.
关键词:欣赏;体现;运用;方法;提高;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一、研究目的
人的一生中都离不开艺术,艺术的价值就是体现在鉴赏与审美,而美术欣赏课就是一种展示美、鉴赏美为内容的课程。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其全面的、和谐地发展,从而进入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
兴趣对中职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动力,与好奇紧密相连。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怎样突出本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审美目的呢?我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二、研究方法
(一)科学利用视觉媒体教学,奖赏结合
所谓视觉媒体教学时运用视觉媒体作用于学生视觉器官的教学,它以画面图像为主要直观手段。它可展示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为作品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即美妙的艺术境界。
实践证明,运用教材时,如何生动具体地应用好视觉媒体,如实物、范画、幻灯等,很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自然地融汇进入大纲要求的知识。主要方法有:
1.先展示,后讲解法
这一方法有利于创设情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接受新的知识。比如:我讲解《中国古田工艺品》陶瓷类时,我先向学生展示几只陶瓷工艺品,引起学生好奇心理,然后向学生展示几幅“中国古代陶瓷”范画,接着才开始讲解近期世界几个拍卖行有关拍卖陶瓷的最新行情,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陶瓷艺术的价值,最后才讲解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史及各时期的特点。
2.先讲解,后展示法
欣赏毕加索后期立体派作品时,我先不急于让学生看画,而是先讲毕加索艺术生涯及各个时期的艺术特色,然后再着重讲解立体派的风格特点,最后才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的立体派作品,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大师作品的内涵,加深学生对大师的理解。
3.边讲解,边展示,边欣赏法
这种方法,既便于节省时间又便于教师对美术作品逐幅进行讲解,配合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作品的情况,学生同作品可面对面地进行感情交流。另外,引导学生互相比较,以利于学生客观地、整体地把握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师尽可能地收集一些有关范画,结合授课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应立足本土,重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地位和作用,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
(二)结合听觉媒体教学,提高欣赏效果
所谓听觉媒体教学时运用听觉媒体作用于学生听觉器官的教学,它配合画面展现,可展示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一种思想情感的冲动,并随着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变换自己情绪的状态,即我们欣赏过程中所追求的美妙的艺术境界。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运用听觉媒体,配合范画展示,可以展示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主要方法有:
1.先音乐,后解说法
音乐无论是高亢或低沉的,强烈急促的或轻柔悠然的旋律,都是有召唤心灵的感染力,甚至创造一种超时空的界限,激发人们的艺术魅力。如:我在讲解《中国山水画》时,联系《西方风景画》,让学生看了有关范画后让学生闭目倾听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那悠扬的琴声,传达出流畅的旋律,接着播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曲子,在如此明快流畅的乐曲中,洋溢着火一样热情,充满了朝气。不同风格的乐曲,不同风格的绘画,不同风格的艺术氛围,为学生听课创造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联想之翼。欣赏完音乐和范画后,教师再讲解中西方山水画的不同特点,并进一步指出,音乐风格不同也反映出绘画风格不同。
2.边音乐,边解说法。
西方风景画推崇的是“模仿自然”与画面的写实,而中国山水画讲究“心师造化”与画面的意境。教师在具体欣赏作品时,配上画外音加以辅助,比如欣赏《流民图》时,我选择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作背景音乐,在凄凉的音乐声中,我饱含深情地讲解《流民图》当时的创作背景,慢慢的把旧中国的苦难历程,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同时,学生在欣赏画面时,整个身心也沉浸于相应音乐的旋律之中。所以说,绘画语言和音乐语言巧妙地结合,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合理地介入,很容易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入想象的境界。
而艺术的境界高度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再创造。情感处于激发状态的欣赏主体,对于艺术作品原有的形象,情境或意境,不是消极被动地全盘接受,而是积极主动进行再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欣赏深浅尺度,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年龄心理特征,合理运用视觉和听觉媒体,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因素,引导他们将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知识,注入到艺术作品原有的形象,情境或意境中,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艺术情境更加丰富,艺术意境更加深邃。
(三)结果与分析
总之,艺术美事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集中体现,是审美观念的物化形态,它体现着一定时代的生活与审美思想。因而,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尽量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及哲学、美学的观点来引导教育学生,以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美学的思想来鉴赏,评价艺术,感受和创造美,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美育、智育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因此,在在中职学校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除了上述方法外,有时还可充分利用实物,加强直观教学,并把制作或创作过程播给学生看,增强直观相应。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2]心理学.
[3]中国美术史.
[4]世界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