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课外阅读不能落到实处的一个最大的障碍是没有时间的保证。论文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时间是一种资源的观念”,并带领学生重新认识时间,分层次管理时间;在监控时间的有效运用中提升读者的阅读品质与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时间管理 策略
The startegy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o manage the reading
Zhang Wufang
【Abstract】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can not carry out after-school reading,one of the greatest obstacles is that they have no time guarantee.For this situation,papers put forward the “time is a resource of ideas” and lead the students a new awareness of time and hierarchial management time.The quality and capacity of readers can be upgraded by the effective use of monitoring of time.
【Keywords】Afterschool reading Management of time Strategy
经济学家把时间视为经营的一种资源;教育学家把时间视为教育王国的生命;而心理学家则把时间视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清代学者曾国藩认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其中,有识需由时间来保证,有恒则缺时间而不成。曾国藩又云:“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可见有恒在于时间上的坚持。
阅读而想有所成就,非“有志、有忍、有恒”不可,在此,时间成为阅读管理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而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则成为一件迫在眉捷的事情。
1.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是每个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有效的自由之路。我们总是从一开始就使学生明白:“时间是万物之源”。虽然无法解释清楚,但只要有了它,一切就会成为可能,没有它,则万物皆空。时间是你自己的,是你最为宝贵的财富,它是一样如此奇异的物品,如同它展示给你的方式一样奇特。时间是民主的典范,在一天中,它不给任何人多一分钟或少一分钟,所以我们永远都不会有更多的时间。我们所拥有且一直拥有的只是现在的一切时间。这个如此深刻而又容易被忽略的真理现实地驱使我们去思考究竟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去做课外阅读。
如果我们把阅读时间分为名义时间(老师规定用时间)与专注时间(实际使用时间)两类,那么阅读成效就是学生专注时间与名义时间的比例函数:
阅读成效 = f(专注时间/名义时间)
其中名义时间规定了读完一段文字的所有时间,专注时间则是学生专注于指定阅读活动的时间,当学生认识了这两者间的关系与阅读成效的比例函数,就应该学会不断地控制专注时间的长度,这样阅读才会真正有成效。
2.管理时间
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文章,这涉及如何管理时间的问题。
2.1 坚守时间意识,科学规划时间。
谁能在梦想中领先,谁就能在现实中领先。当我们已经意识到时间对我们的限制性,我们就应该对每天、每月、每年的阅读时间作科学而有效的规划,以使课外阅读有序开展,因为“凡事只有经过合理安排才有序,有序才能出成果。”所以,对初一新生,我们带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合理地制订一份一年读书时间计划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加强阅读耐心与恒心的培养,并因此表作为监控自己阅读的一个工具,不断督促自己前行。下面是七(8)班学生温妮自制的一张计划表。

从上表来看,每天所用时间不过15分钟,年总时间长度不过5475分钟,不算多,但从年读总量来看,275万字,是个大数目,以1本10万字计算,最少可读27本,以1本15万字计算,最少可读19本。这一系列数字深深吸引着像温妮一样的学生跃跃欲试,并积极地加入到合理规划时间的大军中来,真正成为掌控阅读时间的主人。
2.2 坚守效益观念,尽时迅速行动。
我们越不能迅速采取行动,则行动越不能维持长久。比尔•盖茨告诉我们:“将要做的事永远比已经做的事重要。”所以尽早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才是阅读活动的当务之急。如前所述,学生的阅读在名义时间与专注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越早采取行动,越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我们的做法是,从新初一开始的第一天(九月一号)每生每天坚持阅读15分钟,每分钟阅读500字,每人坚持21天(三周),不得间断,这样学生在第一期的训练中总是阅读15×500×21=157500字,这样的数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们去着手阅读,并渐渐养成兴趣。因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威康的研究,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21天养成,这正如培养一个小孩去洗脸刷牙一样简单。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当21天(三周)时间过去,有些学生的阅读意志消弥,好不容易养成的兴趣因为几天的阻断而丧失殆尽。所以有必要进行第二、三阶段的阅读训练,那就是对学生阅读乐趣与志趣的培养。
在第二阶段的21天中,我要求学生假想自己有一只庞大的口袋,每天你带着这只口袋出门,到文学的殿堂,科学的王国,思维的海洋中,去徜徉,去购物,然后每到晚上,你把装满口袋的东西倒出来翻检,整理。如此,你每天都会有收获感与成功感。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学会监控自己的阅读行为,并检点自己的阅读收获。而阅读的乐趣也随之养成。
在第三个阶段的21天中,我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志趣。兴趣与乐趣,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意志努力,是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的。我用中外成功人士通过阅读自学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阅读价值的探究,并正视在课文阅读中出现的困难,利用名人传记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懒惰,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管今天作业多多,一定要赢得15分钟来作有效的课文阅读!每天起床时这么想:我是最值得重视的人!不断在内心中自我交谈,肯定自己过去在阅读上做的一切,并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同时可以建议学生用自我奖励的方法来监督自己把课文阅读进行到底。这样阅读志趣慢慢养成。志趣的养成,表明了阅读品性的沉积,阅读品质也由此而慢慢提升!
2.3 提高阅读专注率,提升阅读质量。
阅读专注率是指专注时间与名义时间之间的比率,初读者的专注率是很低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这种专注率,具体做法有:
2.3.1 用书写读书时间的起迄点来控制有效阅读。如把开始阅读时间“20∶30”写于今天阅读的首页,把今天阅读的结束时间“20∶45”写于当天阅读的末行。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时间意识,监控自己对时间的有效使用。
2.3.2 每天开始写阅读笔记时,在右上角写下书写的时间,如“2005年6月27日”。直到写完后回顾自己当天的笔记内容,从而来检视一天的阅读收获。
2.3.3 在阅读笔记本上自设问题,来考查自己在一周内时间使用效度。如下:

所以,学生只有在具体的阶段的阅读活动中,不断地以监控时间的方式,来监控自己的阅读行为,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专注率及成功率。总之,对于课外阅读时间的管理,关键在于发挥时间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曾国藩.《曾国藩十三经 书经》,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课外阅读 时间管理 策略
The startegy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o manage the reading
Zhang Wufang
【Abstract】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can not carry out after-school reading,one of the greatest obstacles is that they have no time guarantee.For this situation,papers put forward the “time is a resource of ideas” and lead the students a new awareness of time and hierarchial management time.The quality and capacity of readers can be upgraded by the effective use of monitoring of time.
【Keywords】Afterschool reading Management of time Strategy
经济学家把时间视为经营的一种资源;教育学家把时间视为教育王国的生命;而心理学家则把时间视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清代学者曾国藩认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其中,有识需由时间来保证,有恒则缺时间而不成。曾国藩又云:“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可见有恒在于时间上的坚持。
阅读而想有所成就,非“有志、有忍、有恒”不可,在此,时间成为阅读管理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而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则成为一件迫在眉捷的事情。
1.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是每个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有效的自由之路。我们总是从一开始就使学生明白:“时间是万物之源”。虽然无法解释清楚,但只要有了它,一切就会成为可能,没有它,则万物皆空。时间是你自己的,是你最为宝贵的财富,它是一样如此奇异的物品,如同它展示给你的方式一样奇特。时间是民主的典范,在一天中,它不给任何人多一分钟或少一分钟,所以我们永远都不会有更多的时间。我们所拥有且一直拥有的只是现在的一切时间。这个如此深刻而又容易被忽略的真理现实地驱使我们去思考究竟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去做课外阅读。
如果我们把阅读时间分为名义时间(老师规定用时间)与专注时间(实际使用时间)两类,那么阅读成效就是学生专注时间与名义时间的比例函数:
阅读成效 = f(专注时间/名义时间)
其中名义时间规定了读完一段文字的所有时间,专注时间则是学生专注于指定阅读活动的时间,当学生认识了这两者间的关系与阅读成效的比例函数,就应该学会不断地控制专注时间的长度,这样阅读才会真正有成效。
2.管理时间
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文章,这涉及如何管理时间的问题。
2.1 坚守时间意识,科学规划时间。
谁能在梦想中领先,谁就能在现实中领先。当我们已经意识到时间对我们的限制性,我们就应该对每天、每月、每年的阅读时间作科学而有效的规划,以使课外阅读有序开展,因为“凡事只有经过合理安排才有序,有序才能出成果。”所以,对初一新生,我们带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合理地制订一份一年读书时间计划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加强阅读耐心与恒心的培养,并因此表作为监控自己阅读的一个工具,不断督促自己前行。下面是七(8)班学生温妮自制的一张计划表。

从上表来看,每天所用时间不过15分钟,年总时间长度不过5475分钟,不算多,但从年读总量来看,275万字,是个大数目,以1本10万字计算,最少可读27本,以1本15万字计算,最少可读19本。这一系列数字深深吸引着像温妮一样的学生跃跃欲试,并积极地加入到合理规划时间的大军中来,真正成为掌控阅读时间的主人。
2.2 坚守效益观念,尽时迅速行动。
我们越不能迅速采取行动,则行动越不能维持长久。比尔•盖茨告诉我们:“将要做的事永远比已经做的事重要。”所以尽早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才是阅读活动的当务之急。如前所述,学生的阅读在名义时间与专注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越早采取行动,越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我们的做法是,从新初一开始的第一天(九月一号)每生每天坚持阅读15分钟,每分钟阅读500字,每人坚持21天(三周),不得间断,这样学生在第一期的训练中总是阅读15×500×21=157500字,这样的数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们去着手阅读,并渐渐养成兴趣。因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威康的研究,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21天养成,这正如培养一个小孩去洗脸刷牙一样简单。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当21天(三周)时间过去,有些学生的阅读意志消弥,好不容易养成的兴趣因为几天的阻断而丧失殆尽。所以有必要进行第二、三阶段的阅读训练,那就是对学生阅读乐趣与志趣的培养。
在第二阶段的21天中,我要求学生假想自己有一只庞大的口袋,每天你带着这只口袋出门,到文学的殿堂,科学的王国,思维的海洋中,去徜徉,去购物,然后每到晚上,你把装满口袋的东西倒出来翻检,整理。如此,你每天都会有收获感与成功感。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学会监控自己的阅读行为,并检点自己的阅读收获。而阅读的乐趣也随之养成。
在第三个阶段的21天中,我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志趣。兴趣与乐趣,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意志努力,是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的。我用中外成功人士通过阅读自学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阅读价值的探究,并正视在课文阅读中出现的困难,利用名人传记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懒惰,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管今天作业多多,一定要赢得15分钟来作有效的课文阅读!每天起床时这么想:我是最值得重视的人!不断在内心中自我交谈,肯定自己过去在阅读上做的一切,并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同时可以建议学生用自我奖励的方法来监督自己把课文阅读进行到底。这样阅读志趣慢慢养成。志趣的养成,表明了阅读品性的沉积,阅读品质也由此而慢慢提升!
2.3 提高阅读专注率,提升阅读质量。
阅读专注率是指专注时间与名义时间之间的比率,初读者的专注率是很低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这种专注率,具体做法有:
2.3.1 用书写读书时间的起迄点来控制有效阅读。如把开始阅读时间“20∶30”写于今天阅读的首页,把今天阅读的结束时间“20∶45”写于当天阅读的末行。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时间意识,监控自己对时间的有效使用。
2.3.2 每天开始写阅读笔记时,在右上角写下书写的时间,如“2005年6月27日”。直到写完后回顾自己当天的笔记内容,从而来检视一天的阅读收获。
2.3.3 在阅读笔记本上自设问题,来考查自己在一周内时间使用效度。如下:

所以,学生只有在具体的阶段的阅读活动中,不断地以监控时间的方式,来监控自己的阅读行为,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专注率及成功率。总之,对于课外阅读时间的管理,关键在于发挥时间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曾国藩.《曾国藩十三经 书经》,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