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为跨文化的哲学对话能够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因为哲学对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对此作者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文化差异”这个观念将很快过时。在他看来,哲学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本质上反应的而不是自主的学科。文章对海德格尔式的关于技术和现代性关系的解释提出批评,并给出一种杜威式的解释。
汉德瑞克斯学院的师生很快将获得到中国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机会。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批判实在论都属于辩证哲学的家族。马克思敲碎了黑格尔的坚果,拣起了一些碎片,他的伟大在于发现了结构矛盾与颠倒。巴斯卡与马克思分享了三种矛盾(结构矛盾、颠倒与科莱蒂矛盾),又增加了埃奇利矛盾。批判实在论指出,辩证法的本真面目是四重缺失:使对使缺失成为缺失的约柬成为缺失。
2006年9月23-26日,应黑龙江大学校长衣俊卿教授,副校长、《求是学刊》主编丁立群教授,《求是学刊》执行主编李小娟编审的邀请,清会大学丹尼尔·贝尔教授、万俊人教授访问了黑龙江大学。丹尼尔·贝尔教授(Daniel Bell)1991年在牛津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多年来致力于政治哲学研究,
本文通过对《周礼》及其相关著述的研究,认为官联不仅是西周政治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同时又是理解西周“治道”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指了官联作为“以八法治官府”的核心,即集中体现了《周礼》一书的精髓所在,又直接地反映了《周礼》一书的鲜明的时代特色。
海德格尔和奎因分别从生存论和语言哲学角度出发克服了意识哲学和观念论,二者在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关系方面有很多一致的观点,但他们二人的语言主义又存在着差异,海德格尔从生存论的角度出发强调对语言的诗意使用,即一种“下降的”使用,奎因则认为科学语言是与文学语言相对立的,提倡“语义学的上升”。
文学是用语言写成的,文学的物质媒介是语言,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语言,同时又是超语言的.最终,语言要被消解,展示给读者的是作家审美经验所编织的世界.这是一个终点,作家和读者在走向她时又都必须沿着言语的路径.
近些年有一种否认芭质在文学史的地位及其巨著《子夜》的倾向。本文不同意这种倾向。要正确评价《子夜》的成就,必须摒弃政治学的批评模式而采用社会学的批评模式。文章认为,《子夜》成功地表现了个人与社会冲突的永恒母题。《子夜》报写了现代意识’《子夜瓣客观立场保证了它艺术描写的真实性,保证了它在今天的认识价值。
《马氏文通》对”读“的解释最为含混,其作者马建忠究意想用这个术语表达什么概念,研究者们说法不一。本文对《马氏文通》中各种类型的”读“进行认真的爬梳,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马氏文通》中的”读“是比附英文语法的从句”创造“出的汉语语法中“畸形儿,它结构形式不一,或以句子,或以词组,双词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