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课堂提问存在模式死板,偏重正确答案而忽视思考过程等缺陷。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加上不断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心得体会,重点探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寻找改善提问环节教学成果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提问 启发 明确目的 教学成果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数学课堂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感情共鸣的纽带。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兼顾课堂的具体要求和学上的思考方向。
1.促进师生交流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用表述、说理、举例、论证、板演等方式,展示自己的认知,教师可以据此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掌握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同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
3.吸引学生注意力
适当的设置问题,可以引入问题情景,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的专题或概念上,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4.开拓学生思维
讓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表达。通过多种方式的解答,可以有效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多过虚,只重数量忽视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方式越来越失去市场,代之而起的是重视开发学生智能的启发式教学。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过多过虚的运用提问,将传统的“满堂灌”发展成了“满堂问”。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问了多少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学到了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即使是好的提问,也不宜过多,太多则容易造成学生疲劳,挫伤他们的兴致,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一些教师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等,课堂貌似热闹,却华而不实。
2.提问太难太易,脱离学生实际
有些教师的提问过难,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也容易造成启而不发。
3.问题缺乏思维空间,学生没有自由思考的余地
思维是问题的核心,一个限制学生思维的问题不能被称之为一个恰当的问题。然而,有些教师在提问时,问题的思维空间很小,学生自由思维的余地几乎没有,这样的提问不仅不会使学生思维水平得到进步,长此以往更会对数学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
4.提问注重问题答案,轻视学生反馈
有些教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一些了问题,当学生回答不到自己所预设问题的答案上时,就把学生的答案晾在一边,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
三、改善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
1.有效数学课堂提问应具备的几个条件
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的效果、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但我们知道无效或低效的提问不具有启发性,甚至会抑制学生思维。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意义、高效的提问呢?
(1)目的明确。有效的问题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
(2)富有启发。好的提问能唤醒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能点醒学生冲破迷雾的思路,能让学生体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3)把握三“适”。第一,要适度。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第二,要适时。俗话说“好雨知时节”,提问也是如此,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第三,要适量。精简提问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问个不停,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
(4)新颖多样。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学生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学生厌学。教师的提问,内容要新颖别致,方式要新鲜多样,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主动求知的情境。
2.有效提问的原则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3.有效提问的方法
(1)问题不宜过大、过于宽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十分必要且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假如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进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问题要有需要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开发学生的思维等方面,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学习习惯,是适应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3)问题要有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
(4)问题要有激发性。孔子语:“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虑才能产生认识需要和认知冲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设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以教师的“问”激出学生的“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由“问”引发出的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不正是教师教学的魅力所在?追求设问的艺术,深化课堂教学的育人功效,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一个教师教学的一种理想的追求。
四、总结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等,这些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科学的问题之下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神经,它对启发学生快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数学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提问的设计,把握好可能出现的情况,灵活、机动、及时地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做好正确对待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提问,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只有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学生才会有更大的觉悟和长进。
关键词:课堂提问 启发 明确目的 教学成果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数学课堂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感情共鸣的纽带。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兼顾课堂的具体要求和学上的思考方向。
1.促进师生交流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用表述、说理、举例、论证、板演等方式,展示自己的认知,教师可以据此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掌握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同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
3.吸引学生注意力
适当的设置问题,可以引入问题情景,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的专题或概念上,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4.开拓学生思维
讓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表达。通过多种方式的解答,可以有效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多过虚,只重数量忽视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方式越来越失去市场,代之而起的是重视开发学生智能的启发式教学。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过多过虚的运用提问,将传统的“满堂灌”发展成了“满堂问”。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问了多少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学到了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即使是好的提问,也不宜过多,太多则容易造成学生疲劳,挫伤他们的兴致,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一些教师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等,课堂貌似热闹,却华而不实。
2.提问太难太易,脱离学生实际
有些教师的提问过难,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也容易造成启而不发。
3.问题缺乏思维空间,学生没有自由思考的余地
思维是问题的核心,一个限制学生思维的问题不能被称之为一个恰当的问题。然而,有些教师在提问时,问题的思维空间很小,学生自由思维的余地几乎没有,这样的提问不仅不会使学生思维水平得到进步,长此以往更会对数学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
4.提问注重问题答案,轻视学生反馈
有些教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一些了问题,当学生回答不到自己所预设问题的答案上时,就把学生的答案晾在一边,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
三、改善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
1.有效数学课堂提问应具备的几个条件
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的效果、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但我们知道无效或低效的提问不具有启发性,甚至会抑制学生思维。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意义、高效的提问呢?
(1)目的明确。有效的问题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
(2)富有启发。好的提问能唤醒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能点醒学生冲破迷雾的思路,能让学生体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3)把握三“适”。第一,要适度。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第二,要适时。俗话说“好雨知时节”,提问也是如此,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第三,要适量。精简提问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问个不停,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
(4)新颖多样。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学生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学生厌学。教师的提问,内容要新颖别致,方式要新鲜多样,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主动求知的情境。
2.有效提问的原则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3.有效提问的方法
(1)问题不宜过大、过于宽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十分必要且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假如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进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问题要有需要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开发学生的思维等方面,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学习习惯,是适应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3)问题要有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
(4)问题要有激发性。孔子语:“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虑才能产生认识需要和认知冲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设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以教师的“问”激出学生的“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由“问”引发出的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不正是教师教学的魅力所在?追求设问的艺术,深化课堂教学的育人功效,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一个教师教学的一种理想的追求。
四、总结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等,这些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科学的问题之下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神经,它对启发学生快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数学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提问的设计,把握好可能出现的情况,灵活、机动、及时地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做好正确对待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提问,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只有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学生才会有更大的觉悟和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