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亲自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必须改变这种现象、做好这项工作。
关键词:演示实验;配套;探索性实验; 调动;积极性;动手
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学生只有喜欢所教学科的老师,才会喜欢学习这门课程。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有灵活多样善于应变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教师必须贴近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密切关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的化学学科知识的前沿,对相关学科知识有些较系统的了解,其次,还要注重言谈举止、仪容仪表等,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也是一个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这是非常重要的。还要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教师应改善师生间的地位和关系,营造活泼、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完全以师长的角度来压制学生个性的张扬,应当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不简单地肯定和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才能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方法灵活,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反之,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兴趣无从谈起,只能事倍功半。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分离,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
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为仔细,实验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以上做法,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而且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演示实验;配套;探索性实验; 调动;积极性;动手
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学生只有喜欢所教学科的老师,才会喜欢学习这门课程。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有灵活多样善于应变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教师必须贴近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密切关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的化学学科知识的前沿,对相关学科知识有些较系统的了解,其次,还要注重言谈举止、仪容仪表等,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也是一个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这是非常重要的。还要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教师应改善师生间的地位和关系,营造活泼、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完全以师长的角度来压制学生个性的张扬,应当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不简单地肯定和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才能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方法灵活,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反之,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兴趣无从谈起,只能事倍功半。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分离,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
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为仔细,实验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以上做法,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而且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