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将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准工程师”。文章根据我国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结合电气类学科专业的特点,提出了电气类毕业生最终培养目标和所应具备的工程素质。实践证明,通过与企业结合的大量实践培训,电气类毕业生可成长为“卓越工程师”。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气专业;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周岩(1980-),男,江苏泰兴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郭前岗(1958-),男,陕西西安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0046)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基金(编号:JG00511JX3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005-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项目,表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思路的重要变化。明确提出对工程类专业学生需要重视工程教育的实际训练,由过去客观存在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为辅的现实转变为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能力并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念的提出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使高校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与企业界的密切合作,直接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工程需求的高素质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单纯的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创新强国。[1-2]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电力电子项目开发经验,结合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气类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探索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的基本思路,总结了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目标、管理制度、课程改革等问题。
  一、电气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客观地讲,在电气类专业教育培养方面,我国很多高校通过依托鲜明的行业背景和各自的专业特色,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的工程培养经验。如江苏省内的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省外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工程动手能力的培养。开设电气类专业的地方普通高校一般也较为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工程学习环境和锻炼条件。虽然从学校、教师层面都非常重视电气类专业工程实践环节,但是目前在对学生工程实践环节培养方面依然存在不少显著问题。
  1.学校实验室建设方面
  为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完好率和简化实验难度,目前高校的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大量采用集成实验设备作为实验平台。虽然集成实验设备平台具有着诸多优点,但是很容易停留在简单的“接线员”层次培训。实践训练后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电路的原理,这离培养目标中所要求的亲自动手去搭建电路及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还有较大差距。
  2.教师教育背景
  无须讳言,目前高校中青年教师主体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工程实践经历较少,缺乏实际企业合作横向项目训练和生产锻炼的经历。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针中对教师明确提出需要有相关专业的工程经历,实施好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3]
  3.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态度
  集中式实践教学环节是电气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实验题目的雷同很容易使学生相互模仿和相互抄袭。由于在同一时间段内实践学生数量较多,少数对实践环节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甚至伪造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欺骗教师。另外,教学工程实践环节中的题目由教师指定,学生由于缺乏兴趣对实验过程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以致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被动实践是目前培养具备工程素质人才过程中存在的又一缺陷。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目标的实施方法
  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兼具良好的工程技能,就要细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因此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4-5]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在课程体系、工程课题的选择、教师自身在企业中锻炼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紧扣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思路。
  1.教师和企业共同确立教学课程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个方面紧密合作的系统工程,最终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的工程能力。基于此,要求对现有本科教学体系进行合理优化,削支强干,使整个本科课程设置适合3+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集中利用3年的时间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集中1年时间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掌握实际工程知识。
  同时注重引入企业在实际工程中所需掌握的知识体系,各方通力合作来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准工程师”人才。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气类本科毕业生“准工程师”的工程能力,经学院教师与企业共同研究,我院拟新引入工程技能类补充课程知识体系和专题讲座(见表1)。
  表1 电气类专业引入的工程技能类课程、讲座体系
  序号 补充的课程、讲座知识 培训方式
  1 “工程磁场学” 教师(课程)
  2 “开关电源中磁性元器件” 教师/企业工程师(课程)
  3 “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 教师/企业工程师(课程)
  4 “Protel DXP应用教程” 教师/企业工程师(课程)
  5 电气设备的浪涌保护方法简介 企业工程师(讲座)
  6 电气设备的EMI防护 企业工程师(讲座)
  7 功率器件的工作特性及热学模型 企业工程师(讲座)
  8 电力电子变换器小信号稳定性的测试方法 企业工程师(讲座)
  9 电子工程师应具备的工程素养 企业工程师(讲座)
  10 PCB布板的实用技能 企业工程师(讲座)
  
  2.学生自主选择工程项目课题
  为了培养学生在电气类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了解实际电气行业企业的概况以及企业工程师日常所从事的工作。在企业的工程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对企业的认识实习。在认识实习时,我们通过邀请企业的研发专家介绍企业的产品及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邀请企业的人事经理介绍招聘工程师的标准,以此让学生对企业进行的招聘、生产、研发等日常工作有初步概念,这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核心思想都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因此,在工程实训项目选择上我们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按职能大类分,企业的工程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职能组成:采购工程师、生产工程师、研发工程师、销售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每种职能的工程师都有自身所需要掌握的工程职业技能,学生可通过自身的职业规划兴趣选择适合的企业导师,确立其研究方向。
  3.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提升
  工程类学科诞生于生产实践,工程技术的发展来自于对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工程师对基础理论要有深入理解。因此要培养合格的工科类毕业生成长为卓越工程师,教师自身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基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无疑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悉电气类工业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既要做好日常的专业教学工作,促使学生掌握基础专业课程,又要提升自己的工程技能,以方便对学生在企业工程实训期间的有效管理。这就要求教师与企业工程人员、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通过加大校企合作中教师和企业间的科研项目合作、教师在企业的博士后学习等一系列工作来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
  三、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果
  南京邮电大学作为一个以工科为办学特色的高校,历来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技术能力。我校自动化学院对电气类专业学生明确提出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电子行业领域知识,成为能够从事电气电子类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实际开发项目,让学生获取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经验,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自学能力,以适应未来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自从教育部提出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我院教师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确立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工程实践项目环节的工作量,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时间并明确最终实训目标。引入电气类行业对工程师的知识体系要求和实际工程能力要求,图1即为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对本科教学体系所进行的系统改革规划。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际项目训练,我院学生多次在世界智能汽车大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名次,很多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被国际知名企业作为成熟工程师直接录用。我校电气类毕业生的工程素养能力也得到行业内著名企业,如国电南自和国电南瑞等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四、结语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培养学生工程素质能力的高度重视。我们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使电气类本科毕业生不仅掌握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掌握“准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工程技能,为将来成长为真正的“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进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对教育教学理念、校企合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改进和创新。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不仅大幅度增加了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工程锻炼时间,而且学生对企业工程师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要求也有了更直接的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课的动力和兴趣,实现了个人实践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5-29.
  [3]陈希有,刘凤春,等.电工教学团队的组建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2):9-12.
  [4]杨泽斌,孙玉坤,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1):69-71.
  [5]李庆武,霍冠英.电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1):34-35.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电力负荷增长加快,原有电网由于长期投资不足,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形成一些供电瓶颈,供电可靠率低,切实提高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结合当地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现况,提出部分措施以供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提高措施  作者简介:张海涛(1965-),男,河南许昌人,鄢陵县电业局,工程师;贺光辉(1977-),男,河南鄢陵人,鄢陵县电业局生
期刊
摘要:从电厂仪控专业介绍入手,逐步提出了班组技术民主的概念及其必要性和影响因素。针对仪控专业特点,探讨了班组实现技术民主的方法和途径。特别借常见范例提出了检修细节规范化也是实践仪控班组技术民主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仪控;技术民主;公开性;群众性;规范化  作者简介:许洪升(1972-),男,浙江富阳人,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高级工程师;汪红卫(1968-),女,浙江湖州人,浙能长兴发电
期刊
摘要:继电保护装置是在电力系统事故或异常运行情况下动作,保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自动装置,从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入手,对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的相关技术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变压器保护;发-变组保护  作者简介:李惠清(1960-),女,北京人,北京送变电公司设计所,工程师。(北京102401)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以打造具有大连培训中心特色的离退休工作的品牌为例,从“定位”、“到位”和“有位”三个方面,谈如何做好离退休工作的体会。  关键词:定位;到位;有位;促进;离退休工作  作者简介:张力(1963-),女,辽宁大连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离退工作部,馆员。(辽宁大连116023)  中图分类号:F27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051-01  
期刊
摘要:随着各种储能技术的发展,储能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开始进入实用阶段。介绍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各种类型储能技术,并对基于储能技术的储能电站在智能配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仿真分析,提出了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储能电站;智能配网;应用  作者简介:张海梁(1981-),男,河北滦南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工程师。(浙江杭州310015)孙婉胜(1982-),女,浙江金华人,杭州萧山供电局,工
期刊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应对连续降雨及局部地区强降雨引起洪水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发厂用电的能力,保证小水电厂的水工建筑物及设备的安全渡汛,以协调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性洪水灾害,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电站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关键词:洮河;大庄水电站;事故演习;厂用电;可靠性;  作者简介:董顺荣(1982-),男,甘肃景泰人,华能碌曲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常菊萍(1980
期刊
摘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安徽农业大学在校女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包括恋爱目的、首要的择偶条件、对学业和恋爱关系、对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和对女大学生“傍大款”现象的看法,分析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女大学生自身各个角度提出引导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关键词:女大学生;恋爱观;恋爱目的  作者简介:方芳(1980-),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施工技术也随之快速进步,其中压型钢板-钢梁组合楼板施工工艺尤为突出。火力发电工程汽机房屋面压型钢板-钢梁组合工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具有节约钢材、降低造价、施工速度快、节省模板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近几年来,由于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组合屋面的研究和应用才迅速发展起来,在火力发电厂汽机房屋面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汽机房;压型钢板;组合楼
期刊
摘要:风力发电机组的主体结构主要由基础、塔筒、机舱和风轮系统组成,本文就风力发电机组主体结构部分进行了风险辨识。研究的内容可为风力发电场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以及风险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风险辨识;风轮系统;塔架;机舱和底盘  作者简介:戚作秋(1979-),男,辽宁大连人,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工程师。(辽宁沈阳110004)谭东宁(1955-),男,辽宁沈阳人,沈阳万益安
期刊
摘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自动化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训室是培养技能型自动化技术应用人才的重要场所。从建设的背景、原则、理念、具体实践和常见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动化实训室群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经验。  关键词:自动化;实训室;背景;理念;实践  作者简介:程丽平(1976-),女,山东济宁人,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工程系,讲师;李保银(1974-),男,山东泰安人,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工程系,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