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是:语文课程除了让学生获得必备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见这已明确地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美育作为了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还能帮助他们在思想上,灵魂上成为一个健康、健全的人。
关键词:美育;情境;语文教学;实施途径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除了让学生获得必备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兴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所以,现代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的人文关怀,强调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等内涵。
一、创设情境注意美
教学情景需要的是情景交融的氛围,注重把有形与无形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激发学生触景生情,深刻秉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拥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的语文课程教学,更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至善至美的环境中,让他们兀自亲力亲为的感悟周遭,体味作者真正要宣泄的情感洪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注意美,发现美,创造性地设置不同的情境,以全程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美
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音乐和图画给予人的情感影响是比较强烈的。在当今的教育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教学综合地利用声音、图画、文字、表格等媒介进行教学,不但能更形象地表达出文章构造的意境,而且还能生动地营造出一种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荷塘月色》,可随着《春江花月夜》轻柔的乐韵播放朱自清在宁静的夜晚,徐步漫游荷塘的情景,展示月下荷塘的柔美景色。通过视觉、听觉等颇具美感的方式,把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当时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但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他关心国家前途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跃然屏上,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的跟随朱自清一起,在宁静的夜里徐步漫游荷塘。
(二)实验创设情境美
在教学授课之前,先让学生做一些与教材有关,并且趣味性比较浓的实验,这既使学生感到新鲜又能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1]。创设实验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耳聆听,动脑思考。如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死海不死》,可以先做个有趣的实验,给学生水、盐、鸡蛋三种材料,让他们做使鸡蛋漂浮起来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手脑并用,伴随着好奇而快乐的情绪,去学习课文普及的地理知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叙述和说明死海的特征和形成过程,让学生看到人类对死海的开发与利用的同时,更多地关心死海未来的命运。给人们敲响保护死海的警钟,激励人们为了死海“不死”,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科学的研究。
(三)幽默创设情境美
教师在授课时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感情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和谐状态和情感共鸣的形成。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2]。所以,今天的素质教育,特别是美育,更要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主要是从审美感知,审美领悟的基础上获得美的情感享受。它通过语文教材中美育因素的熏陶感染和情感体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获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内涵,通过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同时还应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从而产生审美激情,张扬审美个性。
(一)开展美读欣赏美
叶圣陶先生把所有情感的朗读称为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3]。而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深入领会语言文学技巧的过程。由此可见朗读是学生欣赏美的第一步。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吟诵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变成活的语气。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创设良好的欣赏氛围,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情韵和气势,以达到怡情怡性目的。在美读过程中,应处理好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以及情感的变化,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唤起学生对文章形象爱憎分明的审美判断。当然美读也必须有对文章有较深入理解的前提,如果没有理解文章,只是机械的朗读,那么效果将毫无显现。
(二)展开想象欣赏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3]。突出了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因而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审美对象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再现和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审美想象实际上是一种立足现实,又跨越时空的思维活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动态,化虚幻为实物、化无声为有声,塑造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的过程。
三、结语
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坚持向学生进行美育熏陶,不但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更能帮助他们在思想上,灵魂上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健全的人。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这种素养不仅在于语文能力,还包括审美情趣,文学欣赏能力,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C].邵瑞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01)
[2]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论文选[C].徒周,维加.北京:中外出版社,1951年初版
[3]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01)
关键词:美育;情境;语文教学;实施途径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除了让学生获得必备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兴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所以,现代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的人文关怀,强调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等内涵。
一、创设情境注意美
教学情景需要的是情景交融的氛围,注重把有形与无形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激发学生触景生情,深刻秉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拥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的语文课程教学,更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至善至美的环境中,让他们兀自亲力亲为的感悟周遭,体味作者真正要宣泄的情感洪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注意美,发现美,创造性地设置不同的情境,以全程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美
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音乐和图画给予人的情感影响是比较强烈的。在当今的教育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教学综合地利用声音、图画、文字、表格等媒介进行教学,不但能更形象地表达出文章构造的意境,而且还能生动地营造出一种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荷塘月色》,可随着《春江花月夜》轻柔的乐韵播放朱自清在宁静的夜晚,徐步漫游荷塘的情景,展示月下荷塘的柔美景色。通过视觉、听觉等颇具美感的方式,把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当时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但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他关心国家前途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跃然屏上,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的跟随朱自清一起,在宁静的夜里徐步漫游荷塘。
(二)实验创设情境美
在教学授课之前,先让学生做一些与教材有关,并且趣味性比较浓的实验,这既使学生感到新鲜又能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1]。创设实验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耳聆听,动脑思考。如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死海不死》,可以先做个有趣的实验,给学生水、盐、鸡蛋三种材料,让他们做使鸡蛋漂浮起来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手脑并用,伴随着好奇而快乐的情绪,去学习课文普及的地理知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叙述和说明死海的特征和形成过程,让学生看到人类对死海的开发与利用的同时,更多地关心死海未来的命运。给人们敲响保护死海的警钟,激励人们为了死海“不死”,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科学的研究。
(三)幽默创设情境美
教师在授课时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感情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和谐状态和情感共鸣的形成。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2]。所以,今天的素质教育,特别是美育,更要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主要是从审美感知,审美领悟的基础上获得美的情感享受。它通过语文教材中美育因素的熏陶感染和情感体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获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内涵,通过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同时还应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从而产生审美激情,张扬审美个性。
(一)开展美读欣赏美
叶圣陶先生把所有情感的朗读称为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3]。而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深入领会语言文学技巧的过程。由此可见朗读是学生欣赏美的第一步。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吟诵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变成活的语气。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创设良好的欣赏氛围,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情韵和气势,以达到怡情怡性目的。在美读过程中,应处理好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以及情感的变化,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唤起学生对文章形象爱憎分明的审美判断。当然美读也必须有对文章有较深入理解的前提,如果没有理解文章,只是机械的朗读,那么效果将毫无显现。
(二)展开想象欣赏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3]。突出了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因而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审美对象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再现和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审美想象实际上是一种立足现实,又跨越时空的思维活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动态,化虚幻为实物、化无声为有声,塑造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的过程。
三、结语
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坚持向学生进行美育熏陶,不但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更能帮助他们在思想上,灵魂上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健全的人。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这种素养不仅在于语文能力,还包括审美情趣,文学欣赏能力,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C].邵瑞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01)
[2]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论文选[C].徒周,维加.北京:中外出版社,1951年初版
[3]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