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学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学习、情感的激发、习惯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以耳濡目染的方式,通过亲历亲为的实践,在家庭、学校、生活中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 生活教育 主动创造 创新精神
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的、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生活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他坚决反对死灌、死背、死考,反对只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强调“教学做合一”,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新教育。
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很多孩子由于父母过于忙碌,由爷爷奶奶照顾,从小受到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实,这样他们在生活中受到的教育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他们就如温室的花朵一样,到外面遇到风雨就会倒下。这种不合理的生活就意味着不合理的教育。还记得我刚接手一年级新班时,班级里有个小男孩,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从来不喜欢用嘴巴说,只用形体语言表示,和班里的同学交流存在很大的沟通困难,自然朋友就很少。针对这一现象,我特意进行了家访,从家长口中得知,该生自幼被他的爸爸管得很严,一旦稍有差池,就会遭到打骂,这就造就了他现在孤僻的性格。为此,我在班里组织了一个“传悄悄话”游戏,让这个小男孩把想表达的话悄悄说给他的同桌听,起初他不肯,在同桌的再三鼓励下,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然后让他的同桌传达给其他同学听,慢慢地,我再让他把自己的意愿传给身边的几个好朋友听,逐渐锻炼他的胆量。同时,我还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对待孩子不能运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一年过去了,该生已经能正常和同班同学交往了,虽然声音很低,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再现现实生活
新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的的课程。陶行知的创造教育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具体提出的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的观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在教室里、校园里,学生只能感受到自然的一部分,让孩子走到鸟语花香、勃勃生机的大自然中,让他们通过色彩、声音、感受来想象和创造。给学生一支画笔、一张白纸,他们可以绘出各种美妙的世界。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自由的生活,在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习作1《春游的建议》时,让学生回想自己春天时,曾经和爸爸妈妈去过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参观游玩过,简要说一说当时欣赏到的美景、游玩的心情。同学们迅速形成讨论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
陈阳同学绘声绘色地向大家讲述了苏州金鸡湖的来历:据说春秋时期,勾践进贡了西施之后,夫差只顾和西施在城西灵岩山姑苏台享乐游玩,不理政事。吴王夫差聪慧的女儿琼姬多次提醒父亲提防勾践。可夫差没有听信她的话,反而受西施挑拨,把琼姬赶到苏州城东大湖中的一个荒岛上“面湖思过”。后人为了纪念琼姬,便把这个湖泊叫做“琼姬湖”,把她所葬的地方称为“琼姬墩”。由于吴语中的“琼姬”念起来和“金鸡”的读音相近,渐渐地“琼姬湖”就被人们称为“金鸡湖”了。同学们听后都表示想去见一见那善良聪慧的琼姬。
谢宇威同学则向大家展示了另一个别样的乡村风貌:“我外公外婆住在乡下,每年春天,那里有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吸引了许多蝴蝶,如果不仔细观察,你会分不清哪朵是花,哪只是蝴蝶。外公的菜地旁有一棵桃树,开着粉红粉红的花,美丽极了……”当谢宇威还沉浸在自己的乡村梦中时,其他同学就已经开始向往这美景了:“太美了,可惜我没有住在乡下的外公外婆。”“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油菜花呢!”“这周末,我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到乡下采风去。”现在的孩子都出生在大城市,见惯了高楼大厦,对于城市里的一切可以说是毫不陌生,可是乡下这种对于我们小时候来讲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地方,在现在孩子们看来却是天堂。这样可让孩子们在讨论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讨论的内容又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有话可说,最终有话可写。
三、实践——认识——再实践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如何使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自主地链接?思品新课程指出:“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情感,促进品质的形成。生活是个大家庭,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把社会生活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研究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启发,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深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反复实践,慢慢习得,从而积累生活经验,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教育者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充分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实践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和模仿者。
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我要求写《我的家乡》,动笔之前,我先布置了一个作业,利用周末和父母一起去周围的山上欣赏自然景观,游览乐园、书店、商场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全面感知家乡的面貌。回到家后听听祖父辈说说他们那个年代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再听听父母说说家乡有什么变化,最后和自己看到的家乡作比较,感受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不仅要用言语来规劝学生,更要以行动来感染学生。我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我要做一个真实的人,用我的善良去教会学生善良,用我的努力去教会学生努力,用我的坚强去教会学生坚强,用我的微笑去教会学生微笑……所以,我不要做一个口是心非的教师。我要将教育融入我的生活之中,我要在生活中教育自己和引领学生。 正值学校扩建之际,上下学的路上尘土飞扬,尤其下雨天时,校门口那条泥泞的小路总使一些步行同学的鞋底沾满了泥巴,这些泥巴又被带到了教室。几天下来,这些泥巴就变成尘土飞扬在教室的每个角落里。每天的值日生很负责,总把教室里打扫得非常干净。怎样才能防止把泥巴带进教室呢?我和几个班干部商量出了一个办法,一到下雨天,就在教室门口放上一小块毯子,让每个同学进教室门之前先在毯子上把泥巴磨干净,起初效果并不好,大部分同学只是象征性地在毯子上跳几下就直奔进教室了。又一个下雨天,我故意稍迟才进教室,进门的一刹那,我的脚停在了毯子上,认真细致地在毯子上摩擦着,尽量把鞋底的泥巴弄干净,然后不紧不慢地走进教室开始早读,中间我并没有说一句话。在往后的日子里,值日生反映教室里的尘土变少了,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做到进门前先把鞋子弄干净了,个别同学即使想冲进教室,但看到那么干净整洁的地面也会不好意思地退出去,认真把鞋底的泥巴弄干净再进去。这就是身教的魅力。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不再哭闹了。曾妻一进家门,只见曾子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妻一见慌了,赶快制止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人。再说,你要是欺骗了孩子,孩子就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番话,知道自己错了,后悔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可在生活中,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虽然当时答应了,可承诺却迟迟没有兑现。心理学家的调查让人很震惊,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包括电视节目、书本、玩具及父母的郊游承诺,孩子起码可以牢记半年以上,不会轻易忘记。一位心理学家说:“许多家长对孩子哪怕很小的错误都不能容忍,其实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很多错误、缺点都是从家长身上学来的。比如乱穿马路、爱慕虚荣、说话不算数等,看似事小,可孩子都记在了心里。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的一些不足往往是家长的翻版。”
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只有与生活联系才能充满活力。因此,我们只有树立生活化的道德教育理念,坚持以生活为准绳,敞开课堂的大门,将思品教学从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与生活“全方位、零距离接触”,做到在生活中“知”,在生活中“行”,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才能指引我们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过上幸福、美好、充满道德的社会生活。要坚持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中的教育就是最真实、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 生活教育 主动创造 创新精神
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的、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生活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他坚决反对死灌、死背、死考,反对只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强调“教学做合一”,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新教育。
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很多孩子由于父母过于忙碌,由爷爷奶奶照顾,从小受到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实,这样他们在生活中受到的教育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他们就如温室的花朵一样,到外面遇到风雨就会倒下。这种不合理的生活就意味着不合理的教育。还记得我刚接手一年级新班时,班级里有个小男孩,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从来不喜欢用嘴巴说,只用形体语言表示,和班里的同学交流存在很大的沟通困难,自然朋友就很少。针对这一现象,我特意进行了家访,从家长口中得知,该生自幼被他的爸爸管得很严,一旦稍有差池,就会遭到打骂,这就造就了他现在孤僻的性格。为此,我在班里组织了一个“传悄悄话”游戏,让这个小男孩把想表达的话悄悄说给他的同桌听,起初他不肯,在同桌的再三鼓励下,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然后让他的同桌传达给其他同学听,慢慢地,我再让他把自己的意愿传给身边的几个好朋友听,逐渐锻炼他的胆量。同时,我还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对待孩子不能运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一年过去了,该生已经能正常和同班同学交往了,虽然声音很低,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再现现实生活
新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的的课程。陶行知的创造教育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具体提出的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的观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在教室里、校园里,学生只能感受到自然的一部分,让孩子走到鸟语花香、勃勃生机的大自然中,让他们通过色彩、声音、感受来想象和创造。给学生一支画笔、一张白纸,他们可以绘出各种美妙的世界。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自由的生活,在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习作1《春游的建议》时,让学生回想自己春天时,曾经和爸爸妈妈去过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参观游玩过,简要说一说当时欣赏到的美景、游玩的心情。同学们迅速形成讨论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
陈阳同学绘声绘色地向大家讲述了苏州金鸡湖的来历:据说春秋时期,勾践进贡了西施之后,夫差只顾和西施在城西灵岩山姑苏台享乐游玩,不理政事。吴王夫差聪慧的女儿琼姬多次提醒父亲提防勾践。可夫差没有听信她的话,反而受西施挑拨,把琼姬赶到苏州城东大湖中的一个荒岛上“面湖思过”。后人为了纪念琼姬,便把这个湖泊叫做“琼姬湖”,把她所葬的地方称为“琼姬墩”。由于吴语中的“琼姬”念起来和“金鸡”的读音相近,渐渐地“琼姬湖”就被人们称为“金鸡湖”了。同学们听后都表示想去见一见那善良聪慧的琼姬。
谢宇威同学则向大家展示了另一个别样的乡村风貌:“我外公外婆住在乡下,每年春天,那里有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吸引了许多蝴蝶,如果不仔细观察,你会分不清哪朵是花,哪只是蝴蝶。外公的菜地旁有一棵桃树,开着粉红粉红的花,美丽极了……”当谢宇威还沉浸在自己的乡村梦中时,其他同学就已经开始向往这美景了:“太美了,可惜我没有住在乡下的外公外婆。”“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油菜花呢!”“这周末,我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到乡下采风去。”现在的孩子都出生在大城市,见惯了高楼大厦,对于城市里的一切可以说是毫不陌生,可是乡下这种对于我们小时候来讲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地方,在现在孩子们看来却是天堂。这样可让孩子们在讨论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讨论的内容又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有话可说,最终有话可写。
三、实践——认识——再实践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如何使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自主地链接?思品新课程指出:“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情感,促进品质的形成。生活是个大家庭,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把社会生活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研究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启发,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深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反复实践,慢慢习得,从而积累生活经验,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教育者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充分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实践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和模仿者。
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我要求写《我的家乡》,动笔之前,我先布置了一个作业,利用周末和父母一起去周围的山上欣赏自然景观,游览乐园、书店、商场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全面感知家乡的面貌。回到家后听听祖父辈说说他们那个年代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再听听父母说说家乡有什么变化,最后和自己看到的家乡作比较,感受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不仅要用言语来规劝学生,更要以行动来感染学生。我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我要做一个真实的人,用我的善良去教会学生善良,用我的努力去教会学生努力,用我的坚强去教会学生坚强,用我的微笑去教会学生微笑……所以,我不要做一个口是心非的教师。我要将教育融入我的生活之中,我要在生活中教育自己和引领学生。 正值学校扩建之际,上下学的路上尘土飞扬,尤其下雨天时,校门口那条泥泞的小路总使一些步行同学的鞋底沾满了泥巴,这些泥巴又被带到了教室。几天下来,这些泥巴就变成尘土飞扬在教室的每个角落里。每天的值日生很负责,总把教室里打扫得非常干净。怎样才能防止把泥巴带进教室呢?我和几个班干部商量出了一个办法,一到下雨天,就在教室门口放上一小块毯子,让每个同学进教室门之前先在毯子上把泥巴磨干净,起初效果并不好,大部分同学只是象征性地在毯子上跳几下就直奔进教室了。又一个下雨天,我故意稍迟才进教室,进门的一刹那,我的脚停在了毯子上,认真细致地在毯子上摩擦着,尽量把鞋底的泥巴弄干净,然后不紧不慢地走进教室开始早读,中间我并没有说一句话。在往后的日子里,值日生反映教室里的尘土变少了,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做到进门前先把鞋子弄干净了,个别同学即使想冲进教室,但看到那么干净整洁的地面也会不好意思地退出去,认真把鞋底的泥巴弄干净再进去。这就是身教的魅力。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不再哭闹了。曾妻一进家门,只见曾子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妻一见慌了,赶快制止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人。再说,你要是欺骗了孩子,孩子就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番话,知道自己错了,后悔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可在生活中,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虽然当时答应了,可承诺却迟迟没有兑现。心理学家的调查让人很震惊,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包括电视节目、书本、玩具及父母的郊游承诺,孩子起码可以牢记半年以上,不会轻易忘记。一位心理学家说:“许多家长对孩子哪怕很小的错误都不能容忍,其实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很多错误、缺点都是从家长身上学来的。比如乱穿马路、爱慕虚荣、说话不算数等,看似事小,可孩子都记在了心里。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的一些不足往往是家长的翻版。”
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只有与生活联系才能充满活力。因此,我们只有树立生活化的道德教育理念,坚持以生活为准绳,敞开课堂的大门,将思品教学从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与生活“全方位、零距离接触”,做到在生活中“知”,在生活中“行”,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才能指引我们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过上幸福、美好、充满道德的社会生活。要坚持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中的教育就是最真实、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