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开门见山,先入为主;巧设悬念,激发情感;创设疑问,启迪思维;故事吸引,情境感染;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等十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二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后进生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要常抓不懈。后进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半功倍。后进生身上也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也有他们的优点,只有你有爱心、诚心、耐心,你就会发现,你就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能转化他们。对待这类学生应加强学习目的、动机的教育,和他们一起定下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用校规校纪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弱点,健康地成长起来。总之,教育后进生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而我只是刚刚跨过了门槛。
三、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初中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初中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初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初中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初中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点拨动情,唤起情感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为有情人。教师在点拨讲析课文之前,首先要熟透教材,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其次,语文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增强情感的表达能力,把其中的内涵化为自己的情思,再用自己的“情”去打动学生,以情动人,这样学生就会从中受到感染。如讲《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时的情景,教师应进入境界,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喃喃自语,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这样,审美的主体和客体便融为一体,情景交融,达到唤起学生情感的目的。再次,教师在点拨讲析课文的过程中,要用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课堂的收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学生回答中肯、陈述精彩时,教师包含激情地来一句“看,这就是我们班同学的真正风采!”,学生回答很糟时,来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我吧,给一点鼓励”。
总之,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与关键的环节和内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完善的情感因素,促使其对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认真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建立教育“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包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在充满爱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于漪有一句口头禅:“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语文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从而成为优秀的語文教师。
参考文献:
[1]章国纲.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初探[J].语文学刊,2009(03).
[2]李柏军.激发初中语文中学生情感教育的思考[J].中学语文园,2003(06)
[3]覃英念.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东方青年.教师,2011(4).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二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后进生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要常抓不懈。后进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半功倍。后进生身上也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也有他们的优点,只有你有爱心、诚心、耐心,你就会发现,你就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能转化他们。对待这类学生应加强学习目的、动机的教育,和他们一起定下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用校规校纪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弱点,健康地成长起来。总之,教育后进生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而我只是刚刚跨过了门槛。
三、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初中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初中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初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初中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初中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点拨动情,唤起情感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为有情人。教师在点拨讲析课文之前,首先要熟透教材,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其次,语文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增强情感的表达能力,把其中的内涵化为自己的情思,再用自己的“情”去打动学生,以情动人,这样学生就会从中受到感染。如讲《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时的情景,教师应进入境界,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喃喃自语,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这样,审美的主体和客体便融为一体,情景交融,达到唤起学生情感的目的。再次,教师在点拨讲析课文的过程中,要用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课堂的收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学生回答中肯、陈述精彩时,教师包含激情地来一句“看,这就是我们班同学的真正风采!”,学生回答很糟时,来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我吧,给一点鼓励”。
总之,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与关键的环节和内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完善的情感因素,促使其对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认真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建立教育“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包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在充满爱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于漪有一句口头禅:“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语文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从而成为优秀的語文教师。
参考文献:
[1]章国纲.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初探[J].语文学刊,2009(03).
[2]李柏军.激发初中语文中学生情感教育的思考[J].中学语文园,2003(06)
[3]覃英念.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东方青年.教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