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目得到2012年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资助;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的资助;北方工业大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资助;2012年北方工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研究项目资助。)
摘要:什刹海位于北京中轴线附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本应该是民众休闲、感受历史、享受时尚的胜地,然而现状存在的一些矛盾(交通不便、植物种植单一、违章建筑的随意搭建等等),已经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什刹海的发展。承载着老北京文化风韵且有历史意义的景观日渐侵蚀殆尽。北京国际化与现代化,历史水系周边景观所带来的问题显得更加严峻。本论文即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还给人们一个在碧湖绿柳、鸟笼棋局之间的一片珍贵的自然之“海”。
关键词: 什刹海;保护;改造;水系;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9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名称:2012年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指导教师:杨鑫 组员: 杜红娟 付宏志 刘晓蔚 唐瑭 杨灏 张依冉
一、背景
1.1地理位置优越[1]
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位处北京旧城西北部,跨两个城区(东城区、西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厂桥、新街口、安定门)及三十三个居委会。总面积301.57ha,约占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总和(约1000ha)的30%,是所有历史文化保护区中面积最大者。(图1-2)
图1 什刹海现状照片
1.2文化底蕴深厚
什刹海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周边有不少典型的古建筑,例如郭沫若纪念馆、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会贤堂、恭王府及花园等。同时,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内城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于老北京特色的传统风景地区和居民保留地区。
1.3历史悠久
什刹海地区历史悠久,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元代,区内不少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此外,在本地居住着的居民有很多是长期居住于此,还有一些至少也住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他们都是老北京淳朴热情的邻里生活的重要体现。
1.4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尽管什刹海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众多的问题。比如一些违章建筑的加建,一部分重要的文物古建破损严重、亟待修复,居民区存在严重的“脏乱差”的现象(图2);周边的植物配置杂乱;道路交通方式混乱,车辆随意停放;水体单一且存在污染的现象。
什刹海作为古都之源、文化之源,应该是民众休闲、感受历史、享受时尚的胜地,然而现状存在的一些矛盾,已经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什刹海的发展。因此选择此地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力图把什刹海打造成一个游客和当地居民们旅游和休闲散步的亲睐之地。
图2 什刹海现状照片
二、什刹海项目简介
2.1概述
北京城内历史上形成的六海水系,南有南海、中海(合称中南海)、北海,北有前海、后海和西海。西海又称积水潭,前海又称什刹海,北部三海一般也统称什刹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2.2现状分析
2.2.1区位分析
什刹海风景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北部,跨两个城区(东城区、西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厂桥、新街口、安定门)及三十三个居委会。由什刹海(又名前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三个相连的湖泊组成。东面靠近北京城中轴线,南邻地安门西大街,南面正对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图3)
图3 什刹海地理位置
2.2.2什刹海周边建筑情况
现状建筑主要为居民区、酒吧餐饮、文物古建等三类建筑。
居民区大多保留了原有建筑形式,以典型的四合院为主。但是居住区周围环境卫生不好,没有一些隔音设施,导致了居住区周围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居住区中私搭乱建现象很严重,这些民居大多结构老化、漆皮脱落、毁损脏污,且院内质量低劣、用材构造简单。
酒吧餐饮区[3]的建筑既有古典的韵味,也有现代的相融。各式的酒吧,各种新奇的创意,都在这里竞相开放,还有一些装修颇为讲究的酒吧也为这条街增添了一番别有的风味。(图4)其中一些酒吧存在着严重的私搭乱建的现象,或者将室外茶座摆放在道路上,阻碍了人们出行且影响了室外景观效果。
图4 什刹海酒吧现状
一些文物古建基本上也采取保留原有建筑形式或是后期恢复成原有形式,以体现其原始的风貌,这些文物古建也为当地增加了浓厚的历史内涵。(图5)
图5 什刹海周边景物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2.2.3什刹海植物概况
什刹海地区现状植物种类选择单调,种植手法混乱。(图6)一些行道树没有起到很好的遮阴效果。植物在垂直方向没有层次,很多地方种植只考虑乔木种植或者少量的灌木种植,没有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图7)什刹海地区存在一些被保护的古树,这些古树长势良好,但是没有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所以无法体现其经过多年洗礼而表现出来的风韵。
图6 什刹海周边植物分析图图7 什刹海植物现状照片
2.2.4什刹海现状道路情况
什刹海地区现状道路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形态,大部分道路可以通过较小型的车辆,也有一些道路比较狭窄。(图8)现状交通方式混乱,人行道和车行道分区不明确。乱停车现象严重,不仅是对现状景观的一种破坏,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
图8 什刹海街道胡同现状图
2.2.5什刹海现状水体情况
现状水体主要存在问题为水体轻微污染,局部地区水体有垃圾,水生植物单一。水面不论是植物还是其他设施很少,导致水面景观单调。为了更加美化什刹海的游览环境,2011年什刹海湖边护栏更换成清一色的汉白玉围栏,一改沿用了几十年的铁护栏。然而这些护栏也阻碍了人们与水的互动和交流,也使得湖面少了一点亲切性。
2.2.6什刹海土地使用规划图
什刹海周边用地分为宗教用地、行政办公用地、贸易资讯用地、住宅用地、商业服务用地、其他用地、住宅公建兼容用地、公共绿地、社会停车用地、水域。(图9)
图9 土地使用规划图
2.2.7什刹海游客活動情况研究
通过对什刹海地带的实际调研,得出在什刹海游客中,他们的身份大约47%为当地居民,26%为北京游客,16%为外国游客,11%为外地游客。其中年龄在10-20岁之间的游客占6%,在21-30岁之间的游客为69%,31-50岁之间的游客占12%,50岁以上的游客占13%。(图10-11)
图10 什刹海水体及周边改造调查问卷
图11 什刹海游客活动分析图
三、什刹海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3.1清理违章建筑、修缮维护文物古建
对于存在私搭乱建的餐饮建筑,依据什刹海区土地使用规划进行清理。整合现状酒吧、创意小店等资源,形成酒吧街具有现代气息的滨水景观。保护修缮文物古建,以体现其原有古色古香的历史风貌。居民区建筑适当加固修缮,彻底清除一些居住区外的垃圾,并对居住区外围采取一定的绿化措施,在隔断外界噪音的同时,也增添了景观效果。
3.2增大绿化,合理配植[1]
3.2.1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种植方式
通过采用规则式种植或者自然式种植等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植物造景效果。(图12)
图12 什刹海绿地植物配置意向图
3.2.2植物配置突出季节性特点
在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游览区,力图做到四季皆有景可赏。
3.2.3全面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
全面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即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利用植物色彩渲染空间气氛,烘托主题;利用植物香气丰富意境;利用听声创造出一个淡雅幽静、温馨和谐的氛围。
3.2.4配置植物从总体着眼
平面上考虑植物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竖向上注意树冠线,组织透视线,重视植物层次,远近观赏效果。
3.2.5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适地 适树
按绿地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比如行道树要满足庇荫的功能,同时要选用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的树种。
3.3道路梳理,人车分流
合理规划道路流线,实现人车分流,将道路交通方式明确分为车行路线和步行路线,禁止再出现人车混行的局面,并对机动车辆采取限制放行。设置集中的停车场,禁止出现道路上随意停放车辆的混乱局面。清理酒吧街前面的室外茶座。
3.4增加水生植物、动物
对于局部水体有垃圾的情况进行彻底的清理,保持湖面的整洁与美观。在湖面上补植荷花、莲花、芦苇等水生植物,为湖面增添一定的生气。在一定区域的水面可以进行放养一定的鸳鸯、野鸭等水生动物,进一步为湖面增加一定的生命力。
四、设计目标
4.1将什刹海地区打造为健身散步的好去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紧张快节奏的城市中,人们更需要一个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抛开尘世的烦恼,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清晨,人们可以沿着湖边慢跑,夜晚,人们可以沿着湖面静静的散步,这样的一个环境,不仅仅是人们肉体上需要的一个场所,更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什刹海地区打造成为一个这样惬意的健身散步场所。(图13)
图13 什刹海规划意向图
4.2将什刹海地区打造为城市氧吧
春天,大地复苏,春暖花开,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夏天,湖水碧蓝见底,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湖边上,湖面上开满了大朵的粉色荷花。秋天,银杏树的落叶洒满了一地,放眼望去,满眼的金黄色尽收眼底。冬天,一切又重新回归了寂静,杨树柳树只剩下孤独的树干,然而这时的松柏又为这样的孤独增添了一丝绿色,生命的对比更彰显出别有的一番韵味。
以上这番美丽的景象就是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从而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效果,让每个季节都有景可观,每个季节都有着鲜活的气息和自然的灵气。(图14)
图14 什刹海规划意向图
4.3将什刹海地区打造为京城旅游胜地
什刹海地区拥有“滨海、风光、人文、古迹”四大类旅游资源,且地理环境优越,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基于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什刹海成为了游客和当地居民们旅游和休闲散步的亲睐之地。依托于周边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在什刹海地区定期举办各种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设置多种交通方式,比如老北京特色的三轮车或者双人自行车,让人们坐在三轮车或者自己骑在车上,感受老北京的文化与内涵。在酒吧一条街,鼓励各种特色的現代形式或是传统形式,让现代与传统尽情的碰撞交融,从而变成一个更加吸引人的场所。讲文物古建进行修缮维护,并且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宣传其文化内涵,让人们参观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它的精神文化价值,以便使之成为一个更加适合游人们观光游览的好去处。(图15)
图15 什刹海规划意向图
五、概念规划设计
5.1设计理念
整体设计理念为“北京城中的绿宝石——从高密度城市中寻找绿色”。此理念的传达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灵感来源和表达手法。
5.1.1灵感来源
植物、路网、水体可以看作是贯穿什刹海主线的三大主体。设计主要从植物、路网、水体三者中获取灵感, 并采取一定的形式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
5.1.2表达手法
植物充满绿色即用单体叶子概括,将什刹海中错综复杂的路网抽象成叶脉,把来自什刹海养料输送到各地,而什刹海这颗明珠则比喻成绿宝石,并将三者用红色丝带联系起来,从而在碧湖绿柳、鸟笼棋局之间,形成一片珍贵的自然之“海”。(图16)
图16 什刹海规划设计理念图
5.2初步规划
通过对什刹海的现状调研与后期分析,以及与设计理念的融合,最终将什刹海地区分为酒吧艺术区、生态教育区、赏景游览区、文化教育区、健身慢跑区五个主要功能区以及作为什刹海主导地位的水体区。(图17)
酒吧艺术区有着怡情的酒吧格调,静谧的咖啡小屋,亲水的露天座位,雅致的中式茶馆等等。无论是京戏唱腔,还是现代音乐,什刹海以其独有的风情演绎着现代人特有的情趣。
生态教育是指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生态教育区的创建意在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态意识,塑造生态文明的社会。
赏景游览区给人们欣赏什刹海的美丽风景提供了一个驻足观赏的场地。主要设置视线开阔的区域,以便人们充分地与什刹海沟通交流。
文化教育区主要是指存留一些古建的区域,比如宋庆龄故居、火神庙等具有文化价值的重点文物保护区。文化教育区的设置在进一步保护这些重点文物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什刹海文化底蕴的机会,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什刹海地区的文化内涵。
健身慢跑区基本上可以环什刹海水体一圈,清晨中沐浴着清新的空气,人们可以暂时地忘掉浮躁的现实生活,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傍晚,美丽的夕阳、平静的什刹海以及沉默的古建,交织在一起,也可以感受到什刹海别样的风致。
图17 什刹海规划功能分区图
结束语
北京市什刹海地区的改造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改善了生活条件,也保留了老北京古老而弥足珍贵的文化经典,同时也为游人们提供了一个游览观光的好去处。不管是从表面上体现出来的景观效果与风貌,还是对于人们的内心来说,这种改造形式都是极其具有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这种老北京特色和精神不仅是在什刹海地区,在北京各个地区都要继续传承弘扬下去,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感受着老北京文化的气息。
参考文献:
【1】顾小玲《景观植物配置设计》[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03
【2】段柄仁《什刹海》[M] 北京出版社2005
【3】郑南《杯中的海 什刹海酒吧风情》[M] 华文出版社 2004-1-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摘要:什刹海位于北京中轴线附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本应该是民众休闲、感受历史、享受时尚的胜地,然而现状存在的一些矛盾(交通不便、植物种植单一、违章建筑的随意搭建等等),已经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什刹海的发展。承载着老北京文化风韵且有历史意义的景观日渐侵蚀殆尽。北京国际化与现代化,历史水系周边景观所带来的问题显得更加严峻。本论文即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还给人们一个在碧湖绿柳、鸟笼棋局之间的一片珍贵的自然之“海”。
关键词: 什刹海;保护;改造;水系;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9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名称:2012年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指导教师:杨鑫 组员: 杜红娟 付宏志 刘晓蔚 唐瑭 杨灏 张依冉
一、背景
1.1地理位置优越[1]
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位处北京旧城西北部,跨两个城区(东城区、西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厂桥、新街口、安定门)及三十三个居委会。总面积301.57ha,约占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总和(约1000ha)的30%,是所有历史文化保护区中面积最大者。(图1-2)
图1 什刹海现状照片
1.2文化底蕴深厚
什刹海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周边有不少典型的古建筑,例如郭沫若纪念馆、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会贤堂、恭王府及花园等。同时,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内城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于老北京特色的传统风景地区和居民保留地区。
1.3历史悠久
什刹海地区历史悠久,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元代,区内不少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此外,在本地居住着的居民有很多是长期居住于此,还有一些至少也住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他们都是老北京淳朴热情的邻里生活的重要体现。
1.4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尽管什刹海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众多的问题。比如一些违章建筑的加建,一部分重要的文物古建破损严重、亟待修复,居民区存在严重的“脏乱差”的现象(图2);周边的植物配置杂乱;道路交通方式混乱,车辆随意停放;水体单一且存在污染的现象。
什刹海作为古都之源、文化之源,应该是民众休闲、感受历史、享受时尚的胜地,然而现状存在的一些矛盾,已经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什刹海的发展。因此选择此地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力图把什刹海打造成一个游客和当地居民们旅游和休闲散步的亲睐之地。
图2 什刹海现状照片
二、什刹海项目简介
2.1概述
北京城内历史上形成的六海水系,南有南海、中海(合称中南海)、北海,北有前海、后海和西海。西海又称积水潭,前海又称什刹海,北部三海一般也统称什刹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2.2现状分析
2.2.1区位分析
什刹海风景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北部,跨两个城区(东城区、西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厂桥、新街口、安定门)及三十三个居委会。由什刹海(又名前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三个相连的湖泊组成。东面靠近北京城中轴线,南邻地安门西大街,南面正对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图3)
图3 什刹海地理位置
2.2.2什刹海周边建筑情况
现状建筑主要为居民区、酒吧餐饮、文物古建等三类建筑。
居民区大多保留了原有建筑形式,以典型的四合院为主。但是居住区周围环境卫生不好,没有一些隔音设施,导致了居住区周围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居住区中私搭乱建现象很严重,这些民居大多结构老化、漆皮脱落、毁损脏污,且院内质量低劣、用材构造简单。
酒吧餐饮区[3]的建筑既有古典的韵味,也有现代的相融。各式的酒吧,各种新奇的创意,都在这里竞相开放,还有一些装修颇为讲究的酒吧也为这条街增添了一番别有的风味。(图4)其中一些酒吧存在着严重的私搭乱建的现象,或者将室外茶座摆放在道路上,阻碍了人们出行且影响了室外景观效果。
图4 什刹海酒吧现状
一些文物古建基本上也采取保留原有建筑形式或是后期恢复成原有形式,以体现其原始的风貌,这些文物古建也为当地增加了浓厚的历史内涵。(图5)
图5 什刹海周边景物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2.2.3什刹海植物概况
什刹海地区现状植物种类选择单调,种植手法混乱。(图6)一些行道树没有起到很好的遮阴效果。植物在垂直方向没有层次,很多地方种植只考虑乔木种植或者少量的灌木种植,没有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图7)什刹海地区存在一些被保护的古树,这些古树长势良好,但是没有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所以无法体现其经过多年洗礼而表现出来的风韵。
图6 什刹海周边植物分析图图7 什刹海植物现状照片
2.2.4什刹海现状道路情况
什刹海地区现状道路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形态,大部分道路可以通过较小型的车辆,也有一些道路比较狭窄。(图8)现状交通方式混乱,人行道和车行道分区不明确。乱停车现象严重,不仅是对现状景观的一种破坏,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
图8 什刹海街道胡同现状图
2.2.5什刹海现状水体情况
现状水体主要存在问题为水体轻微污染,局部地区水体有垃圾,水生植物单一。水面不论是植物还是其他设施很少,导致水面景观单调。为了更加美化什刹海的游览环境,2011年什刹海湖边护栏更换成清一色的汉白玉围栏,一改沿用了几十年的铁护栏。然而这些护栏也阻碍了人们与水的互动和交流,也使得湖面少了一点亲切性。
2.2.6什刹海土地使用规划图
什刹海周边用地分为宗教用地、行政办公用地、贸易资讯用地、住宅用地、商业服务用地、其他用地、住宅公建兼容用地、公共绿地、社会停车用地、水域。(图9)
图9 土地使用规划图
2.2.7什刹海游客活動情况研究
通过对什刹海地带的实际调研,得出在什刹海游客中,他们的身份大约47%为当地居民,26%为北京游客,16%为外国游客,11%为外地游客。其中年龄在10-20岁之间的游客占6%,在21-30岁之间的游客为69%,31-50岁之间的游客占12%,50岁以上的游客占13%。(图10-11)
图10 什刹海水体及周边改造调查问卷
图11 什刹海游客活动分析图
三、什刹海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3.1清理违章建筑、修缮维护文物古建
对于存在私搭乱建的餐饮建筑,依据什刹海区土地使用规划进行清理。整合现状酒吧、创意小店等资源,形成酒吧街具有现代气息的滨水景观。保护修缮文物古建,以体现其原有古色古香的历史风貌。居民区建筑适当加固修缮,彻底清除一些居住区外的垃圾,并对居住区外围采取一定的绿化措施,在隔断外界噪音的同时,也增添了景观效果。
3.2增大绿化,合理配植[1]
3.2.1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种植方式
通过采用规则式种植或者自然式种植等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植物造景效果。(图12)
图12 什刹海绿地植物配置意向图
3.2.2植物配置突出季节性特点
在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游览区,力图做到四季皆有景可赏。
3.2.3全面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
全面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即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利用植物色彩渲染空间气氛,烘托主题;利用植物香气丰富意境;利用听声创造出一个淡雅幽静、温馨和谐的氛围。
3.2.4配置植物从总体着眼
平面上考虑植物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竖向上注意树冠线,组织透视线,重视植物层次,远近观赏效果。
3.2.5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适地 适树
按绿地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比如行道树要满足庇荫的功能,同时要选用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的树种。
3.3道路梳理,人车分流
合理规划道路流线,实现人车分流,将道路交通方式明确分为车行路线和步行路线,禁止再出现人车混行的局面,并对机动车辆采取限制放行。设置集中的停车场,禁止出现道路上随意停放车辆的混乱局面。清理酒吧街前面的室外茶座。
3.4增加水生植物、动物
对于局部水体有垃圾的情况进行彻底的清理,保持湖面的整洁与美观。在湖面上补植荷花、莲花、芦苇等水生植物,为湖面增添一定的生气。在一定区域的水面可以进行放养一定的鸳鸯、野鸭等水生动物,进一步为湖面增加一定的生命力。
四、设计目标
4.1将什刹海地区打造为健身散步的好去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紧张快节奏的城市中,人们更需要一个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抛开尘世的烦恼,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清晨,人们可以沿着湖边慢跑,夜晚,人们可以沿着湖面静静的散步,这样的一个环境,不仅仅是人们肉体上需要的一个场所,更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什刹海地区打造成为一个这样惬意的健身散步场所。(图13)
图13 什刹海规划意向图
4.2将什刹海地区打造为城市氧吧
春天,大地复苏,春暖花开,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夏天,湖水碧蓝见底,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湖边上,湖面上开满了大朵的粉色荷花。秋天,银杏树的落叶洒满了一地,放眼望去,满眼的金黄色尽收眼底。冬天,一切又重新回归了寂静,杨树柳树只剩下孤独的树干,然而这时的松柏又为这样的孤独增添了一丝绿色,生命的对比更彰显出别有的一番韵味。
以上这番美丽的景象就是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从而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效果,让每个季节都有景可观,每个季节都有着鲜活的气息和自然的灵气。(图14)
图14 什刹海规划意向图
4.3将什刹海地区打造为京城旅游胜地
什刹海地区拥有“滨海、风光、人文、古迹”四大类旅游资源,且地理环境优越,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基于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什刹海成为了游客和当地居民们旅游和休闲散步的亲睐之地。依托于周边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在什刹海地区定期举办各种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设置多种交通方式,比如老北京特色的三轮车或者双人自行车,让人们坐在三轮车或者自己骑在车上,感受老北京的文化与内涵。在酒吧一条街,鼓励各种特色的現代形式或是传统形式,让现代与传统尽情的碰撞交融,从而变成一个更加吸引人的场所。讲文物古建进行修缮维护,并且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宣传其文化内涵,让人们参观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它的精神文化价值,以便使之成为一个更加适合游人们观光游览的好去处。(图15)
图15 什刹海规划意向图
五、概念规划设计
5.1设计理念
整体设计理念为“北京城中的绿宝石——从高密度城市中寻找绿色”。此理念的传达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灵感来源和表达手法。
5.1.1灵感来源
植物、路网、水体可以看作是贯穿什刹海主线的三大主体。设计主要从植物、路网、水体三者中获取灵感, 并采取一定的形式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
5.1.2表达手法
植物充满绿色即用单体叶子概括,将什刹海中错综复杂的路网抽象成叶脉,把来自什刹海养料输送到各地,而什刹海这颗明珠则比喻成绿宝石,并将三者用红色丝带联系起来,从而在碧湖绿柳、鸟笼棋局之间,形成一片珍贵的自然之“海”。(图16)
图16 什刹海规划设计理念图
5.2初步规划
通过对什刹海的现状调研与后期分析,以及与设计理念的融合,最终将什刹海地区分为酒吧艺术区、生态教育区、赏景游览区、文化教育区、健身慢跑区五个主要功能区以及作为什刹海主导地位的水体区。(图17)
酒吧艺术区有着怡情的酒吧格调,静谧的咖啡小屋,亲水的露天座位,雅致的中式茶馆等等。无论是京戏唱腔,还是现代音乐,什刹海以其独有的风情演绎着现代人特有的情趣。
生态教育是指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生态教育区的创建意在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态意识,塑造生态文明的社会。
赏景游览区给人们欣赏什刹海的美丽风景提供了一个驻足观赏的场地。主要设置视线开阔的区域,以便人们充分地与什刹海沟通交流。
文化教育区主要是指存留一些古建的区域,比如宋庆龄故居、火神庙等具有文化价值的重点文物保护区。文化教育区的设置在进一步保护这些重点文物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什刹海文化底蕴的机会,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什刹海地区的文化内涵。
健身慢跑区基本上可以环什刹海水体一圈,清晨中沐浴着清新的空气,人们可以暂时地忘掉浮躁的现实生活,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傍晚,美丽的夕阳、平静的什刹海以及沉默的古建,交织在一起,也可以感受到什刹海别样的风致。
图17 什刹海规划功能分区图
结束语
北京市什刹海地区的改造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改善了生活条件,也保留了老北京古老而弥足珍贵的文化经典,同时也为游人们提供了一个游览观光的好去处。不管是从表面上体现出来的景观效果与风貌,还是对于人们的内心来说,这种改造形式都是极其具有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这种老北京特色和精神不仅是在什刹海地区,在北京各个地区都要继续传承弘扬下去,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感受着老北京文化的气息。
参考文献:
【1】顾小玲《景观植物配置设计》[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03
【2】段柄仁《什刹海》[M] 北京出版社2005
【3】郑南《杯中的海 什刹海酒吧风情》[M] 华文出版社 2004-1-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