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教学的模式变革不断的更新,“微”改革的浪潮为我国的教育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学校教育课堂的翻转起到了指导性的意义。微课程渗透到了学习课堂中,师生被其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所吸引,使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受到了强大的冲击。《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而是运用多种网络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效的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本文介绍了“微课”教学的作用,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教学常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计算机的技术浪潮带来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网络信息化的革命给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技术及对内容的精度反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尤其在近年来,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依赖,选择更多的形式来投其所好,呼吁更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来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通道路。因此,“微课”应运而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微课”形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现了教育领域与时俱进的改革性,促使教与学相得益彰,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微课”的内含和特征
“微课”起源于美国。它是将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内容,以视频为载体,围绕着教学视频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短且有效
“微课”教学体现在“微”字上,短而精,教学时间在一般限制在学生认知的时间范畴内,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视觉停留规律来设定,学生也可以依学习情绪来调节学习时间,内容随时暂停或回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4-8分钟的教学时间,是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思维敏捷的时间,整个教学时间都在高效的学习状态下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2、内容精要
“微课”教学内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相比,内容设计短小精悍,切中课堂的主题与焦点问题,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与疑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重点对知识点进行突破,形成一个微小的空间,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分解。
3、资源容量有限
在“微课”的视频里,教学内容都要经过精选提炼,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有限的容量中进行视频在线播放。学生在线观看多媒体格式的教学内容,将视频的教学课程下载到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设备上,对疑点和难点可以反复回放,不断进行推敲和琢磨,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沟通,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地反复学习。
4、情景交融。
“微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了多媒体素材,课件与真实的教学环境相匹配,营造出一种理论与现实相融合的教学资源氛围,它突破传统的教学资源局限,开拓出将某一个知识点以短小精悍的视频格式的教学模式,阐述知识点的全过程,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交流、学习评价和在线答疑等辅助手段来提高理论基础的学习。创设师生之间的友情和谐的教学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造计算机课堂“心灵之约”,紧紧扣住教学内容的主题,明确“微课”的教学思想,有效利用“微课”的资源包,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微课”的分类
在国内外的“微课”类型普遍分为“教学型微课”与“资源型微课”。
1、教学型微课:是一种综合性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方式,受众面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录制过程中,偏重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简短、系列性地制作视频教学片,成为“微格”教学课件。如:教师可参与各类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比赛,将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等应用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课堂上,从本质上是借助数字化教学网络平台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微课”教学。
2、资源型微课:受众人群是偏重于学习者系列学习;简洁、易懂是系统的特点,是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视频。以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微视频、微教案及微练习等学习要素,学习者可以系统地安排对课程的学习时间,掌握课堂的进展速度,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实和提高;完整系统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充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融入到计算机的拓展思维,全面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活学活用,提高计算机的技术支撑能力,加大对计算机资源的再利用,提高计算机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含金量。
三、以“微课”教学模式为支点,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际操作功能较强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学科的辅助工具。用“微课”视频教学后,学生梳理各学科的电子教材,利用计算机的功能,进行拓展式的学习,运用“微课”的特点,制作针对性的“微课堂”,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更好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
1、有效地组织微课程的知识点,运用微视频的整体集合来体现
在新时期教育模式中,高效的教学课堂是师生的共同愿望。《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要合理地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讲授,在短时间内将相关知识点、技能点串联成一个拥有大批微视频片断,要求教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高素质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微课程的学习,较好地查遗补漏,补充缺失的部分,真正地满足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渴求欲望。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对“微课”的教学内容先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入“微课”课堂中。这样会很容易接受已理解的內容,搞明白课前疑惑的问题,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如:Windows 7基础操作,教师精心制作“微课”教程,形象地展示出学生最常用的操作基本,介绍系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不抗拒对计算机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接收,轻松愉悦地学习到Windows 7基础操作带来的精彩片断。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的动画逼真,使得学生领略到计算机带来的独特魅力。熟练使用Office 2010,灵活运用常用计算机的工具,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学会了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通过“微课程”的教学设计,遵循系统方法的目标进行有的放矢的确定。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实用价值的信息,设计出适应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的“微课程”内容,如:图片、音视频、文档及网站等表现形式,以此保证学生的接受程度,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资源的多元化要求。
其次,要在教学课堂中,以“微课”内容为中心,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在Office2010办公软件学习中,一些简单的操作对学生并不算难事。但办公软件的强大功能,技能点的综合运用、操作经验和技巧,学生不能很快掌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通过微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微课”教学课后阶段,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并付诸于实践,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如: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安排课后作业,针对“微课”的知识点,制作素材课件和视频,允许学生将自己所想所思,融入设计作品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延伸拓展他们的知识点,选取生活化强、综合实用性强的问题,使“微课”课堂中的知识点、技能点消化吸收,并加以延伸。如:Office 2010办公软件中利用Excel 2010制作表格,对表格数据的处理,存在着许多经验和操作技巧。
“微课”中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后,以真实的数据资料做为制作不同图表的切入点,亲自动手操作拆线图、饼图、直柱形等图表的绘制,多加练习,同时创设一个“微”教学资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各种“微”练习,找出与“微课”课程的知识点,加以解说其自己的创意点,灵活运用各种功能,恰如其分地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点适中化。教师要在学生讲述其“微”作品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实现“微课”、“微练习”的资源共享,激发他们亲自实践,在计算机的网络、终端设备平台上,下载学习,并通过微信、QQ等各类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相互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信息化的發展,引领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运用“微课”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发挥微课程的潜能,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04)
[2] 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
[3]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4]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01)
[5]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
[6] 冯玉平,高勇,李鹏飞.微课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02)
[7] 何文涛,张新明.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13(12)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计算机的技术浪潮带来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网络信息化的革命给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技术及对内容的精度反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尤其在近年来,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依赖,选择更多的形式来投其所好,呼吁更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来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通道路。因此,“微课”应运而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微课”形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现了教育领域与时俱进的改革性,促使教与学相得益彰,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微课”的内含和特征
“微课”起源于美国。它是将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内容,以视频为载体,围绕着教学视频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短且有效
“微课”教学体现在“微”字上,短而精,教学时间在一般限制在学生认知的时间范畴内,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视觉停留规律来设定,学生也可以依学习情绪来调节学习时间,内容随时暂停或回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4-8分钟的教学时间,是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思维敏捷的时间,整个教学时间都在高效的学习状态下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2、内容精要
“微课”教学内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相比,内容设计短小精悍,切中课堂的主题与焦点问题,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与疑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重点对知识点进行突破,形成一个微小的空间,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分解。
3、资源容量有限
在“微课”的视频里,教学内容都要经过精选提炼,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有限的容量中进行视频在线播放。学生在线观看多媒体格式的教学内容,将视频的教学课程下载到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设备上,对疑点和难点可以反复回放,不断进行推敲和琢磨,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沟通,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地反复学习。
4、情景交融。
“微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了多媒体素材,课件与真实的教学环境相匹配,营造出一种理论与现实相融合的教学资源氛围,它突破传统的教学资源局限,开拓出将某一个知识点以短小精悍的视频格式的教学模式,阐述知识点的全过程,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交流、学习评价和在线答疑等辅助手段来提高理论基础的学习。创设师生之间的友情和谐的教学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造计算机课堂“心灵之约”,紧紧扣住教学内容的主题,明确“微课”的教学思想,有效利用“微课”的资源包,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微课”的分类
在国内外的“微课”类型普遍分为“教学型微课”与“资源型微课”。
1、教学型微课:是一种综合性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方式,受众面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录制过程中,偏重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简短、系列性地制作视频教学片,成为“微格”教学课件。如:教师可参与各类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比赛,将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等应用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课堂上,从本质上是借助数字化教学网络平台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微课”教学。
2、资源型微课:受众人群是偏重于学习者系列学习;简洁、易懂是系统的特点,是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视频。以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微视频、微教案及微练习等学习要素,学习者可以系统地安排对课程的学习时间,掌握课堂的进展速度,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实和提高;完整系统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充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融入到计算机的拓展思维,全面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活学活用,提高计算机的技术支撑能力,加大对计算机资源的再利用,提高计算机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含金量。
三、以“微课”教学模式为支点,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际操作功能较强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学科的辅助工具。用“微课”视频教学后,学生梳理各学科的电子教材,利用计算机的功能,进行拓展式的学习,运用“微课”的特点,制作针对性的“微课堂”,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更好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
1、有效地组织微课程的知识点,运用微视频的整体集合来体现
在新时期教育模式中,高效的教学课堂是师生的共同愿望。《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要合理地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讲授,在短时间内将相关知识点、技能点串联成一个拥有大批微视频片断,要求教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高素质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微课程的学习,较好地查遗补漏,补充缺失的部分,真正地满足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渴求欲望。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对“微课”的教学内容先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入“微课”课堂中。这样会很容易接受已理解的內容,搞明白课前疑惑的问题,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如:Windows 7基础操作,教师精心制作“微课”教程,形象地展示出学生最常用的操作基本,介绍系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不抗拒对计算机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接收,轻松愉悦地学习到Windows 7基础操作带来的精彩片断。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的动画逼真,使得学生领略到计算机带来的独特魅力。熟练使用Office 2010,灵活运用常用计算机的工具,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学会了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通过“微课程”的教学设计,遵循系统方法的目标进行有的放矢的确定。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实用价值的信息,设计出适应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的“微课程”内容,如:图片、音视频、文档及网站等表现形式,以此保证学生的接受程度,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资源的多元化要求。
其次,要在教学课堂中,以“微课”内容为中心,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在Office2010办公软件学习中,一些简单的操作对学生并不算难事。但办公软件的强大功能,技能点的综合运用、操作经验和技巧,学生不能很快掌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通过微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微课”教学课后阶段,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并付诸于实践,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如: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安排课后作业,针对“微课”的知识点,制作素材课件和视频,允许学生将自己所想所思,融入设计作品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延伸拓展他们的知识点,选取生活化强、综合实用性强的问题,使“微课”课堂中的知识点、技能点消化吸收,并加以延伸。如:Office 2010办公软件中利用Excel 2010制作表格,对表格数据的处理,存在着许多经验和操作技巧。
“微课”中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后,以真实的数据资料做为制作不同图表的切入点,亲自动手操作拆线图、饼图、直柱形等图表的绘制,多加练习,同时创设一个“微”教学资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各种“微”练习,找出与“微课”课程的知识点,加以解说其自己的创意点,灵活运用各种功能,恰如其分地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点适中化。教师要在学生讲述其“微”作品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实现“微课”、“微练习”的资源共享,激发他们亲自实践,在计算机的网络、终端设备平台上,下载学习,并通过微信、QQ等各类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相互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信息化的發展,引领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运用“微课”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发挥微课程的潜能,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04)
[2] 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
[3]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4]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01)
[5]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
[6] 冯玉平,高勇,李鹏飞.微课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02)
[7] 何文涛,张新明.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