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色彩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教学重要的基础科目之一,采取阶段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进行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研究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提倡以兴趣的培养入手、积极培养感性的能力、利用各种手段的训练方法是吸引学生喜欢这门功课及提高这门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印象主义的色彩理论为教学依据,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情感性体验能力为教学切入点,逐步介入冷暖造型、补色造型的色彩理论的学习,最终进入整体的光色空间及形体塑造的教学。
关键词:自由地画;“悟化”入景;客观严谨
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之一,色彩造型能力是建立在素描基础上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通过对色彩造型基础规律的认识与掌握,以光色感受能力、色彩调配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来达到色彩造型能力与色彩修养的综合提高。
教学是教与学两面互动的活动,中等美术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十七至十八岁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兴趣广泛,感性强,有较强的理解、分析的欲望与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吸引学生热爱这门课,研究这门课的根本。
自由地画是走向直观与严谨的必由之路
十余年的色彩教学经验使我明白,基础色彩造型课的学习是可以很游戏的,拿起笔吸满颜色,充满热情地下笔,如同玩一样,这是很淋漓酣畅的事,学生可以在这里找到“个人”的感觉,尤其在初学的时候更是要这样做。
在色彩造型训练的初期使学生首先体悟到这样的率直、自由是接下去的色彩教学能否顺利的重要基础,而且不管学生有什么程度的基础,这一点还是要坚持,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兴趣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这是培养良好的色彩修养的伏笔。让学生自由地画是走向直观与严谨的必由之路,在自发与自觉中人们更容易培养起探究的欲望,而在这种欲望鼓动下才能自己主动而切身地去体悟、去分析。
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概念要求简化一些,少而精些是很好的。这一阶段教学中我会讲授色相(包括冷暖、同类、邻近、对比、互补等)、纯度(复色概念是主要的问题,因为绘画运用的颜色大多数是复色,至少从理论上讲是如此)、明度的概念,讲解分析色彩家族的成员及其相互的生成关系,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教学中常用的语言及颜色的调配规律,这些将转化成能力的知识是第一阶段主要的言传内容了,其余就是运用素描基础训练中已有的造型能力与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构图能力来进行训练写生。
训练过程着重于工具的运用与色彩的大胆与多样的尝试,主要的要求就是色彩要画得“美”、画得好看些。为了使画面生动,也适时的介入环境色的观察、表现的要求。这样,将素描的光线造型能力与色彩的感性表现结合起来,既轻松自然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色彩规律的概念:色彩关系是物体在光线条件下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一种光色互动的整体。
同时,我很重视学生在写生中色彩表现的丰富性与色彩运用的丰富性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对具体对象的微妙而丰富的观察的结果,后者是用色上的广泛程度,前者是发现美的能力的基础,后者是色彩运用的基础能力。
这个阶段的训练特点是以“美”的感觉为核心,配合以色彩的基础知识,及基础的作画技能,以不断强调并调整学生在色彩写生中对色彩“质地”好看与否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色彩自身表现力的审美水平,为提高其色彩修美及品味作始步的定向。同时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应当基本有了运用色彩造型的习惯。
“悟化”入景客观严谨
第二阶段除了要继续巩固前一阶段的色彩常识,工具运用能力及色感基础并进一步深化其内涵外,还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认识色彩冷暖、对比、纯度等关系,在色彩写生中的运用,要涉及冷暖色造型的方法,并初步涉及色彩空间的基本规律。
美术造型能力的训练涉及技法能力,感受能力与知识修养几方面,这些能力都需要有一个积累,调整的过程中提高,所以适度、适时地安排教学内容极其深度是十分重要的。
我以为这个阶段的教学以色彩的冷暖关系、冷暖造型的方法入手,逐步介入色彩空间关系的整体认识是稳妥的。
这里关于理论的自我指导能力与感性能力的共同提升之间有一个“悟化”的关系,即理性要“悟化”为感性,并由独特个人丰富其内涵,终而升华其理性并反复而入化境。
这里要让学生明白色彩造型规律(理性指导)都是在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绘画实践毕竟归根到底是感性的,创造性的,而非理论的图解,否则绘画艺术的魅力也无复存在了。
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与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调整学生的兴趣是必要的。比如适当地画一些风景就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手段,而且风景写生的对象色彩丰富,层次分明,造型多样,是色彩训练中很重要的对象,风景的空间相对于静物可谓巨大,形体、光线、色彩的穿插关系很丰富,很多在静物写生中学生很难理解的色彩关系在风景中一目了然,教学效果会很显著。
整体扎实与修养
第三阶段属于较高级的阶段,要求学生有较完整的色彩规律的认识与运用能力,以强调扎实的造型塑造与合理整体的色彩关系为重,主要涉及塑造与空间主次、色调与画面处理等问题,是一个重整体的阶段。
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更多于引导,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提高学生色彩造型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深刻体会色彩造型的艺术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色彩造型艺术的基础能力中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法,从而真正“入门”这也有助于调整学生前阶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习惯与认识。
基础造型能力与艺术规律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过早地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与语言,况且这也是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的,他们需要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础造型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其语言的艺术性,或忽视其表现力上的独特个性,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除了继续强调色彩写生的基础规律与技法外,要注意有高于前阶段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明白并觉悟绘画的技术是美的,且技术的美是前辈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的结晶,对这些经验、理论或技术的认识必须在深入研究中获得,而不能仅仅表象的去学习,所以 “技法”不是表面的笔法、用色的方法与画面处理的方法,而是一个人的修养的综合体现,也只有这样地认识问题,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才能得以不断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许多印象派及其前后主要画家的作品,多借鉴多吸收,效果十分好,当然这一阶段看这些作品其体悟是有别于前两个阶段的,会相对专业地去解构作品,从而积累经验去解构写生对象。
这个阶段的写生对象应当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也要注意学生的状态,中等美术教育毕竟还是初级的。兴趣与感觉的培养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个阶段我大量运用多样的写生对象,有机安排不同难度的写生对象,注意训练方法的调整,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中等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训练的主线是审美,是培养艺术修养,而循环围绕着上升的是技术、知识与对色彩表现力的体验。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采取的诸多方法乃至指导教师个人的艺术素养、色彩造型能力、色彩品质是促进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关键词:自由地画;“悟化”入景;客观严谨
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之一,色彩造型能力是建立在素描基础上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通过对色彩造型基础规律的认识与掌握,以光色感受能力、色彩调配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来达到色彩造型能力与色彩修养的综合提高。
教学是教与学两面互动的活动,中等美术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十七至十八岁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兴趣广泛,感性强,有较强的理解、分析的欲望与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吸引学生热爱这门课,研究这门课的根本。
自由地画是走向直观与严谨的必由之路
十余年的色彩教学经验使我明白,基础色彩造型课的学习是可以很游戏的,拿起笔吸满颜色,充满热情地下笔,如同玩一样,这是很淋漓酣畅的事,学生可以在这里找到“个人”的感觉,尤其在初学的时候更是要这样做。
在色彩造型训练的初期使学生首先体悟到这样的率直、自由是接下去的色彩教学能否顺利的重要基础,而且不管学生有什么程度的基础,这一点还是要坚持,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兴趣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这是培养良好的色彩修养的伏笔。让学生自由地画是走向直观与严谨的必由之路,在自发与自觉中人们更容易培养起探究的欲望,而在这种欲望鼓动下才能自己主动而切身地去体悟、去分析。
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概念要求简化一些,少而精些是很好的。这一阶段教学中我会讲授色相(包括冷暖、同类、邻近、对比、互补等)、纯度(复色概念是主要的问题,因为绘画运用的颜色大多数是复色,至少从理论上讲是如此)、明度的概念,讲解分析色彩家族的成员及其相互的生成关系,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教学中常用的语言及颜色的调配规律,这些将转化成能力的知识是第一阶段主要的言传内容了,其余就是运用素描基础训练中已有的造型能力与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构图能力来进行训练写生。
训练过程着重于工具的运用与色彩的大胆与多样的尝试,主要的要求就是色彩要画得“美”、画得好看些。为了使画面生动,也适时的介入环境色的观察、表现的要求。这样,将素描的光线造型能力与色彩的感性表现结合起来,既轻松自然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色彩规律的概念:色彩关系是物体在光线条件下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一种光色互动的整体。
同时,我很重视学生在写生中色彩表现的丰富性与色彩运用的丰富性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对具体对象的微妙而丰富的观察的结果,后者是用色上的广泛程度,前者是发现美的能力的基础,后者是色彩运用的基础能力。
这个阶段的训练特点是以“美”的感觉为核心,配合以色彩的基础知识,及基础的作画技能,以不断强调并调整学生在色彩写生中对色彩“质地”好看与否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色彩自身表现力的审美水平,为提高其色彩修美及品味作始步的定向。同时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应当基本有了运用色彩造型的习惯。
“悟化”入景客观严谨
第二阶段除了要继续巩固前一阶段的色彩常识,工具运用能力及色感基础并进一步深化其内涵外,还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认识色彩冷暖、对比、纯度等关系,在色彩写生中的运用,要涉及冷暖色造型的方法,并初步涉及色彩空间的基本规律。
美术造型能力的训练涉及技法能力,感受能力与知识修养几方面,这些能力都需要有一个积累,调整的过程中提高,所以适度、适时地安排教学内容极其深度是十分重要的。
我以为这个阶段的教学以色彩的冷暖关系、冷暖造型的方法入手,逐步介入色彩空间关系的整体认识是稳妥的。
这里关于理论的自我指导能力与感性能力的共同提升之间有一个“悟化”的关系,即理性要“悟化”为感性,并由独特个人丰富其内涵,终而升华其理性并反复而入化境。
这里要让学生明白色彩造型规律(理性指导)都是在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绘画实践毕竟归根到底是感性的,创造性的,而非理论的图解,否则绘画艺术的魅力也无复存在了。
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与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调整学生的兴趣是必要的。比如适当地画一些风景就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手段,而且风景写生的对象色彩丰富,层次分明,造型多样,是色彩训练中很重要的对象,风景的空间相对于静物可谓巨大,形体、光线、色彩的穿插关系很丰富,很多在静物写生中学生很难理解的色彩关系在风景中一目了然,教学效果会很显著。
整体扎实与修养
第三阶段属于较高级的阶段,要求学生有较完整的色彩规律的认识与运用能力,以强调扎实的造型塑造与合理整体的色彩关系为重,主要涉及塑造与空间主次、色调与画面处理等问题,是一个重整体的阶段。
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更多于引导,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提高学生色彩造型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深刻体会色彩造型的艺术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色彩造型艺术的基础能力中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法,从而真正“入门”这也有助于调整学生前阶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习惯与认识。
基础造型能力与艺术规律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过早地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与语言,况且这也是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的,他们需要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础造型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其语言的艺术性,或忽视其表现力上的独特个性,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除了继续强调色彩写生的基础规律与技法外,要注意有高于前阶段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明白并觉悟绘画的技术是美的,且技术的美是前辈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的结晶,对这些经验、理论或技术的认识必须在深入研究中获得,而不能仅仅表象的去学习,所以 “技法”不是表面的笔法、用色的方法与画面处理的方法,而是一个人的修养的综合体现,也只有这样地认识问题,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才能得以不断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许多印象派及其前后主要画家的作品,多借鉴多吸收,效果十分好,当然这一阶段看这些作品其体悟是有别于前两个阶段的,会相对专业地去解构作品,从而积累经验去解构写生对象。
这个阶段的写生对象应当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也要注意学生的状态,中等美术教育毕竟还是初级的。兴趣与感觉的培养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个阶段我大量运用多样的写生对象,有机安排不同难度的写生对象,注意训练方法的调整,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中等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训练的主线是审美,是培养艺术修养,而循环围绕着上升的是技术、知识与对色彩表现力的体验。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采取的诸多方法乃至指导教师个人的艺术素养、色彩造型能力、色彩品质是促进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