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在儿童听力的听性脑干检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儿1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检查完成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儿童听力的听性脑干检测中,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提升患儿的检查依从性,提升患儿的一次检查完成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听力;听性脑干检测;护理干预;一次检查完成率
听性脑干技术(Auditory brainstem technology,ABR)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客观测听技术[1]。但临床在开展ABR时,发现由于小儿年龄过小,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常会出现依从性较差、哭闹不停等情况,影响了临床检查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该技术对耳蜗病变情况的判断[2]。因此,临床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小儿的治疗依从性。有研究发现,在小儿诊断的过程中,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促进小儿依从性的有效提升,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进一步探究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就收治的180例患儿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儿1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两组,各90例。观察组,女性37例,男性43例,年龄2岁~8岁,平均年龄(3.71±1.18)岁;对照组,女性38例,男性42例,年龄2岁~9岁,平均年龄(3.75±1.2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为患儿听力开展无损检测,在为患儿进行检测前,开展知识健康教育。开展检测的地点在医院的电声屏蔽室,按照与大功率电器间保持足够距离的原则引导小儿大的位置。在检测过程中,小儿及其家属均不可携带手机等可能影响电磁的干扰设备。在开展检查前,在两次电极上涂抹电极膏,同时应当记录儿童额前的发生位置。在为小儿黏贴电极前首先应用乙醇清洁消毒,以减少电阻,避免受到干扰,并指导小儿采取合适的体位。观察组用针对性护理。护理方式如下:①指导小儿保持安静。在为小儿开展听力检测的过程中,指导小儿深呼吸,使其闭合双眼,保持全身放松的状态。同时在检测前两周应当告知小儿及其家属避免服用氯丙嗪、百乐来等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若儿童年龄较小,如为婴儿或新生儿,则检测在其入睡后进行。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能较好地配合医师开展检查,但依然有部分小儿在检测中可能出现烦躁情绪。若护理人员观察到小兒的自动排斥记数超过10%,则可为其采用药物进行镇静处理。在检测过程中也应当尽量快速完成,尽可能地缩短检测时间,以免时间过长造成小儿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影响检测结果。②测试前护理。在测试前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小儿的皮肤护理,采用酒精棉对小儿的鼻根、耳垂、左右耳乳突、前额发际处进行擦拭,擦除油脂。若患儿年轻较大则可应用磨砂膏打磨皮肤角质,以起到减少电阻的作用。根据仪器操作流程完成对小儿的检测。③检测后护理。在为小儿完成所有检测操作后,护理人员应当使用乙醇擦除电极上的电极膏,在擦拭中注意不可使用过大的力度,以免损伤电极表面氯化银。此后方式电极在5%NaCl溶液,注意避光。对小儿的检测资料进行记录。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检查完成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次检查完成率
观察组小儿的一次检查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在听性脑干检测的实施下能有效地判断学龄前儿童的听力情况,能及时地诊断出学龄前儿童是否存在蜗后病变或蜗性病变的情况,从而及时诊断出小儿是否存在聋哑症,也能为患儿尽早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但检测中常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造成小儿依从度较差,影响着检测的开展。在针对性护理的实施下,通过检测前、检测后护理措施的开展,能使小儿在检测过程中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为检测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一次检查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综上,在小儿听力检测中,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提升一次性检查完成率,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炳森,苏小杰,成立松,等.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PCR-导流杂交技术在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筛查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4):76-78.
[2] 苟艳姝,王鑫,胡伟江.吸烟对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0,33(1):19-22.
【关键词】儿童听力;听性脑干检测;护理干预;一次检查完成率
听性脑干技术(Auditory brainstem technology,ABR)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客观测听技术[1]。但临床在开展ABR时,发现由于小儿年龄过小,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常会出现依从性较差、哭闹不停等情况,影响了临床检查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该技术对耳蜗病变情况的判断[2]。因此,临床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小儿的治疗依从性。有研究发现,在小儿诊断的过程中,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促进小儿依从性的有效提升,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进一步探究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就收治的180例患儿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儿1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两组,各90例。观察组,女性37例,男性43例,年龄2岁~8岁,平均年龄(3.71±1.18)岁;对照组,女性38例,男性42例,年龄2岁~9岁,平均年龄(3.75±1.2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为患儿听力开展无损检测,在为患儿进行检测前,开展知识健康教育。开展检测的地点在医院的电声屏蔽室,按照与大功率电器间保持足够距离的原则引导小儿大的位置。在检测过程中,小儿及其家属均不可携带手机等可能影响电磁的干扰设备。在开展检查前,在两次电极上涂抹电极膏,同时应当记录儿童额前的发生位置。在为小儿黏贴电极前首先应用乙醇清洁消毒,以减少电阻,避免受到干扰,并指导小儿采取合适的体位。观察组用针对性护理。护理方式如下:①指导小儿保持安静。在为小儿开展听力检测的过程中,指导小儿深呼吸,使其闭合双眼,保持全身放松的状态。同时在检测前两周应当告知小儿及其家属避免服用氯丙嗪、百乐来等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若儿童年龄较小,如为婴儿或新生儿,则检测在其入睡后进行。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能较好地配合医师开展检查,但依然有部分小儿在检测中可能出现烦躁情绪。若护理人员观察到小兒的自动排斥记数超过10%,则可为其采用药物进行镇静处理。在检测过程中也应当尽量快速完成,尽可能地缩短检测时间,以免时间过长造成小儿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影响检测结果。②测试前护理。在测试前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小儿的皮肤护理,采用酒精棉对小儿的鼻根、耳垂、左右耳乳突、前额发际处进行擦拭,擦除油脂。若患儿年轻较大则可应用磨砂膏打磨皮肤角质,以起到减少电阻的作用。根据仪器操作流程完成对小儿的检测。③检测后护理。在为小儿完成所有检测操作后,护理人员应当使用乙醇擦除电极上的电极膏,在擦拭中注意不可使用过大的力度,以免损伤电极表面氯化银。此后方式电极在5%NaCl溶液,注意避光。对小儿的检测资料进行记录。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检查完成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次检查完成率
观察组小儿的一次检查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听性脑干检测的实施下能有效地判断学龄前儿童的听力情况,能及时地诊断出学龄前儿童是否存在蜗后病变或蜗性病变的情况,从而及时诊断出小儿是否存在聋哑症,也能为患儿尽早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但检测中常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造成小儿依从度较差,影响着检测的开展。在针对性护理的实施下,通过检测前、检测后护理措施的开展,能使小儿在检测过程中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为检测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一次检查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综上,在小儿听力检测中,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提升一次性检查完成率,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炳森,苏小杰,成立松,等.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PCR-导流杂交技术在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筛查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4):76-78.
[2] 苟艳姝,王鑫,胡伟江.吸烟对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0,33(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