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a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推进,素质教育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已被业内众多教师所认同。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就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等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自主探究性学习 激发兴趣 鼓励提高 思路引导
  自主探究性学习,也就是指以学生作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探究事物的能力,并将其加以总结转化成所需知识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推进,素质教育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已被业内众多教师所认同。笔者走访过很多学校,发现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很多学校都有所实践,然而成效却不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如下几点可促进自主探究学习进行的方式。
  1.激发学生兴趣,探索新的理解方式
  对于学习来说,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热情去学习,有动力去探索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答案,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最强驱动力。可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种方式。
  1.1设置有趣问题,不走老套路。
  对于问题的设置应保持它的新鲜性,一些老掉牙的题目自然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在课后题目中经常会遇到比如:本文表达了文中的“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写出本文的结构方式等,容易让学生把握,自然不能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这些问题上面。
  笔者曾尝试过出一些有趣的题目,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一文章时安排学生对文中的经典片段进行再现,促使学生自然地认真地研读每个人物的心理,仔细想为什么会出现前后态度的骤然转变,如果那次没有见到叔叔于勒,“我家”对待远方叔叔的态度又会是怎样,最终激发学生深层次地深度理解课文,把握写作者的写作意图。
  1.2倾听不同声音,敢为新潮人。
  之所以要善于倾听不同声音,只是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读一篇文章之后,每个学生由于各自有着不同于别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问题的看法自然就有或大或小的差别。对于语文教学,并没有统一的“答案”,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能作参考,千万不能被“标准”左右学生的思想,有个人特色的答案才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赏识。
  例如在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很多学生出于对《红楼梦》的兴趣,便会自然而然地利用课下时间研读《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史诗般的巨著,正因为其特有的思想性才至今仍然在我国文学史上大放光彩。对于这部作品,也是百家争鸣,百花争艳。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展示《我心中的林黛玉》。我曾对这个问题在班级里展开过讨论,除了一些学生说出了黛玉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小气刻薄的常规特点外,也不乏出现一些新的声音,比如黛玉的敢爱敢恨,她对于完美爱情的忠贞等,更有同学表达了对黛玉最后遭遇的不满。于是班级里兴起了一阵关于《红楼梦》到底应该怎么结局的讨论。新的声音有了,自然便会标新立异,成为立于传统答案外的“潮人”。
  1.3鼓励学生尝鲜,追求我个性。
  “新”,这个字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显得相当重要,标新立异的东西往往更具有吸引眼球的能力。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一些新鲜词汇、一些热门事件更是有更为高效的传播途径。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好奇心强,更容易关注这些东西,研究新生事物。
  尤其对于作文写作,有了较多的课外积累对于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更是重要。文采固然重要,但倘若文采欠缺那么一点,在文体上的创新就要引起读者的兴趣。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尝试各种形式的写作,如小品、剧本、小说等,都让他们实践,文体新了,学生的兴趣自然激发了,在日后考试中遇到可用的文体时也不会对文体陌生,在众多文章中更易发出亮点。例如,一个学生就在考试中使用过“甄嬛体”,虽然用词造句略显笨拙,但仍为他的作文增色不少。
  2.鼓励学生提问,为解决问题增加储备
  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之后,下一步就是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由于过于依赖老师,对于老师给出的问题尚具有一定的解决能力,让他们找出新问题,比让他们解决问题更加困难。在一些应该重点讲解的地方,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时间发现问题,并尽量让他们通过课下时间自己解决,这样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笔者曾经在讲解标点使用之前,给他们引入《小抄写员》这篇课文。由于这篇文章比较浅显,学生们很久都没发现什么问题。当我提出仔细看标点符号是否有什么不对劲时,才有学生陆续发现很多地方只有开引号,却没有关引号,然后我便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标点符号使用这个话题。学生发现了问题,自然也就有兴趣获取答案,那节课也就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3.善于思路引导,授之以渔强于予鱼
  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万不可急于给他们“答案”,那样的解决方式只能限制他们的思维空间。教师应善于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路,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将问题解决。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发现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将问题解决了,心里自然高兴,也便自然有兴趣继续解决后面的问题。
  4.结语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全新的,它需要每一个语文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尝试更多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教师在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究及尝试,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成果层出不穷,其核心都充分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及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模式 先进信息手段 学习主体  在教育教学改革这
摘 要: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见不少教师不重视或者很少写教学后记的现象,他们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写些什么。然而,教学后记是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常用、最便捷、最必需的一种反思方式。常写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作者从教学后记的重要性、内容及注意点方面,结合教学实践,对撰写教学后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教学后记 重要性 内容 注意点  一、撰写教学后记的重要
摘 要: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特定时间内,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际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老师讲得很苦,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很差”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切实推进有效教学,这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探索的环节。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更新观念 教师作风 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  凡是能够有效地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阅读教学。  一、坚持以读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片面理解“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影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阅读教学存在着“以牵为主”的流弊,教师是顺着课文的情节“千万次地问”,学生是猜着老师的答案“踊跃地答”。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