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必要性,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追逐、对校园主体文化参与性不高等问题,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等措施,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文化自信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04-0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衡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国家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是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整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引领者,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这是新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必须担当起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使他们从根本上了解和认同中華文化,主动承担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做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
  一、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一)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思潮多样化复杂化,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渠道高度泛化,舆论环境管控难度加大,加上西化分化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少消极、错误的价值观对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出现理想信念混乱和信仰危机等思想问题,严重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因此,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密码”。文化自信包含着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提升大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将来顺利步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打下扎实基础,帮助他们成长为新时代可靠的人才支撑。
  (三)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的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享受丰富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自身的精神需求更加迫切,解决他们的精神财富不足问题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没有先进的文化充实他们的思想意识,落后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当精神需求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迷惘、困惑、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自觉认同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扬弃不良外来文化侵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为肤浅,对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中华礼仪等了解有限。在各大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排行比较靠前的往往是小说类书籍,古典、经典著作较少有人问津。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倾向于实用性课程,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较少,授课形式和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有的大学生则认为传统文化离现代社会过于遥远,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变化,对自身以及社会发展作用不大,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缺乏信心。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严重不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新生力量。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需要当代大学生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追逐。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成长起来的,他们成长在一个各种纷繁的外来文化涌入的大环境中,又处于一个思维活跃的年龄,对于外来思想文化具有较强的新鲜感,但辨别能力尚弱,很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严重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渗透和行为方式更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价值困惑和道德取向模糊,使得他们对于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文化和伦理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和动摇。目前,一些大学生热衷过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但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不感冒。部分大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西方的文化内涵,却一味推崇西方的文化产品,盲目追逐与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甚至有的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良莠不分、全盘吸收,导致价值观扭曲引发道德问题,即所谓的“无根综合征”。这部分大学生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侵蚀能力过弱,导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日益淡化,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缺失。   (三)对校园主体文化参与性不高。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无时无刻对大学生产生着影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但是很多时候开展的活动效果不理想。一是不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不愿意参与此类活动。二是有的校园活动行政式命令的方式较强,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吸引学生参与。此外,有的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而课后不愿意去主动研究探索,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学习,并没有进一步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实践的意识和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即使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但缺乏个人自觉行动,没有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能为国家文化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价值观是魂,文化是根。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让更多青年学子产生民族文化认同,增强大学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青年一代向着国家的发展道路不断奋斗,让国家进一步凝心聚力和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社会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让大学生牢固树立主流文化意识,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保持清醒的甄别能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其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社会网络媒介发达,大众传媒在舆论宣传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高校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校园网络、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众传媒影响力,以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而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其二,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要言传身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主动引领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还要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树立更多的学习榜样,积极发挥朋辈榜样的教育作用,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艺术瑰宝,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要充分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高校文化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要以文化人,构建文化育人环境,从而达到培育文化自信的目的。首先,高校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力量,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不断与时俱进,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其次,高校教师要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入课堂,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扩展,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学习和吸收。最后,要大力推进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定期举行读书沙龙、专题讨论会以及各种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活动等,用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人,提高大学生参与文化实践的自觉性,引导大学生从被动自发接受转为主动自觉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进而知行合一。
  (三)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是社会思潮的前沿阵地,具有文化育人的历史责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核心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让大学生把个人责任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理想信念教育是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育人工作,必须将其置于核心地位。高校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明确主流文化,增强其民族文化主流意识,培育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思想观念,从而自觉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文化建设。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立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导向,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团会、主题沙龙等活动,教育大学生严防不良文化的思想渗透,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取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下转第12页)(上接第5页)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塑造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担当,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自信。
  (四)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大学生的年龄大多是18~22岁,基本都是成年人,心智相对成熟,文化自信意识正在苏醒,但因为他们仍处在自觉开眼界和接纳新鲜事物及文化思潮的时段,会不自觉地受到西方文化和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弱化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因此,要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自身的文化辨别力和区分力。一是大学生要积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理性对待、吸收、借鉴、扬弃西方文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进行自我教育,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二是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各种主题的校内外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体验中华文化,提高自我服务和管理的能力,从而有效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总之,大学生是新时代的筑梦者,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风气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健,郭淑新.文化自信视阈下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9)
  [2]朱继东.多措并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
  [3]林晓燕.新媒体境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7(11)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8年培育课题“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培养路径研究”(高职研〔2018〕19号)
  【作者简介】黄小钊(1983— ),女,广西南宁人,教育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国有企业内部的职工也发生了分化,形成几大不同的利益群体.协调好他们的矛盾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整合企业各方力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本文结合统计调查设计阶段、调查阶段、整理阶段三个工作阶段来剖析调查中系统性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而总结出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的对策.
<正>慢性扁桃体炎性反应临床上分单纯型、迁延型和病灶型三型。病灶型扁桃体炎尚无确切诊断标准,临床诊断较为慎重。其继发的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瓣膜病、紫癜、银
介绍了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功能。益生菌安全性包括益生菌的来源、非致病性和抗抗生素性;益生菌的主要功能包括其在肠道中的生存力和持久性、免疫调节作用、拮抗其他细菌作用和
本文以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报告发布数量、编制依据、篇幅与方式、第三方鉴证及相关行业标准披露等方面,对信息
随着电子封装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功率容量和发热量也越来越高,封装体内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温度分布以及热应力问题。文章建立了基板-粘结层-硅芯片热应力分析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