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1年新建地方高职院校——汕尾职业技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共有师范类小学文科教育、小学理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学前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和非师范类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电子工程10个专业669名毕业生参加问卷调查(其中外地生源占70%)。问卷调查的项目主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质量水平评价、用人单位对使用毕业生是否称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单项素质评价、用人单位未来数年内需要提供哪些专业的毕业生等。发放问卷669份,实际收回663份,回收率为99%。
一、 调查结果
(一) 毕业生整体质量水平较高
669名毕业生在调查中,被用人单位认为整体质量水平高的有199名,占毕业生总数30%;被用单位认为整体质量水平较高的有408名,占毕业生总数61.53%;被用单位认为整体质量水平一般的有54名,占毕业生总数8.14%;被用单位认为整体质量水平低的有2名,占毕业生总数0.3%。
(二) 毕业生工作称职占87.4%
669名毕业在调查中, 被用人单位认为称职的有579名,占毕业生总数87.4%;被用人单位认为基本称职的有82名,占毕业生总数12.3%;被用人单位认为不称职的有2名,占毕业生总数0.3%。
二、 原因分析
作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作为以师范类和外地生源为主的地方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是客观的,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所作出的各种评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 基础较差。地方高职专科院校所招收学生是当年参加高考第三批B线的毕业生。大多数学生分数线在350至450之间。相对于第一批和第二批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要差得多。同时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能力相对也较差。
2. 不主动、怕吃苦。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和平时了解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不够主动、怕吃苦。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主动去思考或请教他人。二是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就退缩,缺乏钻研精神。比如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有的学生就不愿独立完成,经常抄袭他人作业。三是不愿早起来读书。四是对较差的工作环境产生对抗心理,追求舒适工作环境。据了解有的学生长这么大就从来没有做过一次饭或洗过一次衣服。
3. 缺乏创新能力。在已收回663份问卷中,自己认为创新能力好的有334名,占毕业生总数49.9%。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不够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所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不高。
4. 专业业务知识水平不高。在已收回663份问卷中,自己认为专业业务知识水平高的有401名,占毕业生总数59.9%。这就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业务知识学得不够扎实、不够牢固。
(二)学校原因
1.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学校现有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师范类专业相对饱和;非师范类专业设置,不能只盯住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相情愿地“闭门造车”,毕业生自然就缺乏竞争力,“产品”滞销也是意料中的事。搞不清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也没有企业参与,教育产品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2. 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学校现有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普通师范院校的层面上,没有突出职业技术院校特色。缺乏高职院校“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渗透,致使毕业生基本功训练不足,实操技能不强,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市场联系太少,人才培养定位不准,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三)社会原因
1. 当地政府不重视,投入太少。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自从2001年成立学院以来,政府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的投入都相对不足。只按在编人员的人头工资拨款给我们学校。甚至连有些政策也不给予倾斜。比如缺编人员的编制没有及时核予,而造成我们过多的经济负担。再如基建报批手续费政府也可以给予减免,但往往是不给予支持。
2. 经济发展落后。汕尾是一个新建的地级市,虽然地处环境优越,三面靠海,一面靠山,有着三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但经济发展还是缓慢,造成地方财政收入少,无法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无法满足各类毕业生多样化求职意向的需求。
3. 供大于求,就业岗位增幅有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毕业生的总量不断增加,而就业总需求则增长缓慢。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实行“精简分流,精兵简政”,接纳毕业生的数量有限。这就使得专科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缩减,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4. “用人高消费”。社会上,用人单位在使用人才方面存在着“用人高消费”现象,使得专科毕业生无法与本科生、研究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明明要专科生的企业单位或公司都改成为要本科生、研究生了。
5. 认可度不高。由于这类学生考入学校分数不高,所以有些用人单位对这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着偏激看法,社会的影响力不大。
三、 措施与方法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文件精神,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组织机构健全,办公条件良好、设施配备齐全,从资金、人员、时间、信息等各方面,确保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学院已建立机构完备、人员到位、运作畅通、职责分明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二)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的办学理念
学院为顺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需求实际,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的办学理念,在专业设置、素质拓展、人才培养模式、课时安排、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各方面都做了重大调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注意做到教学与实践、课堂与社会、毕业实习与就业推荐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需求,方便毕业生顺利就业。学院各教学系先后与汕尾移动通信、汕尾电信局、市房产局、德昌电子厂、红蓝广告公司、市区各中小学、深圳、东莞的部分中小学建立了教育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
(三) 加强指导,转变观念
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求职面试技巧的培训,转变学生“等、靠、要”的传统就业观念。根据毕业生的毕业意向,做好摸底分流工作。聘请劳动人事部门或企业人力资源的主管到校讲课,让毕业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了解用人单位的录用要求及标准,教育学生了解社会,准确定位,端正就业态度,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发展”的就业新观念。我院从2003年就将“就业指导课”列为毕业班的必修课,2005年9月开始,已在全院各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采用专题讲座、分段讲授、内外结合、合班上课的形式进行,先后有5名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教师和约10名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上课,授课时数约600节,深受学生好评。2005年9月,有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三位教师参编的《职业指导》教材由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学院现有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32名,其中由学院派出接受省厅职业指导培训的教师有8名,2人考取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5人考取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位居粤东高校之首。
(四) 立足本市,面向全省
汕尾地处粤东,经济发展滞后,就业空间有限。学院积极拓宽就业推荐渠道,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到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主动联系,积极推荐;二是请本市各类企业、民办中小学到学院择优录用毕业生;三是和生源所在地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沟通,掌握就业信息和最新动态,服务学生。四是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灵活就业。
(五) 依托乡情,多管齐下
充分利用海陆丰人血浓于水的亲情、族情、乡情和乡缘,调动毕业生及学生家长千丝万缕的社会联系能量,积极主动搜集本市、全省及全国海陆丰人创办的各类企业的用人就业信息资源,依靠乡情乡缘,积极主动联系,或自主择业,或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满足毕业生的就业愿望。
(六) 提高能力,增强实力
地方高职院校学生要充分利用在校的三年宝贵时间,刻苦学习,努力实践,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自己,自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实操技能、身心素质等,注意培养的交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一、 调查结果
(一) 毕业生整体质量水平较高
669名毕业生在调查中,被用人单位认为整体质量水平高的有199名,占毕业生总数30%;被用单位认为整体质量水平较高的有408名,占毕业生总数61.53%;被用单位认为整体质量水平一般的有54名,占毕业生总数8.14%;被用单位认为整体质量水平低的有2名,占毕业生总数0.3%。
(二) 毕业生工作称职占87.4%
669名毕业在调查中, 被用人单位认为称职的有579名,占毕业生总数87.4%;被用人单位认为基本称职的有82名,占毕业生总数12.3%;被用人单位认为不称职的有2名,占毕业生总数0.3%。
二、 原因分析
作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作为以师范类和外地生源为主的地方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是客观的,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所作出的各种评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 基础较差。地方高职专科院校所招收学生是当年参加高考第三批B线的毕业生。大多数学生分数线在350至450之间。相对于第一批和第二批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要差得多。同时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能力相对也较差。
2. 不主动、怕吃苦。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和平时了解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不够主动、怕吃苦。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主动去思考或请教他人。二是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就退缩,缺乏钻研精神。比如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有的学生就不愿独立完成,经常抄袭他人作业。三是不愿早起来读书。四是对较差的工作环境产生对抗心理,追求舒适工作环境。据了解有的学生长这么大就从来没有做过一次饭或洗过一次衣服。
3. 缺乏创新能力。在已收回663份问卷中,自己认为创新能力好的有334名,占毕业生总数49.9%。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不够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所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不高。
4. 专业业务知识水平不高。在已收回663份问卷中,自己认为专业业务知识水平高的有401名,占毕业生总数59.9%。这就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业务知识学得不够扎实、不够牢固。
(二)学校原因
1.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学校现有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师范类专业相对饱和;非师范类专业设置,不能只盯住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相情愿地“闭门造车”,毕业生自然就缺乏竞争力,“产品”滞销也是意料中的事。搞不清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也没有企业参与,教育产品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2. 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学校现有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普通师范院校的层面上,没有突出职业技术院校特色。缺乏高职院校“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渗透,致使毕业生基本功训练不足,实操技能不强,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市场联系太少,人才培养定位不准,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三)社会原因
1. 当地政府不重视,投入太少。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自从2001年成立学院以来,政府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的投入都相对不足。只按在编人员的人头工资拨款给我们学校。甚至连有些政策也不给予倾斜。比如缺编人员的编制没有及时核予,而造成我们过多的经济负担。再如基建报批手续费政府也可以给予减免,但往往是不给予支持。
2. 经济发展落后。汕尾是一个新建的地级市,虽然地处环境优越,三面靠海,一面靠山,有着三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但经济发展还是缓慢,造成地方财政收入少,无法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无法满足各类毕业生多样化求职意向的需求。
3. 供大于求,就业岗位增幅有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毕业生的总量不断增加,而就业总需求则增长缓慢。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实行“精简分流,精兵简政”,接纳毕业生的数量有限。这就使得专科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缩减,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4. “用人高消费”。社会上,用人单位在使用人才方面存在着“用人高消费”现象,使得专科毕业生无法与本科生、研究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明明要专科生的企业单位或公司都改成为要本科生、研究生了。
5. 认可度不高。由于这类学生考入学校分数不高,所以有些用人单位对这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着偏激看法,社会的影响力不大。
三、 措施与方法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文件精神,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组织机构健全,办公条件良好、设施配备齐全,从资金、人员、时间、信息等各方面,确保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学院已建立机构完备、人员到位、运作畅通、职责分明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二)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的办学理念
学院为顺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需求实际,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的办学理念,在专业设置、素质拓展、人才培养模式、课时安排、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各方面都做了重大调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注意做到教学与实践、课堂与社会、毕业实习与就业推荐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需求,方便毕业生顺利就业。学院各教学系先后与汕尾移动通信、汕尾电信局、市房产局、德昌电子厂、红蓝广告公司、市区各中小学、深圳、东莞的部分中小学建立了教育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
(三) 加强指导,转变观念
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求职面试技巧的培训,转变学生“等、靠、要”的传统就业观念。根据毕业生的毕业意向,做好摸底分流工作。聘请劳动人事部门或企业人力资源的主管到校讲课,让毕业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了解用人单位的录用要求及标准,教育学生了解社会,准确定位,端正就业态度,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发展”的就业新观念。我院从2003年就将“就业指导课”列为毕业班的必修课,2005年9月开始,已在全院各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采用专题讲座、分段讲授、内外结合、合班上课的形式进行,先后有5名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教师和约10名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上课,授课时数约600节,深受学生好评。2005年9月,有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三位教师参编的《职业指导》教材由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学院现有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32名,其中由学院派出接受省厅职业指导培训的教师有8名,2人考取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5人考取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位居粤东高校之首。
(四) 立足本市,面向全省
汕尾地处粤东,经济发展滞后,就业空间有限。学院积极拓宽就业推荐渠道,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到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主动联系,积极推荐;二是请本市各类企业、民办中小学到学院择优录用毕业生;三是和生源所在地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沟通,掌握就业信息和最新动态,服务学生。四是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灵活就业。
(五) 依托乡情,多管齐下
充分利用海陆丰人血浓于水的亲情、族情、乡情和乡缘,调动毕业生及学生家长千丝万缕的社会联系能量,积极主动搜集本市、全省及全国海陆丰人创办的各类企业的用人就业信息资源,依靠乡情乡缘,积极主动联系,或自主择业,或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满足毕业生的就业愿望。
(六) 提高能力,增强实力
地方高职院校学生要充分利用在校的三年宝贵时间,刻苦学习,努力实践,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自己,自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实操技能、身心素质等,注意培养的交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