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政府部门制定了怎样的规则体系, 还体现在社会成员具有怎样的规则意识。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及培育, 是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探索儒家“畏”的思想对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重要价值,来研究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规则意识培养路径。
◆关键词:儒家;畏;大学生;规则意识
一、儒家“畏”的思想对于大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之一,树立规则意识和奉行规则要求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畏天命”,教导世人时刻记着头顶之上有上天,我们要孝敬父母,积善成德,不可乱为,否则必然遭受上天的惩罚。王文元先生认为敬与畏不可分,敬畏可以使人产生美德,成为良知所期待的人。儒家“畏”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秩序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在育人成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规则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然而社会的期望与大学生的实际表现是有差距的,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层出不穷,各种失范行为屡禁不止。从根源上探究就是当代大学生规则意思的淡薄与弱化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失范行为。
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的人情世故和人治观念的消极影响在当今社会尚有留存, 即便是大学生, 其对法律意识、契约精神仍没有上升到崇敬的程度。而且与相对固定的乡土社会相比, 社会转型期的流动性较大, 这又就造成了传统的道德约束力又相对下降。高校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不可避免地受这些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就直接造成了其主观上对规则价值的判断偏差, 影响规则意识的形成。
2.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 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高考进入不同层次的高校, 但是高考并不涉及道德品质的考试。个别自身素质不高的学生在大学仍然我行我素, 不能自觉提升自身修养, 对规则更是无应有的崇敬和信仰。
3.高校制度不完善。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规则养成工作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展开。但是主要的问题是很多高校还是以照本宣科的灌输式内容为主,往往流于形式,使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学生往往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不知道应该按照规则或者是法律来维权。这种大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和实践相分离,知行脱节的现象,也严重挫伤了大学生按照规则办事的積极性。
三、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规则意识
大学生应该成为示范性群体,其行为能够影响社会甚至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养成规则意识极为重要。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最后一个阵地,所以在肩负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方面,高校应该发挥最大的作用,将大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栋梁之材。
1.要对大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在当前我们国家大学生教育中,我们重点进行的是大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而对大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不足,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出现失范行为。对大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有助于我们对大学生当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高校要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高度重视规则意识的教育。在入学教育时, 辅导员不仅要讲明校规校纪具体内容,更要使学生明白其作用和意义,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接受。要利用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为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普及法制教育,也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公选课、道德讲堂和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在学科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讲授, 同时也要将规则意识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对规则的敬畏心态。“敬畏规则与法治,坚守正直与善良”。应该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有底线的,在校遵守校纪,在社会,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让大学生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是建立在对规则的遵守下的,这也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
3.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因此,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品质素养才是增强其规则意识的关键。社会规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成员间的契约,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员,更要注意处理好保持个性特征与遵守社会规则之间的关系,自觉做到在规则允许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到规则的约束。而且,大学生更要了解各种规则的背景和意义,认识到正是由于规则的存在才能够使社会中的事物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韦铭.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困境与培育[J].智库时代,2020.
[2]叶梅生.规则意识的伦理审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
[3]柯武岗,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和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作者简介
杨建军(1981—),内蒙赤峰人,副教授,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本文系2017年西安工程大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儒家‘畏’的思想在培育当代中国大学生规则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探索”(2017ZXSK10)研究成果。
2.本文系2019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对于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探索”(19JK0357)研究成果。
◆关键词:儒家;畏;大学生;规则意识
一、儒家“畏”的思想对于大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之一,树立规则意识和奉行规则要求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畏天命”,教导世人时刻记着头顶之上有上天,我们要孝敬父母,积善成德,不可乱为,否则必然遭受上天的惩罚。王文元先生认为敬与畏不可分,敬畏可以使人产生美德,成为良知所期待的人。儒家“畏”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秩序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在育人成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规则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然而社会的期望与大学生的实际表现是有差距的,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层出不穷,各种失范行为屡禁不止。从根源上探究就是当代大学生规则意思的淡薄与弱化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失范行为。
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的人情世故和人治观念的消极影响在当今社会尚有留存, 即便是大学生, 其对法律意识、契约精神仍没有上升到崇敬的程度。而且与相对固定的乡土社会相比, 社会转型期的流动性较大, 这又就造成了传统的道德约束力又相对下降。高校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不可避免地受这些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就直接造成了其主观上对规则价值的判断偏差, 影响规则意识的形成。
2.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 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高考进入不同层次的高校, 但是高考并不涉及道德品质的考试。个别自身素质不高的学生在大学仍然我行我素, 不能自觉提升自身修养, 对规则更是无应有的崇敬和信仰。
3.高校制度不完善。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规则养成工作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展开。但是主要的问题是很多高校还是以照本宣科的灌输式内容为主,往往流于形式,使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学生往往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不知道应该按照规则或者是法律来维权。这种大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和实践相分离,知行脱节的现象,也严重挫伤了大学生按照规则办事的積极性。
三、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规则意识
大学生应该成为示范性群体,其行为能够影响社会甚至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养成规则意识极为重要。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最后一个阵地,所以在肩负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方面,高校应该发挥最大的作用,将大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栋梁之材。
1.要对大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在当前我们国家大学生教育中,我们重点进行的是大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而对大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不足,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出现失范行为。对大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有助于我们对大学生当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高校要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高度重视规则意识的教育。在入学教育时, 辅导员不仅要讲明校规校纪具体内容,更要使学生明白其作用和意义,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接受。要利用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为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普及法制教育,也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公选课、道德讲堂和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在学科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讲授, 同时也要将规则意识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对规则的敬畏心态。“敬畏规则与法治,坚守正直与善良”。应该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有底线的,在校遵守校纪,在社会,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让大学生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是建立在对规则的遵守下的,这也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
3.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因此,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品质素养才是增强其规则意识的关键。社会规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成员间的契约,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员,更要注意处理好保持个性特征与遵守社会规则之间的关系,自觉做到在规则允许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到规则的约束。而且,大学生更要了解各种规则的背景和意义,认识到正是由于规则的存在才能够使社会中的事物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韦铭.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困境与培育[J].智库时代,2020.
[2]叶梅生.规则意识的伦理审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
[3]柯武岗,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和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作者简介
杨建军(1981—),内蒙赤峰人,副教授,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本文系2017年西安工程大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儒家‘畏’的思想在培育当代中国大学生规则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探索”(2017ZXSK10)研究成果。
2.本文系2019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对于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探索”(19JK0357)研究成果。